桂林风云 | 项天鹰 | 约 7147 字 | 编辑本页

“李先生,末将这里已经准备停当,只待大宋天兵一到,便起义反正。郑茂华和朱亨嘉向永州方向逃窜的道路,末将会全部切断,只是末将兵力有限,柳州方向就顾不上了。”“陈总兵放心,柳州一路自有大宋天兵照管。将军弃暗投明,也为桂林百姓免去一场兵燹之灾,真是可喜可贺。”

和陈邦傅接洽的,是广东大区的特派员李如月,广东东莞人(项天鹰系列里遍地都是东莞人),原本是个不第秀才,家里略有资财,在珠江口讨伐战时成为了当地的联络员,后来逐渐成为了地下干部,在执行劝降明朝文武官员这种任务时,他们这些旧文人出身的干部熟悉明朝官吏的思维方式,远比那些“根红苗正”的工农兵干部强得多。另外,派他来劝降陈邦傅,也是元老院的一种恶趣味。旧时空的历史上,这两位将来也会是关系匪浅的熟人。

陈邦傅很快就决定投降了,他的部队让开了从平乐到桂林的道路,反而掉头去截断了桂林明军北撤的退路。

如果是别人,比如说旧时空的清军,还有现在的归化民干部们,八成会直接相信陈邦傅是眼见不敌,决定投降,不过很可惜,陈邦傅这次的对手是元老院。

旧时空的陈邦傅在永历朝廷之中大搞党争,酷害百姓,于明清两朝之间来回反复。他原本联络李成栋想要降清,不想李成栋反正归明,他反而成了李成栋的上级,于是他又想方设法排挤李成栋。后来李成栋战死,清军破岭南,他杀害宣国公焦琏投降清朝。然而随后西军出滇抗清,李定国光复桂林,逼死孔有德,陈邦傅又试图向李定国投降,李定国可不要他这种货色,最终陈邦傅落了个被孙可望剥皮实草的下场。在本时空的其他人看来,陈邦傅就是个贪婪残暴的马屁精而已,元老院却清楚他的这些臭史,所以对于他也就十分警惕,设身处地地替陈邦傅想了想,发现陈邦傅的投降动机有问题。

卖国投敌对陈邦傅来说不算什么,但一定得把国卖一个好价钱,如果他决意投降新朝,按照他的人品,一定会把郑茂华、朱亨嘉绑来当成见面礼,他也完全有这个能力,他的部队打伏波军不行,打郑茂华的亲兵和朱亨嘉临时招募的那些乌合之众还是绰绰有余的,他为何不这么做?还有,陈邦傅不像郑茂华,他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乱世中有兵就是草头王,只要走到有人烟的地方就能抢劫养军。向西去柳州,他可以再往桂西、云贵转移,如果要去湖南,方孔炤布置的那点防御也拦不住他。虽然说广西明军在伏波军眼中就是盘会挣扎的菜,可是毕竟常年剿匪平瑶,比湖南那些承平日久、武备废弛的卫所兵强得多了。方孔炤手里倒也有些能打的部队,但是都拿去对付张献忠、罗汝才、刘国能、革左五营等农民军了,对两广方向的防御很薄弱,虽然这里面还有陈邦傅不知道的深层原因,不过永州方向没有多少军队他是一定知道的,如果他硬要闯进永州,方孔炤也不好真的与他火并。反正熊文灿、郑茂华都不可能活着回到大明治下了,前方战报随陈邦傅编,他大可以编出一套自己力战之后撤出桂林,在永州大破髨贼,挫败髨贼进入湖广的企图这样的说词,这对于以钻营拍马起家的陈邦傅来说并不困难。从崇祯皇帝的角度来看,陈邦傅毕竟把部队成建制带到了永州并守住城池,还是有些本领的,如果整治他,很可能导致广西明军在永州兵变,祸乱湖广,更有可能逼得他投降髨贼。陈邦傅的家眷都随军,因此他的行动更加自由。所以,陈邦傅就算逃去永州,锅也有熊文灿和郑茂华来背,他极有可能只是落个“去职留任,戴罪立功”,既不失他在大明的权位,又不得罪澳洲人,以后看情况再投降也不迟,对于这个鸡贼的投机分子来说,这才是最优选择。只要不丢兵权,什么时候背叛大明都由得他,哪怕崇祯下令杀他,他也可以在接到圣旨的时候投降澳宋。而现在,他对澳宋的了解还很不充分,却在李如月的三言两语之下当即决定投降了。一个本来不必投降的人投降了,元老院当然不会傻呵呵地直接热烈欢迎,一定要搞清他投降的动机才行。

