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甲老

第七卷「大陆」粤北平定卷 | 吹牛者 | 约 3122 字 | 编辑本页

“分列式开始!”随着黄熊的一声大喝,全体受检阅部队以李冬指挥的梧州第二集成中队为前导,开始了分列式。

校场上响起了节奏轻快华丽的音乐,不错,正是元老院最喜欢的排队枪毙进行曲:《掷弹兵进行曲》。

《掷弹兵进行曲》的节奏轻快,较之常见的威武雄壮的进行曲,更适合于齐步前进。黄熊根据对于国民军这样的训练不足,正步走不来的部队的情况,建议采用齐步的阅兵步法,而不是伏波军的标准正步。

“训练不足的队伍还是不要踢正步了,会很乱,”黄熊建议,“我们保安团最初检阅的时候都用齐步,配《掷弹兵进行曲》正合适。”

三名旗手前导,居中是一面元老院鹰旗,左面是启明星旗,右面是星拳军旗。分列式的第一个队列是国民军上尉李冬指挥的梧州第二集成中队。这个中队是以半年前在梧州成军的梧州集成中队右路分队为基础在肇庆扩编组建的,随黄超增援连阳,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大小战斗,从一支菜鸟部队成长为身经百战的精锐部队。是元老院在连阳地区的柱石。

此刻李冬昂然挺胸,手扶指挥刀率领中队通过检阅台。他身后的中队旗早已千疮百孔,却体现着全中队的荣誉。一百名士兵以二十五人的正面,四排纵深排成横队,刺刀如林,随着鼓点行进。

“敬礼!”随着李冬的指挥刀出鞘、撇刀和托刀的一系列动作,全体立刻向基准兵“右看齐。”

照陆军的步兵操典,这个时候队列中全体步兵是托枪-劈枪,但是成立只有半年多还不断补充新兵的中队实在没这个能力做好,只能退而求其次的来个向右看齐,步枪并不下肩。

虽说大幅度的缩水,但是这队列的整齐程度和瞬间士兵齐刷刷地全体“向右看”还是足以震撼阅兵式上的一干宾客们了。

瑶老们自不必说,他们原本就没有专门的军事组织,还是原始部落社会的全民皆兵。缙绅大户们在外面做过官的,经过商,或者游学过的,多少都见识过朝廷的“天兵”,不论是卫所兵丁,还是普通的营兵,将帅的亲兵、家丁,随便哪一种都没有澳洲军队这般地气魄。要说李冬的人马,他们也经常见到过,无非觉得“部伍齐整”“纪律严明”而已。此刻看到整个中队如墙如林齐步而行,威压感扑面而来。

几个参加训练的孩子在宾客中兴奋的指指点点,说着话,争先恐后的向父兄们诉说着动作,不出意料的都遭到了一番训斥,只能讪讪地退到一边。虽然无法诉说自己的兴奋之情,但是他们依然瞪大了眼睛注视着队列。

紧随其后的是五个从广州增援的中队,虽然他们是新到连州,但也是在广东各处奋战半年的队伍,军容之威武不下梧州第二集成中队。

倒数第二个出场的是本地新兵组成的连州集成中队,虽然装备一新,还是各中队的训练骨干组成的,但是队伍齐整度大打折扣,连带着“向右看”的动作也偏软。

“到台湾好好训训,绝对比现在强。”黄超笑着朝着中队招了招手――这些新兵都是他主持下招募的,自然很有亲切感。

没想到这一招手却坏了事,新兵们一个个都只顾着看元老了,谁也没注意自己已经过了第二道白线,队长一声口令有人回过神来,有人却完全没注意依然歪着脑袋看着黄超。整个队列顿时显得乱七八糟,观礼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轻微的笑声。黄超不觉略略有些尴尬。

好在队列最后的是黎苗山地连扳回了一点薄面,军容齐整,步伐之整齐,更在前面的几个中队之上。黎苗山地营虽然名义上是国民军,实际成军极早,论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还在许多伏波军连队之上,和拔刀队、白马队一起组成了国民军中最精锐的部分。

分列式结束之后举行了军事表演,由来增援的广东国民军第 12 机动中队表演徐进射击。全中队以小队为单位呈三列横队展开,随着军鼓的鼓点依次交替射击前进,5 分钟之内全中队以严整的横队队形推进了 200 米,齐射了 30 次。

