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枪一炮(六)

临高启明外传 | 聂义峰 | 约 4677 字 | 编辑本页

已经多久没有过按时上下班,每天能回家吃晚饭的日子了?聂义峰觉得自己好像来到这个时空后,大部分时间都被扔到外面折腾,这不太符合旧时空自己宅男的气质。现在天天早出晚归,还乘坐了传说中的临高城铁,聂义峰深深地惊愕于临高在短短半年内发生的变化,堂堂 21 世纪的现代人竟然因为见识了东门市那些新出现的新鲜东西就乱七八糟地给何婧买了一堆,也不管何婧喜不喜欢。

有家能回的日子固然好,不过正事还是得忙。留在崖州的部队终于分成两个航次归建博铺,与海军第二远征队进行了合并整编。按照军务总部各路理论家最新的讨论结果,新式单发步枪已经由嘴上说说变成了切切实实的研制需求——口径不超过 13mm,枪身长不超过 130cm,枪管长不超过 85cm,重量不超过 5kg,刺刀长 50cm,后膛装填,最大射程不低于 750m——陆军第一营、海军第一远征队和海军第三远征队将抽调部队承担新式步枪的试装任务。

新的武器就会有新的战术。单发后膛步枪射速比之米尼式翻了一番还多,极大解放了单兵战斗力。而因此,伏波军内形成了两派观点,以复转派为核心的主张现有的混搭战术向近现代步兵战术倾斜,现在就立足于为以后换装栓动式甚至半自动培养实践和理论双 max 人才,算是长远打算。以少壮派为核心的则批判复转派异想天开眼高手低,指出早期单发后膛步枪还不足以彻底解放单兵战斗力,战术形态依然是排队枪毙范畴,魔改而已。双方都拿出了大量史实印证自己的观点,然后变成了就红军弹药和武器充不充足以及英军在祖鲁战争中是不是蠢的问题展开了亲切友好的交谈,结果自然是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卵用没有。于是,何鸣拍板:反正现在没有战争,那就用训练来实践各自的理论吧!但是……首先保证现在排队枪毙战术的熟练运用。

新的战术自然会有新的编制,作为实践散兵战术的全新的海军第三远征队,编制也与之前有所不同:

三人步枪战斗小组被作为最小的作战单位被确定下来,而在此之前其只是一个临时拼凑的不固定的单位。而三个三人步枪组组成一个九人制作战班,一名下士任班长,其余为上等兵和列兵。除了步枪、刺刀、手榴弹这些常规装备之外,每个人都携带一柄工兵铲。巨大的士兵木髓盔因为较好的防护效果和较大的遮挡面积,尽管颜值极其欠佳但还是广泛配发。

三个作战班组成一个作战排,加上少尉排长、中士副排长和一名通讯兵,共 30 人。掷弹筒班因为容易割裂战线和造成指挥混乱,当然,主要是因为根本没有足够的掷弹筒而被取消。

三个作战排组成一个作战连的主体,除此以外还要加上一个由卫生班、通讯班、勤务班和炊事班组成的保障排,上尉连长、中尉副连长和旗手、笛手、鼓手、号手,连部人员还有一名上士军士长,再加上一个特殊单位——五人制掷弹班——他们装备一件特殊的武器,即所谓“南洋式步枪”,其实就是没有膛线的米尼式步枪。他们的作战方式并不是用步枪火力对敌人进行攻击,而是使用军工部门新开发的一款新式武器——长尾枪榴弹。

从 1629 年夏季剿匪战役开始,从 954 掷弹筒一直到 1629-2 掷弹筒,一直都是步兵在无法得到炮兵火力支援时的替代品,因为重量轻便而且和当时步兵装备的四号手榴弹弹药通用,尽管射程、精度欠佳但是很受部队欢迎,在剿匪战斗、澄迈大战、珠江讨伐、琼南战役等一系列战斗中,简陋的掷弹筒可以说是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也暴露了很多问题——首先就是结构原理上的硬伤。和旧时空的掷弹筒不同,伏波军的掷弹筒本质上是一门小型滑膛炮,发射的四号手榴弹也是一颗球形弹,这就导致其精度欠佳,即使最后改进的 1629-2 式加长了发射管,南辕北辙的事情也不是一回两回了。而第二个问题正是来自于加长身管,由于使用的是铸铁管,几次加长后其重量飙升到了 82 迫击炮水平,比之早期端起来就走的 954 掷弹筒机动性大幅下降。而机动性的下降进而又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战术灵活性下降,原本应该紧跟冲锋的步兵随叫随打,但是重量的增加使其不得不作为正式的炮兵单位使用,这反过来又违背了当年研制掷弹筒的初衷。现在大量装备的 1629-2 式掷弹筒变成了一个鸡肋,它使用的四号手榴弹已经不再是步兵的装备,而且地位很是尴尬,步兵要啃得小目标无法及时做出反应,而大目标……身后的 12 磅山地榴的铁疙瘩不香吗?