在调查陈邦傅的同时,招降也要同时进行,陈邦傅不比刘丰生、蒲福长这些人,部下有数千之众,其中还不乏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属于广西明军的主力部队,如果对他的招降成功,他就会成为元老院的第一个明军现役高级将领率领主力部队投诚的案例,如果陈邦傅是真投降,就要做成标杆,如果他是假投降,那处理的时候更要注意影响。如果过于急躁,最终还得武力解决陈邦傅,那么之前地下战线的努力就要大半付之东流,桂林地区会遭到巨大的破坏,伏波军的经费更是熊熊燃烧。而如果对陈邦傅太过优柔,又会被喷成“右倾投降主义”,就算陈邦傅铁了心要投大宋,这中间的尺度也很难把握,更何况现在他的意图还不明朗。

陈邦傅对于大宋开出的投降条件并不满意,他得到的官职是“国民军广西第二军分区司令员”,负责率领本部人马协调明朝投降官员,维护全州以及灌阳、兴安两县的治安。陈邦傅不懂大宋的官职,找了本《水浒传》看了看,觉得可能是和董平、黄信差不多的“某州兵马都监”,和他在大明的广西总兵职务相比,显然是降级了。这个他倒是能接受,他是打了败仗才投降的,没有当大官的本钱,先当个小官也就是了。钱粮的问题上,大宋答应先给一万块银圆安定军心,待改编之后再逐月给饷,看来这大宋朝廷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大宋朝廷的意图很明显,把他顶在全州前线当炮灰使,宋军的兵虽然精锐,但是人数少,要防守宽大的战线就会出现困难,因此让他们这些降军在前面挡住。李如月要他交出已经占领的灵川县,而把他还没有占据的灌阳县交给他,就是出于这种意图。灌阳虽然在全州南方,但是有灌江水路和全州沟通,前往桂林的陆路则很不方便,大宋与其费力去统治,倒不如交给陈邦傅方便。灵川就不同了,有漓江和桂林沟通,扼守灵渠。陈邦傅如果能老老实实为大宋效力,他们就从背后给陈邦傅运输补给,如果陈邦傅想逃跑或反水,宋军扼守灵川,就截断了陈邦傅向桂林撤退或进攻的路线。反之,如果灵川在陈邦傅手中,一旦陈邦傅有异动,临桂县北部就要直接成为战场,所以宋军用灌阳换灵川,是要灵川县起到拱卫桂林的作用。

既利用又提防,这是这个时代对降军的普遍态度,不过按照这段时间陈邦傅对澳宋用人风格的了解,降官在这个新朝是很难出人头地的。广东有那么多明军投降,他在平乐前线却一个也没看见,从他了解到的一点情况来看,澳洲人似乎是把降军都留在原驻地镇瑶了,这种工作干一辈子也没有升官发财的机会。

就算投降过去真的能受重用,陈邦傅也并不打算真投降。按照俘虏的宋兵的说法,宋军对钱管得极严,缴获要归公,也不许随意劫掠,连军饷都得按时发,还有没有天理了。陈邦傅也知道这种制度对部队的战斗力是有利的,然而这样一来,当官的可就没什么生发了。

降宋是不行的,和宋军开战是更加不行的,但是陈邦傅这个老军阀自有自己的处世之道。在大明当军官,有四门功课,乃是捞、钻、走、降。捞就是捞钱,这是最要紧的功课,没钱就不能巴结上官,关键时刻也没法激励士兵替自己卖命。钻就是钻营,时刻保持站队正确,讨上司喜欢,才好升官发财。走就是脚底抹油,一见情势不对立刻开溜,留得兵马在,不怕没钱花。降就是看准机会改换门庭,把主子卖个好价钱。至于会不会打仗,那反而不要紧。在旧时空,靠着这四门功课,陈邦傅混得如鱼得水,步步高升,直到碰上了李定国和孙可望这两个不按套路出牌的。先是李定国的军事指挥水平碾压了他,让他没来得及逃跑,然后又是孙可望脾气坏又急于杀人立威,毕竟当时的孙可望不知道自己将来也会当汉奸,还是十分鄙视汉奸的,根本不给陈邦傅投降的机会,陈邦傅这才送了性命。而本时空的桂林没有李定国和孙可望,只有郑茂华和朱亨嘉,就凭他们,无论如何也斗不过老奸巨滑的陈邦傅。

