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州大阅

第七卷「大陆」粤北平定卷 | 吹牛者 | 约 3095 字 | 编辑本页

这次升级给士兵们带来的兴奋和士气提振远比新军服来得大。在国民军士兵看来,武器装备的不同本来就凸显着元老院心目中的地位。拿着长矛的队伍自然比不上拿着步枪的。

一次性的补全了步枪,不但让各中队士气大涨,也让本地招募的新编中队十分羡慕――到现在为止他们只进行过长矛操练。操枪训练用得是类似长度和重量的木棍代替的。

按照雨露均沾的精神。这次运补行动也给新招募的国民军中队带来了补给。每人都发了里外各一套制服,另外原本受限于条件没有配发的军鞋、军毯、斗笠、水壶、饭盒之类的配属品也一次性补发齐全――按照计划,参加完阅兵之后,这些新编的中队将全部运往广州,然后再转运到高雄进行整训。

当下黄超广发请柬:连阳三属的缙绅,宗族大户的族长,连江上跑船的船主,本地的大商户,瑶排瑶寨的瑶老,狼峒寨子的寨主,山里的流民团伙的头目……无一不派人送请帖。连躲在雷打坡装孙子的辛劳楠都接到了请帖。

结果他这帖子一发,除了马箭、军寮两个排没有派代表来之外,接到帖子的,几乎无一不来,连在外地当官的缙绅人家也没有敢回绝的,至少也派了族中的长辈或是管家来应付。

黄超见“璧还”的请帖不但回复迅速,很多人还专门派人来送回帖,言辞恳切。显然这半年的战事,实实在在的把元老院的威信给打了出来。

他心里一高兴,便要按照元老院的一贯脾气来个大操大办,当下兴冲冲的叫来符德邦,要他筹办宴会,做好招待工作。

“自助餐是办不了了,这里没这个条件。”黄超在办公室里踱步,“不过也就五百多个代表,八人一桌也不过六七十席。就按照一般乡间土财主办喜事的规格办……”

“首长,这不大妥当吧……”符德邦为难道,“现在州里的财政很困难……秋粮还没征完,全靠大户们的合理负担支撑着――何况这批秋粮下来,还有许多花销的地方,我粗估了下,秋粮征收上来,省里全部给我们返还都不够用,得给我们补贴才能把最近的半年的开销都对付过去。”

“这么紧张?”符德邦的话犹如一盆冷水,猛浇在黄元老的脑袋上,“军粮开销?联勤这次不是一次性运来了几十吨军用口粮吗?这笔军粮开销可以剩下来。”

“可是还有新编中队啊……”

“阅兵结束之后就打发他们上路,还要什么粮食?”

“首长,您大概忘记了,”符德邦无可奈何,“本地招募的那几个中队的士兵,其实都是‘黑户’,陆军部的兵籍册上是没他们的名字的,也没他们的粮饷。现在这些士兵的粮饷都是我们向大户预借的秋粮。”

“不是有合理负担吗?怎么又要预借?”

“合理负担我们征过两次了,总不能翻来覆去的征吧。再说现在秋调的耗费的钱粮也是他们自己承担的……”

“这个我知道!”黄超有些烦躁了。他对财政问题一直不怎么上心,觉得有合理负担和盐商缴的税钱不论怎么说都能混过去了。没想到缺口这么大!

他想起了那封举报信,这都过去几天了,周良臣怎么一点消息都没有?得找个机会问一问。

“阅兵本来就要花钱,如果再招待吃饭,开销就更大了。”符德邦愁眉不展,“要是哪里能发个几万两银子几千石粮食的横财就好了。”

“呸呸,这话说着真不吉利!”黄超呸了两声。符德邦没弄明白,这有什么“不吉利”的?元老院“发横财”的事还少吗?

“既然这样,招待客人吃饭的事情就免了。就准备些茶水吧。只是这纪念品……”黄超竭力守住这最后的防线。

“茶水的耗费也不少,光买烧水的柴炭就得二三十几块钱,这么多人的茶叶也得十几块钱。还有请棚匠的搭观礼的棚子,向跑棚子的租用茶具风炉……这些全是钱。首长这一场阅兵下来,宽一些算得六七十元钱。纪念品倒是好说,联勤给我们运来了六百个军用挎包,原本是发给新兵的,我看这挎包就不用发了――反正他们到了高雄少什么就会发什么。这包就当纪念品吧。”

