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的规矩
第七卷「大陆」佛山实习卷 | 吹牛者 | 约 3147 字 | 编辑本页
卓小敏坐在上首的位子上,放眼整个院子,席间全是男性族人,不免有些失望。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陈家作为大族,自是男女有别。这种重要场合、又有外人,当然不可能让女眷露面。尽管他只想着远远能望陈英一眼就好,但看来也是无法如愿了。
他不便太明显地流露出失望之色,还得强打起精神,帮衬旁边的尚羽把场面应付过去。毕竟今天他们不得不出席这索然无味的活动,一方面是为了强行搜查宗祠的事安抚陈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面向全佛山公开做出姿态、破除不利的谣言,二者都与他昨日的擅自行动脱不开干系。为了达成更好的效果,他们还带了一名照相师和一名宣传员一同来到了宗祠,尚羽交代一定要抓拍到体现元老院与陈家族人“亲善”的照片,再写篇通讯,年后登在报纸上。
正式发言均由尚羽负责,卓小敏闷闷地坐在旁边,只偶尔说两句话,打打招呼。没一会儿,他便又开始走神,想着陈英是不是就在一墙之隔的内宅里、也不知她的心情有否好转……之类的事。
--
陈英的心情不怎么好。她没有去参加女眷们的会食,在自己的房间里心事重重地摇着纺车。陈家还没有分配丫鬟给她,只有一名陈敏勉的贴身侍女在旁边陪着。
“啪!”棉线断了。
陈英幼时丧母,家里是父亲、哥哥、学徒一帮男人,冶铸的事情耳濡目染、了解甚详,却没个女人能教她女工,纺绩织纴实在不怎么会。以前在家的时候,她也只是偶尔给父亲哥哥缝补缝补,技术差劲得很。她笨手笨脚,又心不在焉,一小会儿的工夫已经弄断好几次线了。
“小姐……这哪里行得啊,您已经十六了,一两年就要出阁,这样的手艺,到夫家怕要被笑话的!”那侍女大约地位不低、颇受宠爱,虽然看起来并无恶意,但也不怎么掩饰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根据家规,陈家族人是不外购衣物的,女孩子从六岁起就由族中每年发给棉(吉贝)10 斤,麻 1 斤,十岁以后增加至棉 30 斤,麻 5 斤,均要自己纺绩,以作日用及积攒嫁妆。而嫁进来的女人,同样要负担织做自己和丈夫、孩子的日用衣物,不许雇人代劳。在本地大族中,这是普遍的家风。只有仆役的衣服才会从外面购买。
“哼。最多我也去‘梳起’,不嫁人就是了。我——”陈英正有些心虚,又被侍女揭短说破,不免脸红了一下,但她口中却不肯服软。
“小姐——”侍女听到这话吃了一惊,连忙压低声音阻止她说下去:“在家里千万不能提什么‘自梳’之类的话。连我们这些下人也不敢,更别说您了,要挨打的!”
“自梳”是指未婚少女通过特定的仪式,自行易辫而髻,打破“未婚蓄辫,婚后束髻”的规矩,以示决心不嫁,独身终老。更有年龄相近的多名少女互结姊妹,相约不嫁,称“金兰契”。若是娘家不许未嫁女在家长住,她们就搬出父系家族,共同生活、相互照顾,作为归宿。
这是珠三角地区特有的一种风俗,于明代中后期兴起,至清末民初时盛行,直到解放后才渐渐衰落。后世一般认为,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明代以来,礼教对女性的压迫达到了最黑暗的顶点,而岭南女性向来在社会劳动中占有极大的分量,独立意识较强,二者产生了严重的冲突。更重要的是,珠三角地区兴盛的棉、桑、丝、织等种植业、养殖业及手工业,使得女性能够经济自立、生活自足,为抗婚不嫁并结伴自梳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同时,自梳女为了立足乡里,往往会将大半劳动成果归于娘家,换取娘家对不嫁行为的默许。偶尔,也有女性因娘家经济贫困、无力负担嫁妆且缺少劳力,而被迫“自梳”的。
这种风俗在文化上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岭南地区受到苗、瑶等少数民族文化中所遗存的母权制习俗影响上,甚至还有民间信仰的影子在里面,故而受到了自我标榜中土汉家、儒学正统的大宗族的排斥与打击。陈家也不例外。
陈英说得不过是气话,听了侍女的提醒,便不再言语,抿着嘴继续摇动纺车。
然而,没过多久,“啪”一声响,线又断了。
“我不做了!我要再去看看我爹!”她赌气地把手里的棉条掷到一旁,站起来说道。
“小姐!小姐!您现在是大宗的人了,说话要注意。况且今日是祭礼,去吊唁是不合规矩的……”侍女见陈英要换上孝服,连忙劝道。
“什么规矩?我才不管!你凭什么拦着我?我要去找族长禀报!”陈英又怎么会听从这一套,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按规矩,过世的老爷才是您的父亲。您原来……那个,叔老爷只能算是您的本生父亲……而且您也不能唤‘族长’,应当唤‘祖父’……”侍女懂得还不少,唠唠叨叨地继续劝着。
“还不住口!”这时,门口传来一声冷喝,吓得她一哆嗦,回头看去,只见陈敏勉不知什么时候站在了门口。
原来,他在宴中见到卓小敏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自然清楚这位小卓首长心里想得是什么,便寻机离席、到后面来看看情况,恰好在门口听到了这番对话。
陈敏勉走进房间,表情阴沉地训斥道:“什么浑话!不懂不要乱说。连世宗皇帝继承大统,也是尊睿宗为皇考,斥责了什么“本生皇考”之类的谬论。你倒敢在这里卖弄。胡言乱语!罚回去自己掌嘴五十!”