这两天桂林城中的兵丁增多了,但是周掌柜却发现,一些熟悉的桂林右卫、桂林中卫官兵不见了,生面孔却多了起来。周掌柜很快从一个熟识的桂林右卫的小旗口中得到了情报,上峰有令,从桂林城中调一部分兵马去防守永福县,防止髨贼从柳州方向迂回攻击,另从灵川县、白石潭等地调兵接管桂林防务。

那个小旗抱怨了半晌,桂林中卫和桂林右卫都与桂林府、临桂县同城而设,这些世代居住于此的军户着实不愿离开,永福县虽然也是桂林辖地,但是离府城有上百里地,以这些官兵拖沓的速度,得走上几天。不过看在陈邦傅拿出了一笔开拔费的份上,大家就先忍了。毕竟现在桂林百物腾贵,军户们都有一家老小要吃饭,陈邦傅兵强马壮,也不是这些卫所军能惹得起的。

周掌柜立刻察觉,这个情况非比寻常。陈邦傅未发一枪一箭就弃了平乐逃回桂林,难道还能真的打算和伏波军在永福战斗?且不说伏波军会不会大老远地绕道永福,就算伏波军从永福来,让这些卫所兵去守城还不就是送死。这些人在桂林城里时,为了保护自家老小家眷,还是有些战斗力的,出了城和一般的土匪、瑶民打一打也还可以,可要是和正经的野战部队交手,那只能是一触即溃,陈邦傅的部队都能吊打他们,派他们去永福干脆就是送人头。

很快,更详细的情报来了,不仅仅是卫所军,从广东、梧州退下来的客军也被分派出去了,一部分去了阳朔,一部分去了灌阳。阳朔是伏波军进攻桂林的必经之路,派兵防守是理所当然的,然而除了狼兵之外,派去阳朔的客军都是残兵败将,真正能打的反而都被派到远离战场的灌阳去了。从灌阳顺灌江到全州还算方便,东侧与湖广的道州、永明隔着都庞岭,西侧与桂林隔着海阳山,把部队搁在那里等于让他们看热闹。周掌柜不懂军事,只管把情报传回去,但是对于军事情报局的许可来说,这些消息意味着一个十分明显的信号,陈邦傅要对桂林下手了。

又过了两天,桂林情报站又送来了一份情报,这次的情报是舒梦征提供的。郑茂华对于陈邦傅的举动有所察觉,对于陈邦傅将客军调往灌阳、阳朔,郑茂华是没什么意见的,这些人大多被澳洲人吓破了胆,也缺乏有效的组织,留在桂林只会滋扰百姓,但是调走本地卫所军郑茂华就不赞成了,在郑茂华看来,这些卫所军虽然战斗力不如陈邦傅的部下,但是都是本地土著,至少不会惹什么大乱子,比陈邦傅的兵更可靠。到了关键时刻,因为卫所军的家人都在城内他们也比陈邦傅的部下更有可能卖命,指望他们拼命卫国是不可能的,拼命保家的可能性却很高。经过一番争执,陈邦傅只调走了卫所军的一小部分。不过陈邦傅欺负郑茂华不懂军事,调走的都是战斗力相对较强的。

