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

第七卷「大陆」粤北平定卷 | 吹牛者 | 约 3112 字 | 编辑本页

吃饱饭,每天的操练,渐渐的让他们的体魄变得健壮有力,训练也由简单的队列和基本的体能转入到更高强度的专业训练中去。

训练周期是三个月,不知道三个月之后这支部队能达成什么样的成果。黄超有些心痒痒的:三个月之后,大概阵焕这个连也不会待在连州了――广西还有更多的大山在等待着他们。盘踞在邻县,结寨自保的土匪窝子正好可以拿这个新编的山地连队试试手。

以他的职务来说,越界到连州之外地区去“剿匪”是越权了。不过他手里有广东大区签发的授权书,允许他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入邻县剿匪。

他心里还盘算着,等到大多数中队成型之后,就要在连州东校场举行一次阅兵和军士表演。把各县干部把连阳三属有实力的乡绅都通知到场观看,这群地主老财各路“乡贤”们都是“记打不记吃”,统战软功夫下得再多,也得亮出刀把子让他们知道双方暴力水平的差距才能叫他们乖乖听话――乡贤们并不会因为元老院文明、富强,掌握有先进的生产力而服从元老院的统治,对于他们来说,之所以服从某个统治者的统治,纯粹是因为对方的的强大。

“合理负担不能太轻了。”黄超想到刚刚和本地乡贤们达成的协议,盘算着,“穷人出人卖命,有钱人得多出些钱粮才是。至于劳役,也可以多摊派些给宗族大户――他们本来就人多么!”

想到最近缙绅们因为他的“倚重”,多少有些“抖起来”,这个苗头要杀一杀。可是也不能弄得太过份了,毕竟八排瑶这件事还只干了一半。

把八排瑶搞定了,接下来就是缙绅们了……

他漫无目的的想着,忽然注意到暂编一中队里有几个个子特别矮小的人影,教练步枪在他们手里简直长得过份。

“乱来!”他骂了一声,心想县里是怎么搞得?把这么小的孩子弄来当兵做什么?

元老院对招募儿童并不抵触――毕竟比起成年人来,儿童教育的潜力更大,所以不管是商业行动还是军事行动,只要有余力,一般都会沿途收容孤贫儿童。有时候队伍过境,一到做饭的时候就会来许多饥饿的孩子,队伍也总是来者不拒,给他们一顿饱饭吃。

就这么一顿饱饭,第二天开拔的时候队伍里就会多出不少孩子来。

虽说不是每个孩子都会坚持到最后,路上死掉的,掉队的,溜号的……但是能留到最后的,都被送到了临高的国民学校去接受培养。

黄超在连州也收容了一批这样的孩子送去临高。但是哪有把这么小的孩子补进部队当兵的!他正要把中队长叫来问一问,却发现这几个孩子有些面熟,待到队伍走得再近一些,却发现是莫松龄、莫宏龄两兄弟和马家兄弟中的老大马天驹。

他想了起来:前些日子几个孩子要求学“澳洲操”,他关照李冬教练他们的。

这李冬也忒省事了,直接把他们给塞到瑶民中队里来训练了。

不过看他们的样子,却是有模有样,虽然教练步枪太长,持枪动作不免有些摇晃,但是步操走起路却是有模有样,比起旁边的新兵来,简直是天上地下。

“李冬在吗?”

“他带队伍出去了……”身旁的秘书说。

他这才想起了李冬应该是在秋调前线担任机动队指挥官。不可能在连州城里。

“把阵焕给我叫来。”

阵焕跑过来敬了个礼:“首长!”

“这几个孩子……”他用微微示意了下,“训练情况怎么样?”

“本地这几个大户子弟?”阵焕夸奖道,“别看年纪小,练起来真不差!这步操就比新兵强,最要紧的是人也机灵,教什么新东西,最多说三遍就懂了――那些新兵,棍子抽断了也不明白……最可笑的是,有些人身子骨还不如小孩子……”

这些本地的缙绅大户子弟,从小有吃有穿,家里又不娇惯,打熬的好筋骨,更不用说教育带给他们的悟性了――和为了生存挣扎的普通人完全是两种境遇中成长起来的,自然表现天差地别。黄超心想,也难怪历史总是一小撮上层就能统治一个国家。

“可别这么说:他们打小都是有吃有穿的,这些新兵平日里连饭都吃不饱,哪能和他们比?”黄超说,“你当年到部队的时候不也一样?”

