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证

第七卷「大陆」粤北平定卷 | 吹牛者 | 约 3132 字 | 编辑本页

荜达给了他“新任务”。她从县里派来了八个“驻在警”,在他的三坑寨“实习”。这八个驻在警都是连阳地区出身的本地跑瑶区的小贩或是做瑶区生意店铺的伙计出身,有的和陈安同一样是汉瑶通婚的子女。熟悉两边的情况,通晓各种方言土话,略通文墨。在县里接受了简单的培训之后,被派往瑶区担任“驻在警”。

按照黄超的计划,每个瑶寨(排)都要安排两名驻在警。眼下他只能满足于这样的“跨界”的本地百姓出身的警察。

这样“急就”培养的警察自然难堪大任,更别说确切的履行警察的职责了。不过黄超本意并不在于“治理”,更多的是为了确立元老院对瑶族区统治存在,同时作为县政府在瑶区的耳目和传达渠道。

比起其他几个寨子,三坑寨对县里的态度最为友好,又是乡公所所在地。所以第一个实习地点便放在三坑寨。罗亦铭亲自到三坑寨指导实习,同时开始在全县贯彻“居民证”制度。

这个制度在海南已经完全实施,不论是否是归化民,海南岛上的百姓,除了少数五指山深处的生黎之外,大多已经领取了这种纸质的身份文书。广州市也在推行中。连阳地区原不是推行的重点地区,但是黄超认为及时在当地推行有助于政权的巩固。

永化瑶民在万历年间便已列入了户籍黄册,所以这次重新进行户籍登记,发放居民证并未引起太大的风波。但是接下来要在八排瑶地区推行就不容易了。

八排瑶是走山瑶,历来“不编户,不服役,不纳税”,对编户齐民十分抵触;要推行居民证难度很大。黄超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从“贸易”上打开缺口。

不论是八排还是永化,瑶民的生活一般都是很困苦的,虽说他们无需承担沉重的税赋,但是山区粮食出产很低,相对原始的走山式耕种方式也很难提高产量。加之食盐、铁器几乎全部仰赖外部输入,很容易便成了商贩的盘剥对象。

黄超的“平瑶”策略一软一硬,互相配合。这硬的便是秋调,在瑶民出入平原的水陆交通要点设防,在军事上形成严密的包围圈,实施封锁,使得其难以暴动;软的便是经济措施,通过圩市贸易来增加经济来往来,促进人员和文化流通。

所以秋调一正式铺开,他就立刻着手要手下的归化民干部们尽快恢复各汉瑶贸易的圩场。支持合作社在当地开店,收购山货,低价倾销商品。

三江圩是他亲自抓得集市,也是第一个引入合作社支社的集镇。在他的重点投入之下,现在已经有了些规模。吸引到不少瑶民和附近的百姓前来贸易。

低价倾销自古是经济渗透的不二法门。何况过去的商贩对瑶区贸易的暴利也给了黄超的政策的运作空间。但是黄超并不满足于此,在他看来仅仅是己方无条件的善意是不会换回对等的善意的,倒有可能被认为是软弱可欺。所以他的政策是连州百姓在汉黎贸易的圩场买卖货物的,必须持有居民证,否则不得买卖。同时对圩场的粮、盐制品实施专卖,按人头配额销售。

不论汉瑶,到圩场贸易就必须领取居民证。黄超便以这样的方法来诱使本地瑶民来“上户口”,从而进一步掌握瑶区的具体人口情况。同时,防止粮食食盐铁器这类的“战略物资”大量流入瑶区,配合他的“秋调法”,在经济上形成控扼之势。

这个政策亦非一帆风顺,不论是办证还是配额销售都需要大量的宣传沟通。黄超需要一个瑶民出身的头面人物在三江圩市场上协调事务,和各排冲的瑶民打交道,说明情况。黄超眼见永化瑶那里工作推行顺利,盘天顺的工作热情又很高,便让他暂时到这里来“帮忙”。

盘天顺工作十分卖力,成效显著。自然,低价销售各种紧俏物资对瑶民的吸引力也足够大

唐水财一见盘天顺,就像见了鬼一样,心里暗叫一声不好,扭头便跑。盘天顺头号“瑶奸”的名号早就传遍了八排二十四冲,他当了永化的“乡长”,还带人压服了白芒寨的事更是做实了他背瑶投澳的现实。唐水财心想自己爹当初可是和他一块打过澳洲人的,这盘天顺认得自己,万一他起了什么坏心,把自己诬为“探子”,小命不保不说,说不定连爹和外甥都要连累到。

他的动作倒是很快,三步两步便窜出合作社大门,夺门而去。

守在铺子前的国民军士兵见有人从铺子里狂奔出去,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立刻喝道:“什么人?站住!”