首先,假设陈邦傅是真心投降,那么调走客军的举动很好理解,破城之际,客军的危害是最大的,陈邦傅没法约束这些人。派到阳朔的,是送给伏波军的经验包,一旦开战,阳朔守军被伏波军和陈邦傅两面夹击,多半会溃散或直接投降,让他们在阳朔溃散总比在桂林溃散好,不仅破坏小了,而且阳朔离平乐更近,伏波军清剿乱兵更容易。而派到灌阳的那些,就是陈邦傅自己的小心思了。派去灌阳的客军主要都是上过战场的年轻士兵,新兵蛋子和老兵油子都被派去阳朔了。而灌阳的军官却不多,几个把总共同主持军务,官职比较高的客军军官也都派去阳朔了。这样一来,陈邦傅的意图就明朗了,他要吞掉灌阳的明军。郑茂华还打着用客军牵制陈邦傅的主意,如果现在陈邦傅强行吞并兵马,客军有郑茂华做靠山,未必会配合。一旦陈邦傅投降,局面就不同了。灌阳县在之前的谈判中被划给陈邦傅管辖,伏波军和国民军不进驻,也不派遣归化民干部,以集中宝贵的人力资源先巩固桂林以南地区。这样一来,陈邦傅就可以派出一支偏师接管灌阳,灌阳明军没有郑茂华的支持,没有得力军官统御,也没有老兵油子煽动,只要给些银子,就能全部被陈邦傅收编。

桂林明军之中,有很多兵虽然顶着军户的名头,其实就是农民,还有一些老兵油子,虽然是身经百战,可他们身经百战不是因为他们会打仗,而是因为他们会逃命,打仗的时候煽动逃跑、欠饷的时候煽动兵变的都是他们。素质最好的是那种半老不新的兵,参加过几次和土匪、瑶民的战斗,有一点经验但是还没变得狡猾,年纪也不太大,这种兵如果得到有效的组织,整编起来让几个会带兵的军官统领,是最有战斗力的。灌阳明军虽然只有三四百人,但是大部分都是这样的兵员,陈邦傅一旦降宋,就能拿到足够的军饷,有一两年的时间,这几百人就能训练成战兵,对于乱世中的军阀来说,这是一笔很诱人的财富,陈邦傅想吃下他们也在情理之中。至于阳朔的那四五百人,只有一百多狼兵有战斗力,有一个土司的儿子带队,汉兵大部分要么是老兵痞,要么是扛了一辈子锄头,从没摸过刀枪的废柴军户,真正能打仗的只有几个都司、千总的亲兵。这些人陈邦傅要么驾驭不了,要么用不上,就全打发到阳朔送死了。

按理说,这种做法是明末军阀的常态,趁乱吞并友军从辽东直到缅甸都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另一点却难以解释,陈邦傅为什么要调走卫所兵?卫所兵中投降风盛行,很多军官都和澳洲人内通,陈邦傅对此是知情的,只要他下令投降,卫所军官们肯定毫不犹豫地降宋,根本不会构成阻力,陈邦傅又为什么冒着让郑茂华警觉的风险硬要调卫所军出城?

华南军参谋部认为,陈邦傅目前只有三条出路:投降、抵抗、逃跑。如果他打算投降,那么,向永福分兵很没有必要,除非他担心柳州、永宁方面的明军会来增援桂林。广西五大参将中,浔梧参将的部队已经覆灭在梧州,昭平参将石之碧降宋,思恩参将僻处西南,远离战场,剩下柳庆参将康承爵,已经和澳宋达成了密约,伏波军暂不攻柳州,维持和平,肯定不会干涉桂林战事。只剩下永宁参将,原本的参将蔡旅平已经卸任了,新的参将还没到,主事的军官闭门自守,谁也不理会陈邦傅的命令,永福方向不会有一兵一卒的明军过来。桂林一旦出事,永福明军心中的想法肯定只有回家,一定会返回桂林投降,就算永宁和柳州的明军来打陈邦傅,这种部署也没有任何用处。如果非要给陈邦傅的行为找一个合理性,那就是他认为卫所军官有人和他不和,干扰他在桂林的行动,但是这种可能性也不高。

如果他打算抵抗,那么这种部署就更不合理了。伏波军并没有从永福进攻的计划,就算有,那几个卫所兵的作用也还不如稻草人。一旦伏波军靠近永福,卫所军不可能坚决抵抗,一定会奔回桂林保护自己的家人,这样来回折腾,反而削弱桂林的城防力量,如果他们没来得及逃走,被伏波军吃掉,那更是白白葬送部队。阳朔和灌阳的布置也说不通,阳朔的几百乌合之众顶多迟滞一下伏波军的行动,把几百生力放在远离战场的灌阳更加莫名其妙,灌阳离桂林太远,那里的驻军根本起不到侧翼支援或者预备队的作用。

