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国主义儒学
张岱临高见闻录 | 波尔布特 | 约 4565 字 | 编辑本页
说起来,布特跟其他元老争论儒家的是非,最后混出“儒学大师”的名声,有一定的偶然性。
有一天,布特偶然看到芳草地校园里有几个穿着汉服的缙绅子弟来学校报到,布特就拍了一张照片放到大图书馆的 BBS 服务器上,并且取了标题《芳草地开学,大明土著新生来学校报道(有图有真相)》。
因为那几个学生不仅穿了汉服,还在校园里阅读儒家典籍,这个帖子迅速歪楼到“批儒”的方向去了。1
由于某些元老在“黑儒”方面实在太无脑了,甚至有元老认为没有科举功名的人不算“儒”(布特当时吐槽,孔子也没有科举功名),布特不得不在这类讨论里给儒家做一些辩护,并客观分析了一下儒家。
这就是布特多次与其他元老争论儒家是非的起因。
当然,布特口中的“客观分析”,在一些元老眼里就是“捧儒”——他们无视布特批判儒家的发言,对布特肯定儒家的发言感到特别刺眼。于是,这些元老对布特口诛笔伐,并在争论的过程中给布特扣了“新儒家”、“贵儒”、“儒棍”之类的帽子。
就算是不反感布特的元老,也称布特为“澳宋儒学大师”。
不过,所谓“墙内开花墙外香”,当布特“儒学大师”的名声传出去后,他意外赢得了很多归化民和土著的“敬仰”。很多归化民和土著读书人纷纷上门求见,就澳宋的政策、教育模式、文化特点、公务员考试等问题请教布特,并有土著书院邀请布特讲学。
但实际上,布特不崇拜儒家,虽然对儒家不是 100%否定,但总体上对儒家是批评大于肯定,布特信仰的其实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是不会对某件事物片面肯定或否定,而是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利弊,既讲缺点也讲优点。实际上能够长久存在的事物,不可能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于是布特在谈儒家时,就不会像某些人那样将儒家一黑到底,而是辩证性的既有批判也有肯定。
因此,进入书院的布特不禁想,如果当初自己没在大图书馆的 BBS 服务器上发那个关于芳草地汉服学生的帖子,而是发了个关于一神教的帖子,以他的辩论风格,这会儿会不会已经被扣上‘神父’、‘牧师’、‘阿訇’之类的帽子,然后去教堂或清真寺讲课?”
……
半小时后,李赤骑站在粟泉书院的课堂上,对着下面坐着的几十个土著儒生侃侃而谈。
“……我认为,之前粟泉书院所教的,都是假儒学!
为啥是假的?论儒学,谁比得上孔夫子?孔夫子所谓的儒学是:礼、乐、射、御、书、数。需要学社交礼仪、音乐、轻武器射击、战车驾驶、汉语言文学写作、数学。
这粟泉书院,既不教射箭和火铳射击的课程,也不教骑马的课程,就一定是假的。六艺都不教,算什么儒学?……”
然后,李赤骑开始分析“君子六艺”的“古典军事学”性质。
“君子六艺中的礼,作用是正确识别敌我,正确识别上下级,快速组织指挥链。没办法,周时封君过多,天子集中大军,里面一定有不少没见过面的同袍,这时以爵位来定高下是最快的。从长远来说,礼的本质是道德规则与社会秩序。大宋军校中,对服从、团结、坚决、果断等精神意识的培养,完全符合。
君子六艺中的乐,就是军乐和战场军事通讯。军乐响起后必须能听懂中军的鼓号军令,在听到鼓号的军令后正确行动、变阵。能正确演奏军乐,就能发出正确的军令。同时,还能通过音乐进行自我情操的培养陶冶。大宋军校中,必唱的歌颂元老院、祖国、人民、军队的主旋律歌曲,毫无疑问是最好的音乐与情操教育。
君子六艺中的射,不仅是开弓射箭,还泛指火铳、火炮等一切投射兵器。无论上车还是徒步,都得学会射,这是君子吃饭的的基本功。从长远来说,射就是指武器的使用和自我意志的磨练。大宋军校中,对熟练掌握轻兵器使用技能的训练要求,毫无疑问完全满足。
君子六艺中的御,就是骑马和驾驶战车,以及骑兵、步兵、战车间的协同战术。春秋战国时代,一战车跟着若干个步兵,所以光会驾车还不行,还要练步坦协同和班排战术。从长远来说,御就是指交通工具乃至作战载具的驾驶技能。大宋军校中,对车辆乃至特定武器装备的驾驶使用技能的训练要求,毫无疑问完全满足。
君子六艺中的书,就是写字、记录,就是部门单位日常公文的撰写能力,需要一定文化知识和文学素养。这个对于军事的意义就不要多说了,自古以来,哪支军队中没几个读书人充当军师、赞画军务?兵书也要读书人写出来,才能流传后世。大宋军校中,对学术能力和材料报告撰写能力的训练要求,毫无疑问完全满足。
君子六艺中的数,就是计算,就是后勤学和统筹学。开战算后勤,这也是军事行动里非常有必要的一环。从长远来说,数是指一定的理工科知识储备。大宋军校中,对战争条件下指战员的理工科理论基础与(蒸汽)机械设备、(机械)计算机等实际技能的训练要求,毫无疑问完全满足。大宋军校中的理工科专业,完全符合孔子培养‘士’的儒学教育理念。
乐术数术编程术,弓道枪道战车道,礼乐征伐自此出。
综上所述,必须六艺精通才能成为儒生。
大宋的军校里有射击场、跑马场、实习军舰,从射箭到火器射击,从骑马到驾车,从游泳到驱动战船,全都可以教,大宋军校里教的才是真儒学!
