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吸纳、改造旧文人的讨论

张岱临高见闻录 | 波尔布特 | 约 4276 字 | 编辑本页

墨浅说道:“学历标准化认证之后,招募落魄文人给我们打工应该不成问题,但不落魄的文人怎嘛办?宗族地主和有功名的怎么改造?”

平一指:“像刘进士、黄寨主那种名气很大,或者有一定军事实力的,可以收编进政协。像萧秀才那种水平较高的可以办个特别的培训班,毕业后发给芳草地文凭,有了芳草地的学历很快会被提拔上去的。毕竟有些旧文人确实有几手,你让人家从胥吏干起不太合适。”

杜易斌:“已经给了公务员考试的路子,如果不想考试就当公务员,要么立了大功,要么首长推荐,要么从巡警开始。如果不愿意不勉强,不碍事就行,否则轻了劳改,重了喂鱼。”

平一指对杜易斌说道:“有名气、有军事实力的才能进政协。旧文人申请认证同等学历,不管是参加国民学校成人培训班,还是自考同等学历,都是要经过考试的。公务员考试门槛太低,在人家看来,大明的科举是选官,我们的公务员考试是选胥吏,如果不是破落文人,哪个肯自降身份?”

杜易斌回道:“从基层干起是元老院的规矩,这就是元老院给的路子,再说了基层读书人也是很惨的,我们更需要这些人,那些绝大多数的举人、进士什么的,不愿意滚犊子,碍事的喂鱼沤肥。”

平一指:“考公务员,官吏一体,那个说说罢了。用人单位真拿到高中毕业生,就算从基层干起,如果不犯大的错误,很快就会提拔的。当然,元老院应该强硬点,不必对他们太客气了。元老院不会故意卡他们,但是必要的程序不可少,免得他们持宠而骄。”

项天鹰:“还记得上次开会我说的吗?生产建设的干部不好找,维持秩序的干部遍地都是。既然我们有生之年实现不了全国工业化,那还没开始建设工业化的地区,就不得不暂时延续旧的统治方式。不指望那些旧文人协助我们建设工业,维持农业生产和社会安定总可以吧?”

石出由:“我同意项天鹰的说法,不利用明朝投靠的知识分子,治安战真是没完没了,上次开会我就说了,先把现在两广的错误路线纠正一下。”

周围:“上次开会时我就说过自己是坚持用降人的,我的湄公河基地等着广东的降官去管理。”

黄超:“是啊,上次开会我也说过,那些旧文人起码比文盲好,统治压力也少。”1

此时,几个声音冷冷的从茶室外传了进来。

“何必那么麻烦,依法治国,道道划好,那些旧文人跟着走平安无事,对抗的就杀鸡儆猴。”

“让他们当顺民,但是永不录用,有不服要闹事的,也不介意借人头一用。”

“在研究怎么利用旧文人之前,是不是应该先研究旧文人有啥利用价值?”

却见几个元老从树墙后走了进来,走在最前面的刘汤姆说道:“旧文人不就是几百万文科生吗?我们不需要这么多文科生,所以他们要么乖乖的改学理工,要么就自己回家吃自己。至于说基层官吏,对不起,没有贡献的人没资格当官吏,最多作为留用人员短期监督控制使用。想混进我们的队伍,好歹也先纳个投名状吧?钱谦益还知道水太凉头皮痒。”

看到这几人的到来,考虑到接下来的谈话可能会涉及到“水太凉头皮痒”之类的敏感“预言”,布特首先把茶室里的两个归化民服务员打发走:“今天你们提前下班……”。

等到两个归化民服务员走远了,布特对刘汤姆说道:“古代所谓的‘文人’不是‘文科生’的意思,而是‘知识分子’的意思,部分旧文人的科学素养未必比现代人差,例如徐光启、宋应星。古代文人也学数理化,只不过古代的数理化理论跟现代不一样,他们的数理化理论是《易经》。旧文人跟现代人的科学素养差别,其实是中医和西医的差别。还有,文科生怎么啦?萧主任也是文科生,你让萧主任回家吃自己?法律是用文科理论写出来的,还要不要了?还有毛主席,如果你想说他是兵家,那王守仁、孙传庭、卢象升这些人算文官还是兵家?”

影视剧里的孙传庭一身铠甲武将打扮

但实际上孙传庭是文科进士出身,以文官县令的身份入仕

明人绘《卢象升读礼图》,这个明末著名的“猛将”其实是文人,考中进士后初任户部主事。明末很多著名军事人物其实都是文人。

刘汤姆说道:“简直连反驳的欲望都没有了。”因为对儒家和旧文人的认识不同,之前刘汤姆和布特断断续续吵了好几年了,兴许是吵累了,刘汤姆说完这句话后就扭头走了。

但剩下的几个元老却并没有吵累,有个元老兴致勃勃的说道:“既然你提到徐光启、宋应星,那就算算自己培养一个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水平的人要多少成本,这就是用来拉拢收买他们的投入上限。我看这点投入恐怕收买他们府里有点地位的家仆都难,你觉得呢?”

布特:“看起来你的情商跟孙元化一样低,真的不太懂如何收买人、如何用人。像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这类科学迷,只要你愿意跟他们分享他们感兴趣的科学知识,他们就愿意跟你友好了,当初利玛窦就是这样传教的。资助他们替澳宋搞科研,他们高兴,我们也有好处,岂不美哉?”

“简单的说就是你觉得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这样的科技爱好者只要给他们研究的机会和资料就会倾心来投,这可能吗?”