假如陈邦傅要逃跑,阳朔和永福的部署就说得通了,目的仅在于迟滞伏波军的步伐,给他逃命争取时间。同时减少了桂林城中不听陈邦傅指挥的兵力,让陈邦傅逃起来更灵便。然而灌阳的部署依然说不通,陈邦傅把这几百人从桂林运到全州,又从全州送到灌阳,逃跑的时候还要让他们到全州会合,这不是瞎折腾吗。而且陈部有两千余人,还有不少家眷随军,只带本部人马逃跑已经有些累赘,这种时候,吞并友军应该是次要的,把灌阳那几百人留下当炮灰来迟滞伏波军攻势才更合理。

陈邦傅这个老军阀人品虽低,智力可一点都不低,旧时空他能在永历朝廷的党争中大占上风,瞿式耜、李成栋、李元胤等人都不是他对手,最后连一代名将焦琏都死于其手,若不是最后碰上李定国这样的人物,一般人还真降不住他。把这种奇怪的部署仅仅归结于他犯了失误显然是不妥的,但是华南军的元老和高级归化民军官绞尽脑汁也不知道陈邦傅想要干什么。显然,穿越众碾压明朝人靠的是先进的技术和制度,而不是智力,和这种历史名奸斗智是自讨苦吃,还是斗勇更可靠。最后朱鸣夏提出,既然猜不出陈邦傅要做什么,那就直接让李如月质问他。反正伏波军对陈邦傅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不论他是降是战是逃,伏波军都以堂堂之师正面推过去,要是陈邦傅敢有异动,就直接灭了他,粤桂两省的带路党有的是,也不缺他这几千人。

话虽如此,具体部署还是要小心,歼灭陈邦傅是举手之劳,不过多几千具尸体而已,保护桂林才是首要任务。眼下桂江的水位还不足以让西江分遣队的船只上行到桂林,要到明年涨水才能再通航,陈邦傅如果要搞事情,是绝不会拖那么久的,那么,伏波军就只能靠陆军徒步从平乐赶到桂林了。从平乐到桂林需要奔袭两百多里,穿过敌占区,还要对付阳朔的数百明军,这对于伏波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打败明军并无困难,可如果下手太迟,桂林有可能变成一片焦土。

李如月这次的交涉带来了元老院的一个问题和一个要求。问题是:陈邦傅向永福、阳朔、灌阳三县派兵的目的何在?要求是:陈军只管全灌灵兴四地的投诚事宜,不许进攻桂林,郑茂华和朱亨嘉要交给伏波军来解决。

陈邦傅的解释是,郑茂华主张在阳朔、永福驻防阻挡宋军,以免客军在城内滋事,为了减少宋军进兵的困难,陈邦傅提议分了战斗力较强的那一部分客军去了灌阳,分兵驻守永福则是因为担心永宁、柳州方向的明军有所动作。

至于对于不能进攻桂林的要求,陈邦傅表示,如果有他的部队在城内接应,直接开城,大宋天兵进城就会轻而易举,也不会有什么伤亡。陈邦傅再三表示,他一定会约束住部下,绝不会对桂林造成破坏。

李如月带回了陈邦傅的答复,华南军的元老们认为这个理由还算可以接受,毕竟陈邦傅并不知道柳庆参将和元老院的密约,派些兵马驻守永福,聊胜于无,也不是完全不可理喻。可是当天下午,舒梦征的情报到了,里面提及了郑茂华与陈邦傅争执的详细过程,朱鸣夏和许可发现了这里面的问题,与陈邦傅所说的不同,分兵驻守阳朔不是郑茂华的主意,而是陈邦傅提出的,郑茂华对于如何布防已经没了主意,除了不愿意调走卫所兵外,对陈邦傅的部署唯唯否否。

这样一来,情况可就不一样了,陈邦傅在撒谎,这里面必然有阴谋。朱鸣夏本来就在向平乐集中在治安战中分散出去的兵力,现在要进一步加快部队的集结。眼下平乐到桂林两百里的距离成了最大的难题,如果桂林出事,平乐的伏波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全州到桂林还有两百五十里,消息从全州传到平乐,什么事都得耽误了。

出兵早了,有可能逼得陈邦傅狗急跳墙,出兵晚了,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桂林的局面,开始向着谁也没有想到的方向发展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