大宋的军校教育,才是真正的儒学教育。……”
接着,李赤骑又开始分析《论语》的军事色彩。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的战车不重就不够威风,乱学人家的装甲就不够坚固。……
‘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要成为唯武器论者,要有空手入白刃的勇气和徒手拆高……战车的手艺!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夫子连怎么拆车都教你们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夫子说,学了东西要经常练习,拳不离手,多运动多快乐。有人来踢馆也是个高兴的事情,可以检验自己所学。没人来踢馆,也不要急,君子做人低调。……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夫子说,光说不练假把式,不是仁人。……
《论语》,其实就是一群虎背熊腰的肌肉男,在一起讨论军事哲学。
孔子当年喜欢跟人说礼,是因为缺啥补啥。春秋时期当然不缺武力,就是纲常混乱了。但孔夫子跟你讲道理的前提是有一个让人能‘心平气和’的体格啊,孔夫子本来就是膀大腰圆、身高体壮的山东大汉。孔子的徒孙荀子在《荀子·非相》中记载,‘仲尼之状,面如蒙倛’。‘蒙倛’是腊月驱逐疫鬼或者出丧时用的神像,如果孔夫子像‘蒙倛’,就是说他的长相是脸方而丑、发多而乱、形凶恶……”
之后,李赤骑继续分析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你们想想,孔老夫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的时代,地广人稀,虎豹遍地走,豺狼多如狗。没有武力,早就完蛋了。……
夫子被困陈蔡的时候,就是被大军围困嘛,打了一场艰苦的防御战,到处派门徒突围求援……”
最后,李赤骑说道:“孔夫子跨腰刀,能文能武,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上的了厅堂下得了战场。你们这个所谓的儒学书院,既不教骑术也不教剑术更不教战策,简直胡闹!……”
李赤骑侃侃而谈的时候,下面坐着的粟泉书院儒生和张岱全都一脸懵逼。虽然李赤骑说得某些词汇,例如指挥链、步坦协同、班排战术、后勤学、统筹学等等,他们听不懂,但“君子六艺”和《论语》是用来打仗的,他们大致听懂了。他们还听懂了,当年的孔子师生都是很能打的,他们这些所谓的儒生不会打仗,可谓愧对儒家先贤。
同时,这些儒生的大脑中,“孔夫子”的慈眉善目正在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孔大帅”的凶悍威猛!
有的儒生大脑内,想的是孔夫子带着门徒们浩浩荡荡的战车队,进行武装巡游,车上插着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旗子,还有一辆编钟战车和一个合唱团。
有的儒生脑补出,一个身高接近两米、肌肉虬结、虎背熊腰、拳头砂锅大、五缕长须的汉子,拽住他的袖子,挥舞着蒲扇大的巴掌跟他说“来来来,我给你讲讲礼乐的事情。”
还有的儒生,脑中浮现孔夫子肌肉猛男的形象——两块胸大肌、八块腹肌,胳膊上能跑马,孔夫子还一脸健次郎的表情说到“我们来谈谈礼这个问题!”
……
虽然有点毁三观,但这帮土著儒生对李赤骑讲的内容没有提出啥质疑。有些儒生在心里想,君子六艺未必只能应用于军事领域,但不会否定君子六艺的“军国主义”用途;有些儒生在心里想,《论语》里的某些段子本意未必如李赤骑所说,但要拿出充分的论据反证,他们又一时想不出。
关键是,他们对儒生“尚武”本身就是持肯定的态度。因为明代儒学在意识形态方面本来就倾向于恢复传统儒学的,李赤骑的“军国主义儒学”跟他们的三观没有大的冲突。
从社学阶段开始,很多儒学书院就开始教授弓弩棍棒;射箭曾经被明朝官方列入各地儒学的日常教学内容,书院里也广泛设置过射圃;很多家里富裕的儒生都学过武术和骑马。
明代部分儒生的“文弱”状态,与其说是意识形态问题,不如说是经济问题——穷文富武,底层穷儒生负担不起学武的花费,而很多富裕的儒生因为好日子过久了,又吃不起军事训练的苦。
即使如此,明代的文人,武德充沛的依然相当多,出现了卢象升、孙传庭等不少喜好拎着大刀上场砍人头的儒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