“就依你吧。”黄超彻底败下阵来。

于是连州的第一次阅兵仪式就在因陋就简的前提下举办了。

阅兵场设在东校场,这里过去明军也办过“大阅”,不过那都是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前的事情了。黄超选择这里,无非是因为地面够开阔平整,不论是分列式还是实弹射击表演都有空间。

检阅台是现成的,校场原本就有专门的点将台、演武厅。虽然破败,勉强也还能用。临时叫来的棚匠在台下搭建了凉棚供观礼的客人使用。

参加检阅的部队以来增援的五个中队为主,外加目前驻在连州充当机动部队的李冬中队。至于其他中队和山地连,因为秋调的关系,不能集中起来受检阅。至于新兵中队,黄超关照人把各中队的训练标兵选出来,凑成一个中队受阅。

至于那几个一直混在新兵中队的缙绅家的孩子,黄超本来想把莫松龄他们几个也安排参加检阅,可仔细一向觉得对于连州城内的士绅而言太过惊世骇俗,于是作罢。倒是莫松龄等人颇为不甘心。毕竟他们练习队列很久,表现也一直得到军士们的夸奖。

此刻这些孩子们只能在检阅台下张望着,评论者参阅部队。

“看,这些新到的队伍多齐整,一条线!”

“比李把总的队伍都精神。”

“不如阵把总的队伍,那才叫虎狼之师!”

“新号衣从从前好看!”

……

黄超的目光审视着棚子里的宾客:瑶民那边的棚子,阳山永化乡以盘天顺为首的瑶老们都来了,连山等处的瑶排也派了人来。连州本地的内三排的瑶老来全了。外五排里,里八洞和大掌的瑶老也都来了,只是人数少了些。“中立”的火烧排派了两个瑶老过来。唯一不见踪影的就是马箭和军寮了。

他微微叹了口气,再看给连阳地区缙绅们预留的贵宾席,现在已经坐上了三分之二的席位。一些本地的主要缙绅大族都派了代表来。有些干脆家主本来就到场了。

他也给崔世召发了请柬,然而对方最后还是没来――这多少让黄超有些失望。原本在慧光寺一会之后,他觉得崔世召既然愿意和他谈及一些很深的问题,应该对元老院的统治已经有了认可度。加上最近连阳地区的一系列军事和政治举措,崔世召必然会有所触动。

实话说,他都不需要崔世召高呼元老院万岁,只要能在这样的公开场合露面就足够了――他觉得这并不难,因为马家、莫家、曾家这些本地缙绅家庭也派人出席了阅兵式。

“崔世召不是本地人,”尚羽看他有些失落,提醒道,“他的家眷产业可在明国统治区,不露面,最多算是‘失陷’,露面了不就成‘从贼’了?”

黄超点点头,这点他的确疏忽了。忽然他又有些觉得丧气。以前看穿越小说,主角总能得到几个历史名人,义无反顾的投身自己的大业。自家兵强马壮,横扫千军,崔世召这种只能算是地方名人的官僚都不肯“旗帜鲜明”!他抱怨道:

“……这帮子读书人,个个都要看清楚了风头才肯站队!”

“人家读书是为了颜如玉,黄金屋;有几个是为了理想奋斗?”尚羽叹道,“现在的连州,肯公开表态的缙绅也只有世居此地,家族产业都在此地的大户了。只要和明国还有利益勾连的,都不肯表态的。要做好他们的工作,只有大势所趋这四个字他们最听得进去!”

黄超有些惊讶的看了看他:“想不到你的认识还挺深刻的。”

“我们上政治课讲得都是这些。”尚羽到底年轻,被他称赞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说着话,演习场上号炮响了,随着一阵嘹亮的军鼓和军号声,阅兵式开始了。

一开始照例是由黄超讲话,随后,阅兵总指挥黄熊过来致敬,请他检阅部队。因为部队没有马,黄超的马术也稀烂,所以骑马检阅只能省却,改为徒步检阅。

黄超还是头一回检阅部队,生怕自己出错,损了元老院之威仪――个人丢脸还是小事,在这个风吹断旗杆都要改出兵日期的时空里,人们对征兆非常迷信。出了任何一点茬子,都会被人附会成不利于元老院的谣言。

因此他心里十分紧张,走路更是万分小心。在单调的军鼓和笛子吹奏的《陆军向前进》的曲调中他检阅了部队,也如愿以偿的喊了几句“同志们辛苦”了,待到回到检阅台上,已经是汗湿衣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