针对此问题,伏波军和兵工部门的策略,是在步兵连队内不再保留掷弹筒单位,而是用长尾枪榴弹取而代之。用一个专门的掷弹班,补充进步兵连的建制内。

在旧时空,长尾枪榴弹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结构非常简单,就是卵形手榴弹上接了一根长长的尾杆。步枪发射的火药燃气将手榴弹推出,长长的尾杆就起到了平衡杆的作用,保证飞行稳定,诸如康格里夫火箭等武器都是采取了尾杆稳定以保证精度。在手榴弹飞出时,保险同时解锁,经过延迟之后爆炸。不过伏波军的长尾枪榴弹和历史上的原型不同,使用的是伏波军全军列装的六号木柄手榴弹,就是旧时空的 67 式木柄手榴弹的山寨作品,采用压缩黑火药和预刻弹片以提高杀伤力,而这种手榴弹采用的是拉火引爆,弹体本身并无保险。因此,伏波军的长尾枪榴弹的尾杆,实际上也充当了一根长长的引火管。步枪发射的火药燃气将手榴弹推出的同时,也点燃了尾杆中的导火索。经过试验,这样凑合的设计有一定的早炸风险,但更多的毛病是哑弹率略高,不过总的来说还能接受。由于伏波军的步枪发射药药力和后世现代步枪无法相提并论,为了能使手榴弹获得足够的推力飞行足够的距离,兵工部门从明军的一件坑爹武器上找到了解决办法——神枪。明军的神枪其实就是一个以大型箭矢为弹药的火门枪,为了能让火药的药力更多的传递给箭矢而不是从空隙中白白喷出,明军在箭矢下会垫入一块木垫,发射时木垫承受火药燃气的大部分推力并传递给箭矢,如此可以把沉甸甸的大型弩箭打到 80 米之外——而按照伏波军对长尾枪榴弹“紧跟冲锋步兵随叫随打”的要求,不用 80 米,50 米之外就可以了——所以伏波军的长尾枪榴弹的尾杆制作时直接就做上了一圈较为密集的尾翼,一方面进一步增加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兼做神枪的木垫以尽可能的承受更多的燃气推力。但这样也就带来了新的问题,长尾枪榴弹的尾杆在发射时会刮碰枪管内膛对膛线损伤很大,而伏波军的尾翼版尾杆更加剧了这一损坏。对此,兵工部门的解决办法堪称简单粗暴——用滑膛枪不就完了么!

于是,作战连的掷弹班就成了伏波军内唯一使用滑膛南洋式的作战单位。他们每个人都携带两个兜共八枚长尾枪榴弹,直接听命于连长或军士长或他们支援的任何一个排、班的指挥员。而即使作为普通步兵作战,南洋式滑膛步枪的性能虽然比不上米尼式,但也足够碾压本时空最好的火绳枪。有意思的是他们使用的是铅质球形弹,直径与米尼式弹头完全一致,必要时也可以互换,只不过用南洋式打锥头米尼弹会有一些预料之外的坑。

如此一来,一个全新的作战连,加上掷弹班之后,有 120 个人。

在过去海军远征队的编制里,为了压缩编制规模,作战连队只有三个,作战单位和火力与保障支援单位兵力比差不多是 1:1,如此在组成以单个作战连为核心的分队时还兼具战斗力与灵活度,但从一个营级单位来讲作战连队少了一点。因此新的编制,改为由四个作战连构成一支海军远征队的主体,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变化很大的便是炮兵连,原来的四炮制炮兵连被改编为两炮四筒制火力支援连。