这一声断喝更是让唐水财魂飞魄散,他连身上的背篓筐子亦不要了,只是一个劲的发足狂奔。

这边士兵见他狂奔而去,便拿起哨子猛吹。清脆的哨音瞬间传遍了整个三江圩。不过片刻功夫,几个黑衣短棍的壮勇便将他迎头拦住,当场擒拿。

盘天顺气喘吁吁的从后面赶了过来,见唐水财被几个警察按倒在地,动弹不得。忙让警察把他松开,把他扶了起来,帮他拍了拍身上的灰,埋怨道:“水财!你跑什么跑,我是盘叔啊!”

唐水财心想就是因为你是盘天顺才跑的!这话自然是说不出口了,他禀性老实,一时半会编不出谎话来,讷讷的脸都红了。

好在这盘叔无意追问他为什么要跑,道:“你也来这里买货?正找你呢!来,快随我来!”

唐水财暗暗叫苦,一个劲的推说家里有事,急着要回去,然而盘天顺问他家里到底有什么事,他又编不出来。盘天顺看他尴尬的面孔,不禁暗暗好笑。心道这回叫陈安同去就是为了把你给带过来,让你跑了怎么行!

唐水财还不知道他的外甥这回去南岗排其实就是为了“请”唐家的人来三江圩――黄超正等着他们。

黄超在三江圩已经办公了好几天,一来是为了躲开连州城里的无穷应酬和商贾们的请托。澳洲食盐和铁器已经横扫了湘南的盐铁市场,一路往湖广各处扩散,而大量收购大米,又近一步繁荣了湘粤之间的贸易,在盐铁和大米贸易中吃到甜头的盐商们三天两头就往黄超那跑,每个人都希望和黄超建立“特殊的关系”,这让他不胜其烦。见三江圩市场百废待兴,索性搬去那里办公;另一方面,黄超准备设法去真正控制八排瑶,三江圩就在八排瑶区边上,正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

“报告,唐水财来了。”陈安同进来报告。

“唐水财?”

“就有唐有禄的大儿子……”陈安同说,“我大舅。”

“哦,原来他自己没来。”黄超心想这老头子看来戒心还很重,叫儿子来,不过也无妨。

“你下去吧,暂时你的身份不要暴露。”

陈安同立刻回避了,盘天顺带着两个警卫把唐水财给“请”了进来。黄超的办公室就在合作社后院的一间屋子里,和仓库比邻。前面很热闹,这里却颇为僻静。

“你就是唐水财?”黄超看着眼前的中年汉子,说不上高大,但是颇为精悍,一看便是个能干的山里汉。

“小人便是。”唐水财知道眼前的人便是澳洲人派到连州来得“知州”,心里不由暗暗发憷。瑶民一般很少和官府打交道,但是一个知州的权力和“官威”还是明白的。

“唐有禄是你爹?”

“正是小人的爹。”唐水财忐忑不安,不知道这髡人的“知州”为什么突然对自己爹有了兴趣。

“你到三江圩来是为了买粮食和盐,不过这粮食和盐却不能卖给你。”黄超说,“想必你也知道,这些货物是要凭居民证购买的……”

唐水财喃喃道:“既然要什么正,那我买就是,不知要多少银钱?”

黄超笑了起来:“这证不用钱,只是怕是你做不了主。我看你还是回去和你爹商议商议再说。”

唐水财只觉得糊涂,但是对方既然无意扣留他,让他松了口气,正想告辞出去,黄超又道:

“……你既然来了,也不能叫你空手回去――这不是我们的待客之道,你且带些物件回去,我还有一些话要和你交代,你去转告你父亲。”

当晚,一脸错愕的唐水财回到南岗排的家中,唐有禄见他两手空空,问道:“没买到粮食?”

唐水财点点头又摇摇头,然后就从背篓里逐一拿出一包包物件来。每拿出一样,就让唐有禄惊叹一次:首先是一小袋食盐,唐有禄活这么大年纪了,从没有见过这么纤细雪白的盐; 然后是一把镰刀,唐有禄试试刀口,便知道这镰刀锋利无比,入手却又轻便又称手;接着是一个特大个的红薯,红薯唐有禄见过也种过,但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而接下来四样东西,唐有禄是从来也没见过,一根长满黄色芡实的棒子,某种薯类,一小把壳很软的坚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