不过,趁着陈英不注意,他却向侍女递了一个赞许的眼神。
然后,他转向陈英说道:“小妹,你对广信叔的一片孝心,我们为人子女,自是能理解。你只管去好了,不必禀报祖父,他只会赞赏你的孝心,不会责怪你的。”
“只是嘛——你别嫌兄长啰嗦——的确是要多注意些。一则,礼仪要有分寸,孝服不要错了,现在全佛山都知道你进了纲华陈氏的大宗,是嫡亲的孙女了,倘若出了岔,别人不会笑话你,却会指摘我们陈家不懂规矩;二则,如今你的身份不比以往,要回广信炉,我安排一个丫鬟和两名可靠的家人跟着你去。我晚些时候也会过去,你就在那边等我,晚上就不要留宿或者守灵了,跟我一起回来……”
这一番话软中带硬、恩威并施,陈英也没法再坚持更多,只得默默地点了点头。
……
陈敏勉回到席间时,族宴仍在继续。尚羽正在与陈玉京谈话,说些社学改造和文化水平考试方面的事情。卓小敏也一改之前的神思不属,相当严肃地对陈敏性和一群陈家的冶铸业炉户说道:“……宗族办社会,教育、福利、养老,你们还是做了很多工作,族人有归属感,也说明了你们工作的有效,这是好事。”
“但是”他话锋一转,“你们要注意,宗族不是法院,不是军队,更不是政府!家法、私刑,要完全废除!宗族、族群之间的武力争斗,要严格禁止!对于族人的人身控制,要彻底取消!元老院要建立的新社会,是最大程度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的社会,是最大程度挖掘社会生产力潜力的社会,是允许人们自由选择工作内容和居住地点的社会。大家都要解放思想,适应元老院带来的更新、更好的社会制度。”
他心里想着陈广信自杀的事,语气和表情也就很不客气——就算没有陈英,他对当日那个有些顽固的中年炉户的印象也不错,这样“被自杀”,很是惋惜。而且小元老们已经在佛山主事几个月了,多少都带了一点“官威”,几句话说得锋芒毕露。这下连陈敏勉亦十分意外,他是卓小敏的直接下属,也从没见过小卓首长原来还有这样的一面。
又过了一会,尚羽结束了谈话,他见照相师也照得差不多了,向卓小敏耳语一句,准备告辞了——毕竟他二人又不是当真来吃饭的,没必要等到宴终人散。至于卓小敏没能见到妞,那就不关他的事了,他可不打算迁就更多。
尚羽让陈玉京等族老留步,陈玉京推让不过,只得打发陈敏性和陈敏勉兄弟代他们送送两位元老。出了宗祠,陈敏性提起陈家也计划扩大冶铸作坊规模,询问能否从元老院购置机器、外聘师傅,引进新式的“澳洲铸法”。
卓小敏和尚羽对望了一眼,心想这些大户的鼻子倒灵得很,前几天李崇问刚刚前往管委会,和卓小敏、王暮清以及马袅钢铁集团等企业的派出人员开了大半天的会,探讨了李氏兄弟铁行扩建、技术升级和改制的可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