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
第七卷「大陆」粤北平定卷 | 吹牛者 | 约 3079 字 | 编辑本页
从长远看,给民兵配备南洋式步枪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国民军全部换装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黄超和某些喜欢鼓吹“技术代差”的元老不同,并不认为给百姓配备自卫用武器对统治有多少妨碍。
“以后自然也是会有的,”黄超虚晃一枪,“几支火枪算得了什么,你们南岗的子弟出去当了兵,就是我元老院的军人了,队伍上连大炮都有……再说了,光有枪炮有什么用?要过好日子,就知道如何运营生发!像你们这样在山里就靠着打猎种地,哪辈子才能吃饱饭。”
“种地打猎的法子,都是祖辈传下来的。一辈辈传下来的。大伙就会干这个。做工做买卖都搞不来,”唐有禄叹道,“去赶圩,又不会算又不识字,被汉人算计。他说几个钱就几个钱,一点法子也没有。”
“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学识字算数?”黄超想他有这个认识就是好事。
“哪里来得先生呢?”唐有禄说,“早年的确有汉人的读书人犯了事逃到寨子来的,原本寨里的各房头目公也曾经公议请他教书,先生的钱粮由各房凑了出。只是大伙都穷得很,小孩子都是个劳力,谁愿意去让孩子念几年书,在家里白吃饭的?最后只来了七八个孩子。没过三四年先生就死了,这蒙学也办不下去了……”
的确是这样!黄超心想,这教育不是你提供了免费的师资就行的,还得考虑群众的经济能力。要不然把先生派来了也没用。
“这样吧,我们从县里给你们派先生来。先生的工钱由我们出,食宿归寨子里供应。书、纸、笔墨都归县里给。你们让寨子里的孩子都来念书。”
“那是再好不过,”唐有禄连连点头,“只怕是很多人不愿意。”
“不愿意也没关系,总有愿意的。先教愿意的吧。”
限于客观条件,他们对瑶区的教育扩散规模是非常有限的,像南岗这样的大瑶排,最多也只能派两三个教师来,要应对南岗排和下面的十多个大小冲的儿童教育根本就是办不到的。能教上二三十个孩子就算不错了。
家长要意识到读书的好处才会在教育上投资。他在海南当县太爷的时候就发现:汉人百姓普遍有“学而优则仕”“书包翻身”的观念,只要稍微提供一些好处就能吸引到很多人。但是黎、苗百姓对此毫无概念。只有当接受了教育的黎、苗孩子当了工人、干部,学会了新的农业生产方法之后,他们对教育才会焕发出热情来。瑶民也是一样。
黄超在南岗考察了半个月,把南岗的情况摸了个透,和南岗的瑶老也有了深入的交流。在募兵和派遣教师这两件政务上得到唐有禄的口头支持之后,他觉得拿南岗作为抚瑶的突破口的把握大增。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农技改革”了。这件事当初黄超在海南时候经常是亲力亲为的,不过他现在作为连阳的长官,这事不可能亲力亲为。好在他返回连州之后不久,便到了一帮帮手,黄超大可找他们来帮忙。
要是说哪个部门的归化民干部分布最广,那么农委会旗下的天地会肯定首当其冲,无论是终年无冬的三亚,还是元老院没有正式占领的山东杞姆岛,凡是元老院治下之地,都可以见到天地会农技员的身影。甚至于两广攻略之前,天地会的农技员也已经渗透进了珠三角地区,对元老院当初控制下的“袁老源”的田地进行农技服务。
趁两广攻略节节胜利之势,天地会更是把自己的触角伸到了广东各地,准备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良种,在南粤大地再立一座农业生产的高峰。
于是天地会的大小干部都遭遇了一股出差高潮,在天地会干着行政工作的独孤求婚也按耐不住,递交了出差申请,并非是独孤求婚觉悟多高,想着为元老院发光发热,只是想着接着出差的名义,可以到处公费旅游一下,让各地地方官员请他胡吃海喝一番,同时也可以暂时远离临高这个伤心地,舒缓下自己的憋屈。
独孤求婚的申请很快得到了批准。叶雨铭也需要一个在两广抓总的人,于是他就以“天地会两广巡视员”的头衔来到了广东。