徐进射击表演之后,李冬中队表演了连队全军队列依次射击,轮射、齐射和不间断射击。一时间校场上硝烟弥漫,枪声震耳欲聋。

如果说刚才的分列式只是表现了军容齐整,那么此刻的军事表演充分体现了元老院军事实力的强大――比阅兵式更能让本地土著体会到这种巨大的差距。

至于炮兵,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就没有进行实弹射击,但 6 门 12 磅山地榴摆在宾客们面前,已经足够震撼了。

军事表演结束之后,向来宾分发纪念品:伏波军专用帆布挎包一个。缙绅大户们大多没有领――上面有澳洲人的军徽不说,这东西拿来做什么用?他们出门随身的物件自然有仆役携带,哪有老爷自己带着包袱在身上的。倒是商人、瑶老们都觉得这东西实用又结实,很是踊跃。拿到了还立马挂在肩上彼此打量,也有人好奇的拨弄调整包带长度的铁扣。

黄超没有久留,检阅一结束他就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有人正等着他接见。

此人面色黝黑,身体矮小却结实,一双不大但是精光四射的双眸,一看便不是本分老实的庄稼人。

见到黄超进来,他立刻跪倒在地:“小民童甲老拜见老爷!”

“你起来说话。”黄超在办公桌后坐定。

“是,老爷。”童甲老站了起来,黄超见他肌肉饱满,额头上却又满是皱纹,实在看不出他有多大年龄,问道:

“你几岁了?”

“回老爷的话,草民四十了。”

“正值壮年。”黄超说着点点头,“你是湖广人?”

“是,小的是湖广郴州人士。”

“在本地山里开矿,烧石灰、熬硝的那些人都是你的手下?”

明朝末年,连州的连州龙头山、牛肚底、黄婆浪等地有许多以湘楚人为主的流民集团。他们成群结伙,武装自卫在山中采矿、伐木、烧石灰、熬硝、打铁……不论是官府、地主还是瑶民都不放在眼里,有人要驱逐他们,他们也毫不惧怕的立刻予以回击。

流民集团人数即多,又多是“凶悍之徒”,所以地方势力都不敢过问。

不过他们虽然凶悍,却不是土匪。只是一群以武力自保开采自然资源的流民集团,秉承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态度。对治安并未形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一开始黄超并没有去找他们的麻烦。要知道在平行的旧时空历史上,他们中的许多集团因为受到官府的压迫,最终和本地瑶民合流,参与了八排瑶之乱。黄超自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但是现在,八排瑶基本已经平定,这些在山里开采自然资源的流民集团也列入了他的治理范围。在他看来,流民集团是一个很好的收编对象。他们全是青壮年的无产者,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习惯了分工协作,也有相当的组织性。是打进连阳地区旧有势力的一颗有力的棋子。

“说不上都是小民的手下,各伙都有头目首领,草民不过是被公推出来的。要说手下,只有草民自己率领的人才算是。”

“你自己有多少人?本地其他各伙呢?”

“草民手下,男女老幼,大约一千口。连阳三属,大约有近万口。”

这个数字和他向本地官吏和大户调查来得数字基本相当。这个童甲老没有说谎。

“你们久居山中,开矿伐木,日子大约也过得很是辛苦。”

“都是为谋生,哪里敢说辛苦。”童甲老肃容道。

“老家还有房子、地没有?”

童甲老叹道:“老爷说笑了,小的们都是背井离乡到这里来讨生活,家里若还有些许薄产,怎会落到如此地步……”

“既然如此,我也给你们一个重新开始过日子的机会。”黄超说道,“你们原是流民,在本地并无户籍,开矿伐木也无山契林约。原都是非法的勾当……”

童甲老瞬间肌肉绷紧了,他虽然低着头,一股杀气却凛然而现。黄超暗暗心惊,知道这些流民集团为什么本地无人敢惹,连八排瑶也对他们视若无睹。

“如今既换了我大宋的天下,普天之下,无不是我大宋的子民。你们这样久居山中当化外之民亦非长久之计。你们若是愿意,我可以派人来给你们编户籍,落户本地。所占的山地矿山,亦可发给执照,不论是开荒种地,还是采矿制铁,悉听尊便。”

童甲老猛得抬起头来:“老爷,您是说给让我们编户,还给我们开山契?!”

“不错。”黄超点点头,“这大概也算是招安吧。只不过到时候定居何处,亦要受我们的安排--反正总是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