布特:“看来你真是对人性的复杂缺乏了解,明太祖九世孙、明朝郑藩第六代世子朱载堉为了潜心研究科学,拒绝继承王位。就算是他们想当官,一样有岗位。如果徐光启没死,我推荐他去农业部,负责推广红薯;宋应星去工业口,孙元化去军工口。他们工资和行政级别可以参考在大明的资历。徐光启享受正国级待遇,孙元化正部级待遇,宋应星作为举人在大明相当于正科级,我们可以根据他的水平给他升级到正处级。大明皇帝都能封有本事的工匠当工部尚书,享受正一品待遇,我们没理由比封建皇帝做得还差吧?如果有,只能说我们对待工匠和技术人才的态度比封建皇帝还差!哪怕待遇低点,也不是不能收买到合格的旧文人。例如蒲松龄因为懂科学,自称‘通儒’,类似蒲松龄的落魄文人,不敢说很多,但也不算很稀有。”

朱载堉对文艺的最大贡献是他创建了十二平均律。此理论被广泛应用在世界各国的键盘乐器上,包括钢琴 ,故朱载堉被誉为“钢琴理论的鼻祖”。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

喝了口奶茶,停顿一下后,布特继续说道:“而且现在我们讨论的不是如何从旧文人中提拔科学家,而是提拔行政干部。术业有专攻,搞行政这种事,真的让孙元化这种科学水平一流、情商很低的人去干,不仅是浪费人才,也容易捅娄子。同样,科学素质不行的人,也不是没法用。像孙可望如果愿意投靠我们,我觉得让他当省长都可以考虑一下,只要他能像历史上治理云南那样,在不搞得民怨沸腾的情况下帮我们榨出一个省一半的粮食就行。”

对方无视布特关于“行政干部”的解释,继续在徐光启、宋应星、孙元化三人的科学素质问题上质疑:“给个工部尚书级别的位置倒是能拉拢了,不过以三位的能力,真有这本事?他们在同时代的人里面比是技术大拿,但跟我们自己培训出来的人比,这三位我看比民科也就好点有限吧?要重新再教育的话,干嘛不教育一张白纸的年轻人?”

布特:“关于能力的问题,我不觉得某些元老比他们强到哪去,更别提半桶水的归化民了。政治之类没有代差的能力我不说多,就说我们最擅长的科技好了。生产技术这种事不是说你学了先进知识就一定能创造出更先进的生产力,需要跟经济基础、社会基础、产业链相配合。例如电脑那些土著科学家肯定不懂,但难道现在元老们就能搞电脑的生产和推广吗?因为产业链配合的问题,其实元老们比土著先进的知识,大部分是屠龙技,根本没地方用。而元老们现在能爬出来的科技树,给那些土著科学家同样的经济支持,加上元老们跟他们进行技术交流,他们一样可以干。说句实话,同样的条件下,红薯推广的工作,我真不觉得某些元老能比徐光启干得更好。”

说到这里的时候,布特内心不禁感慨,就冲徐光启肯下地亲自培育红薯这一点,真是优秀农业干部的楷模。不像某些元老,做着改天换地的春秋大梦,一听说下乡都拉稀了。可惜徐光启已经挂了,不知能从旧文人里找出多少类似徐光启这样的人。

至于元老们“科学素养”,布特不禁想起前段时间关于广东粮食危机的讨论,有个元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大跃进作风。有了这样的对比,布特真的感觉部分元老搞农业工作恐怕不如徐光启。而且那个元老不仅在农业领域鼓吹“大跃进”,在蒸汽机械方面也想搞“大跃进”,最要命的是,这样的元老还不止他一个。2

想到这里,布特继续说道:“也别笑话人家‘民科’了,很多元老一样‘民科’。例如总有元老提出要造蒸汽轮机,隔三差五就出现,根本不知道蒸汽轮机有多大难度。至于为啥不教育一张白纸的年轻人,因为时间问题,难道你不想攀科技树快点吗?土著工匠用得,土著科学家就用不得?而且现在我们最缺的是行政干部,对于农村地区我们亲自培训的芳草地学生未必靠谱,很有可能是‘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水平,不如考虑从土著人才中提拔。当年喝足了洋墨水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可是全加起来都不如一个湖南‘土包子’靠谱。”

此时项天鹰插嘴道:“旧时空历史上,1647 年 4 月大西军占领昆明,到年底基本平定云南。三年种田,养活了至少二十万大军出滇抗清,第四年吞并贵州,第五年支撑四川、湖广两个主战场的反攻,对手是总兵力七十万人的满清。元老院呢?种田三年,兵不满十万,到第五年地盘也没扩大多少。孙可望云南种田三年的成绩,已经超过很多穿越小说的主角了。”

布特看了一眼项天鹰后继续说道:“项元老之前说得对,我们缺的是建设工业的干部,但不缺维持农村统治的干部。对农业区,不用太高要求,愿意效忠我们的旧文人一样可以用。而且旧文人也不都是封建地主,其中不乏憎恨封建地主的穷书生。既然周围元老打算把东南亚殖民区交给投降的大明旧官僚管理,我们也可以考虑派遣政治素质相对靠谱的旧文人去广西‘殖民地’当县太爷。那些人暂时也不用想着如何建设工业化,只要帮我们搞好‘大宋漕粮’就行了。其实现在我最想招募的是孙可望,我很好奇历史上他是怎么从云南人那里榨出一半的粮食还让云南人感恩戴德的。”

Footnotes

  1. 关于项天鹰、石出由、周围、黄超提到的“上次开会”,详情参阅本人新写的同人《元老院会议记录》系列一《关于扩张方向和利用降人、旧知识分子的讨论》。《元老院会议记录》系列同人由“穿越科普馆”独家发布。

  2. 详情参阅本人新写的同人《元老院会议记录》系列二《关于农业“大跃进”和珠三角手工业升级的讨论》,微信公众号“穿越科普馆”独家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