以独孤求婚的身份地位和他的专业,自然不可能卷着裤管下田去和农民打交道。主要是“抓总”。负责天地会在两广地区的所有业务工作――大致就是一个开会签字盖章的人。
独孤求婚到了广州,刘翔等在地元老招待他过了几天花天酒地的日子。在广州混了一段日子,觉得腻味了便要找个新地方去。在地图上看了半天,发现连阳地区的主官是自己的老相识,正好当地又申请派遣农技和传教人员,便决定上这里来了。
他是天地会的人,刘翔管不到他,文德嗣只当不知道有他这个人。独孤求婚自己弄个介绍信带着几个天地会的人搭上联勤的船到连州来了。
农委会在吴南海的带领下一向是以和谐著称的部门,从不在开会的时候互相骂娘。这大概是环境使然,毕竟在鸟语花香的农庄里办公比在挤满了一模一样的标准办公建筑的临高老县城里办公要舒心的多,除了偶然能闻到肥料的臭味之外,空气也比“行政区”好得多。
气氛和谐,人际关系也比较简单。这不得不说吴南海以身作则,始终做好一夫一妻制的表率,影响了农委会一干元老的私生活,总得来说乌烟瘴气的事情比较少。家庭和睦,自然工作氛围也比较好。
黄超和独孤求婚虽然在三观上尿不到一块,但作为同事兼酒肉朋友的关系还不错的。所以独孤求婚要来,黄超是相当欢迎的――何况他带来的农技员和农资都是他急需的。
农委会是元老院第一大部门,但在农委会任职的元老却只有不到二十个,指挥的却是数以千计的归化民工作人员。虽然人数如此庞大,但两广攻略为了搭建各地政权班子,从中抽掉了一大部分骨干力量。然而面对两广的农业生产,这些人显得杯水车薪,更别提要保障海南、台湾、济州各处的国营农场;天地会客户的需要了。而且接下来,水热条件更好,土地更为肥沃的珠三角又是农委会的重点开发目标,好几个大型国营农场都在筹备中,使得农技人员更为匮乏。
天地会自然现在也面临着农技员奇缺的问题。叶雨铭苦思冥想了几天,想着怎么“无中生有”,一开始他还是在如何调度上打算盘――很快他就放弃了这个主意,哪怕是用用计算机来进行排列组合做出的最优解也无法填补这个窟窿
最后他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
培养一个大致能用的农技员的速度至少要三到六个月,这个速度完全跟不上两广农业开发的需要。单从农业口内部考虑解决方案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把视野放宽的话,海南岛的农业技术人才其实并不少,不少天地会的自营农业客户或者那些将田地全包给天地会的大地主客户,其自身或者手下与天地会打交道的庄头,在天地会的指导下,也逐渐掌握了不少农业生产技术,加上其本身经验的加成,更是比不少新人农技员要技术老到。
这些人如果能利用起来,亦是一支不错的农技力量。
于是叶雨铭便在海南本地招募起“兼职农技员”了,条件颇为优厚:服务期限一年,包食宿,免一年天地会服务费,还可以按照会员价 8 折的优惠购买天地会会员商店里的农资。至于工作内容,在家搞生产的时候要带两到三名实习农技员,帮他们通过农技员考试;另外就是随时听候派遣去出差,到各地去传授其农业技术知识,分享农业技术经验。出差期间除了食宿之外,还按日提供津贴。
在这一条件的诱惑下,不少家中劳动力较多的客户纷纷来报名,符不二就这么来报名了。
自然,他作为家主,是不可能离开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农场的,好在他现在手里有的是人。
符不二自打吃了天地会的螃蟹,在村里的产业愈来愈大,他不但受惠于天地会的农业指导,又能优先获得良种,在农业生产原本就独占鳌头,加上为天地会的订单农业举措,符不二的生产几乎不受任何市场因素影响。可以说是种什么赚什么。一时间财源滚滚。
许多村里的小农户因为无法与他竞争或是欠了他的债务,最后不得不放弃家业,进城务工去了。他们留下的田地大多落到了符不二手里。他又有些不愿意离开故土的便到符不二家当了“农业工人”。发动机行动结束之后,他又招募了些工人为他开荒种地。家业愈发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