“我到部队的时候连汉话都不会说,”阵焕毫不在意,“第一个月稀里糊涂弄不清楚,第二个月我就是训练标兵了。这些兵,据说在阳山打过仗,操练起来却不行。”

“凡事慢慢来。能打和能打仗是两码事。我想你肯定明白。”

“是。”阵焕说,“要我把这几个孩子叫来吗?”

“不用了,让他们继续操练吧。”黄超也不知道把他们叫来能说什么。当初让他们学“澳操”是一时兴起,觉得无非是他们对“澳洲玩意”有兴趣,借此来个潜移默化,也没指望他们能干什么。现在看他们学得这么认真,倒要仔细考虑考虑这几个孩子的出路了。

送去临高留学是他首先想到的——相当于送人质,不过好听些。和当初遣送降官子弟去临高是一码事。不过缙绅不比流官,在本地都是根深叶茂。现在正是在利用他们的时候,不宜让他们自疑……

就地办个国民学校,吸收他们入学倒是个好办法――这些孩子也的确有很强的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好好引导也能在潜移默化上事半功倍。奈何眼下元老院根本没这个能力。

“事情还真不好办。”黄超伸展了下有些酸痛的腰身,他的肚子有些饿了。今天上午他派人去搞来一头羊,又派人去捉狗,准备借着晚上给尚羽接风洗尘的机会,来个狗肉羊肉大会,和独孤求婚一起打个牙祭。

尚羽此人,在元老中是即有名又无名。要说无名,以他这样的未成年元老,主要时间都是在芳草地里度过的,他又不像一些小元老性格外向,基本上就是埋头读书的,所以绝大多数元老都不知道他。然而只要一提起“当初在苟家庄……”,几乎所有的元老都会有一种先是恍然大悟,接着又十分同情的目光看着他。

没错,他就当年在苟家庄摔下寨墙“壮烈牺牲”的尚元老的儿子。

这些年来,尚羽在元老院的呵护下成长起来,转眼已经 17 岁了。和其他小元老们不同,他有志于和父亲一样,当个媒体工作者。在芳草地主修了新闻媒体和宣传。不久前的政务院会议上,有元老提案的小元老的实习计划已经进入讨论,尚羽等不及具体的实习内容,便主动要求“上前线写报道”。

连州是他自己选择的,按照办公厅的想法,原本是想把他安排到广州之类地方。但是尚羽觉得既然要搞新闻,就该到第一线去,在广州这样的后方,最多能写些宣传文章,哪里有什么“新闻”呢?

经过一番和办公厅之间的扯皮,尚羽终于得到许可,可以亲临“第一线”了。前几天,他刚刚搭船来到连州。

入夜,连州州衙

“人生于世上有几个知己,多少友谊能长存。”黄超操着鸭公嗓,一手搂住独孤求婚的肩膀,一手提着酒杯,带着酒意用粤语唱到。

桌上,两个灰黄的小炭炉炭火滋滋发红,上面架着两个大号砂锅,咕噜咕传来汤水沸腾的声音。一股浓香弥漫在空气中。

桌上还有六个盘子的小菜凉碟,但是这桌宴席的主角显然是这两口大砂锅,一口羊肉、一口狗肉。

为了炖这一锅羊肉,黄超可费了好大功夫。连州几乎没有养羊的人,找了许久才打听到:在城东五六里处有一家山民养羊,专门供应广州酒楼的。每年冬季之前,酒楼都会派船北上,山民便赶着他养的这群羊到龙津门码头交货。

原以为买一头羊轻而易举,没想到这山民极守信用,嘀嘀咕咕就是不愿意卖,哪怕他出高价也不行,最后还是随从亮出了身份,吓得对方屁滚尿流,连连磕头告罪,才算是“仗势欺人”地买到了一只。

黄超吩咐屠户宰杀清洗完毕,特意选了一边羊腩送到了马体益家里,说是给崔世召补补身子,下水、头蹄之类分别加工,分给身边的干部,给他们打打牙祭。这会天气转凉,深秋时节,正是补补身体的时候。

黄超在旧时空吃过几次清汤羊,清汤羊的做法是略知一二。可惜连州边远,竹蔗和胡椒找不到,胡萝卜和甜玉米就更不用想,那可是只有临高才有的东西。但这难不倒黄超,毕竟杞子、圆肉这些在连州城里的铺子也卖得到,连州不种竹蔗,那就用荸荠替代,同时改用几粒花椒代替胡椒,加之陈皮、老姜,山羊肉的膻味就被消去,至于胡萝卜和甜玉米,可有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