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府政协委员名录

张岱临高见闻录 | 波尔布特 | 约 1882 字 | 编辑本页

按照白斯文的说法,这本书是当初父亲花了 100 两银子从李孝朋那里买来的,据说是琼州府当地的几个士绅家族为了拓展人脉而模仿大明的《缙绅录》编撰的。

张岱翻开《琼州府政协委员名录》,细细阅读起来。很快发现这本书跟大明的《缙绅录》有极大的区别。大明的《缙绅录》记载的主要是官员的品级职衔、除授日期、科甲出身、核定养廉银数额等等,而这本《琼州府政协委员名录》的除了与《缙绅录》一样有姓名籍贯外,其他都没有,反而多了诸如“家庭成份”、“主要产业”、“年度纳税额”等等项目,感觉更像是衙门的《黄册》和《鱼鳞图册》。

黄册

鱼鳞图册

将白斯文的父亲请来询问才得知,这本书刚开始编写的时候,确实是把重点放在了“澳洲官员”方面,首先是他们能打听到的行政口、军事口的部分元老和高级归化民干部,其次是吴明晋、汤允文等“投髡留用”的“降官”。但很快编书的士绅就被“澳洲锦衣卫”请去“喝茶聊天”,不得不删去所有“髡发”人的资料(政保总局担心这本书会泄漏元老的信息,并方便土著对归化民干部的拉拢腐蚀)。既然“髡发”的人不准写,那他们就只能写那些跟“澳洲官员”走得近的土著豪强的资料,而这类人通常都有一个“政协委员”的头衔,于是这本书就定名为《琼州府政协委员名录》。

至于为啥这本书写得像征税的《黄册》和《鱼鳞图册》,白斯文父亲从李孝朋那里得到的消息是——只有多纳税、多多孝敬澳洲官府,澳洲人才会跟你“亲近”,并“赏赐”个政协委员的“虚衔”。虽然不能免税,但有了啥赚钱的门路如技术转让、澳洲货分销等等澳洲官府会首先知会他们。于是,财产与纳税额就取代了科举功名与品级职衔,成了“政协委员”的主要资料。像琼南那几个县之所以政协委员少,就是因为那里太穷、有钱人太少的缘故。

当然,白斯文父子等外来新移民不知道的是,某些人如刘大霖、海述祖虽然开始的时候不是很富裕、纳税有限,但由于在地方上很有民望,因此也被元老院拉进了政协。同时元老院对这些人在经济上大力扶持,希望将其培养为新兴资产阶级,成为元老院统治的社会基础,这些人的家族也因此迅速暴富,最终的结果就是政协几乎成了“富人俱乐部”。

此外,这本《琼州府政协委员名录》其实也有一些错漏的地方,虽然名义上收录整个琼州府的政协委员名单,但实际上称其为“琼北地区大部分政协委员名录”更合适——只有琼北几个州县的政协委员名单较为完整、详细,不仅每个县的政协委员数量较多,而且还记载了部分政协委员的家庭地址。琼南几个州县的政协委员数量就很少了,而且大多只有姓名籍贯,有的县干脆是一片空白,除了某些县确实太穷、人口太少没几个有钱人之外,另一个原因是琼北的士绅由于人脉关系打听不到琼南各州县政协的具体情况,甚至有极少数的琼北商绅由于低调、不常参加政协会议的原因也被漏掉了。而东南亚公司的几个土著股东虽然不是政协委员,但由于有钱、跟元老走得近,也被错当成政协委员记录上去。

“这似乎是澳洲人的捐官啊,那这些政协委员可有授实官的?”张岱问道。对于捐官,张岱并不陌生,江南很多商人都靠这个跻身官绅阶层以保障自身安全,但大明的捐官一般只授虚衔。

“没有,不过听说很多政协委员的子侄都被澳洲人强行带来临高入学读书,当年那些人还以为这是澳洲人要他们‘质子输诚’,但今年有几个学成后进了衙门当差,大宋又是官吏一体,将来平步青云甚至封侯拜相犹未可知。”白斯文的父亲笑吟吟的说道。

虽然他曾经安慰白斯文说等赚够钱后就离开临高,但随着对“大宋”的日益熟悉,慢慢起了别的心思,例如设法捐钱捞个“政协委员”当当,等到孙子到入学年龄后送进芳草地学习“考个功名”等等。尤其是去年临高开始公务员考试后,他更是暗恨白斯文不争气留下了案底,现在想考“大宋科举”都没机会了。但他不知道的是,那几个从芳草地毕业后进入政府任职的士绅子弟在思想上跟父辈越走越远,现在正为反对“封建包办婚姻”跟家里人冷战中,而那些士绅因为“家丑不可外扬”并没有告诉他这些事......

而张岱听后想到的却是,虽然澳洲人的作风似乎更符合江南士绅的胃口,但长久下去会不会是“要完”的节奏?一方面,在张岱看来,这种谁交税多就“亲近”谁的作风明显对江南士绅有利,自己父辈们的烦恼不正是给了大明朝廷那么多税收,而大明王朝却并没有回报相应的权力嘛?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儒生,他还是有些儒家道德信仰的,相信“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因此他对父辈的虚伪、趋利内心颇为抵触,连带着也有点不看好“市侩”的澳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