这还是琼南战役给的伏波军元老们的启发——这场以连续的、远距离的快速突袭贯穿全场,一路都是高歌猛进兵不血刃夺占城池的战役,有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就是炮兵——无论是支援炮兵还是野战重炮兵,全部缺席。而这也导致了由于无法得到炮兵支援,各路突袭部队不得不更加依赖于自己的脚底板,用强行军和明军的反射弧比速度。固然战斗一路下来酣畅淋漓,但这种把希望寄托于敌人反射弧太长的胜利说白了就是拼的运气。一旦有一个环节明军群演没按剧本来,伏波军马上就要面临的是在兵力不足而且完全没有火力支援的情况下,对拥有护城河、城墙、鹿砦的城池发起攻击……这就扯淡了,别说攻击了,围城都围不了。而究其原因,仍然是那老生常谈的炮兵之殇——机动性。

由于马匹匮乏和马匹本身也不给力,伏波军的骡马化尤其是炮兵的骡马化一直都处于近乎于零的状态,威力巨大的野战重炮只能依靠代畜输卒进行代价高昂的短距离行军。而小个头的 12 磅山地榴弹炮,在平原地区还称得上“轻便灵活”,一旦到了山区同样举步维艰。在过去海军远征队的编制中,有一个巨大的隐患就是炮兵连缺乏辅助步兵,说白了就是缺少拖炮的人手,每门炮仅有六个“代畜输卒”,平原丘陵尚可,一旦进入山区他们的体力会快速消耗掉,使 12 磅山地榴弹炮无从发挥其个头小机动性强的优势。

所以,新的火力支援连针对这个战场反馈做出了调整:仅保留一个 12 磅山地榴炮排即两门火炮,每门炮依然是 6 个炮手和 6 个当苦力的掩护步兵,加上计算兵、观测兵、传令兵和指挥人员,共 30 人。作为补充,四个三人制掷弹筒组组成一个掷弹筒排补充进来,在较大规模战斗时他们和炮排一起作战,而在作战连单独执行任务时,他们将分配给具体的连队。除此之外,另有一个 30 人的辎重排和一个作为掩护力量同时兼职苦力的 30 人作战排,还有旗手、号手、卫生员、炊事员、通讯员、勤务兵和指挥官等等,共 105 人。

如此,全新的海军第三远征队就由四个作战连(480 人)、一个火力支援连(105 人)、一个保障连(111 人),加上直属单位和指挥部组成,共 730 人,比之前扩大了一个连的规模。

当然了,现实情况是,聂义峰眼前的海军第三远征队还只是一个架子部队,缺编严重。老狄调到昌化训练国民军和治安军后,留在临高的原第二远征队半数以上被石志奇要去了香港,海军第一远征队已经是远超编制标准的超级营。他的理由倒也充分——海军第一远征队直面大陆,远离海南主基地,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与明军一战,以确保香港这个未来的海军基地和转口贸易基地的建设以及发动机计划的顺利实施。陆军少壮派对此尽管有一万个不满,但也无法说出什么不是,也只好“忍气吞声”了。而老狄剩下的部队就这么归了聂义峰,算上留在琼南的两个连,只能说是勉强像样。这还不算,按照新的《兵役法》,1630 年的征召义务兵秋天就将退伍转入预备役加入国民军,而此后一直到次年的春天才会补充新一批兵员。而在琼南战役准备期间,为了从陆军借调人手,当时与陆军达成的协议其实就是拿 1631 年度的新兵名额换来的陆军人力支援,也就是说一直到 1633 年的春天,海军第三远征队将不会得到新的征召义务兵补充……聂义峰觉得,这事既然是当时陆海军、复转派和少壮派达成的交易,即使现在部队已经换了协议依然是生效的。

尽管如此,还是有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的。四个海兵作战连,一连长龙美尔是 1628 年的老兵和第一批军政学校学员,也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二连长是从陆军借调来的黎明,儋州治安战凤山村一战小有名气,余志潜很大方的表示就让他继续在海兵好了,他本人不在乎什么陆军马鹿海军知耻。而三连长邢海军、四连长田野、保障连长李国峰、炮兵连长马三立——聂义峰对元老起名向来不抱什么希望,不过此人真是人如其名,是伏波军中小有名气的笑星担当,还代表伏波军参加过《曲苑杂坛》——他们都是原海军第二远征队里受过严格训练,而且也参加过大量实战的老兵,聂义峰琢磨着,士兵总会有,难得的其实是士官和军官,特别是真的打过仗的人。

不过最令聂义峰开心的,还是他的新搭档,海军第三远征队政治副指挥长不是别人,是基建工程兵的包工头子吴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