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改1630(四)
临高启明外传 | 聂义峰 | 约 5719 字 | 编辑本页
聂义峰估计的没错,在适应性训练的第一次和第二次靠岸前,确实又出现了战士不按照定量使用配给的情况,有几个战士第二天就把三天的口粮吃完了。官兵们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作风,互相匀分口粮。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口粮和饮水都在以更快的速度消耗着。第三天的时候,所有人一起挨饿。出于面子,大家还是忍住饥饿,没有向海军官兵开口借粮。其实就算借也没用,海军那边聂义峰早就打好了招呼,决不允许借出一块“草地干粮”。果然饥饿是最好的老师,战士们发现不按定量喝水吃饭的后果就是要挨饿后,落实定量供应就不再需要什么苦口婆心了。然后又出现了三天过后口粮有剩余的情况,矫枉过正果然是跨时空的传统……对此,徐工提议,祭出了旧时空 PLA 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大法宝:批评与自我批评。靠岸之后,所有口粮有剩余的人,要当着全中队的面互相批评和自我批评。聂义峰的原则就一个,让大家知道,每天的定量不是随随便便一定,而是满足人体所必需的能量。吃多了,就不够吃。吃少了,会影响健康。到了最后一次靠岸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再为定量供应这个问题开批评会讨论了。
在大海上,官兵们连晕船带肚子饿,但是每天的训练并不因此减少。半个月的海上适应性训练,每天都要进行收放船帆和收放缆绳作业,权当体能锻炼。上午进行战术理论讲解,下午进行文化学习。
前桅杆下竖着一个黑板,聂义峰在上面已经花了一片横倒的长方形,又画了几个树立的长方形,各自排列成不同的队形。黑板前,黑压压的一片坐了一片官兵,还有好事的海军水兵远远地看着热闹。
“昨天,我们讲了连级纵队、三排横队、双排横队的转换和营级双排横队的转换,这是大家在过去的战斗和训练中已经比较熟悉的作战队形。三排横队是在需要组成方阵对抗骑兵时,提供足够的火力正面和纵深。而双排横队,则完全是为了充分发扬火力。在战场上,不同的情况适用于不同的队形。我要强调的是,并不是只有军官才需要知道这些,每一名士兵也需要了解,士兵们需要问‘为什么’,为什么横队为什么纵队?为什么两排为什么三排?只有搞清楚这些,大家才能对自己的位置及自己在这个位置上发挥的作用有充分的了解。打个比方,当面对骑兵冲锋时,组成方阵的部队是面临极大地压力的。如果第一排的战士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把枪插着刺刀斜着立在地上,就很可能在骑兵接近时逃离战位。如果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战士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迎面迎击骑兵,就很有可能忘记开枪!而这一切的后果,就是方阵挡不住骑兵的冲击,大家全部命丧马蹄和马刀之下。所以,再次强调一遍——排兵布阵,不只是军官需要了解,每一个人都需要了解。”聂义峰说完之后,不得不喝了一口水,接着说道,“那我们知道了作为基本作战单位的‘连’的作战方式,更高级别的营、团、旅甚至师和军、集团军,不过是把不同的连组合在一起罢了。而这种组合,同样也需要大家来了解。道理是一样的,你只有知道自己为什么在这里,你才能在这里做好你的工作。”
排头位置,苟飞低着头,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把黑板上的图形完全复制下来。
“而把不同的连组合在一起,打法就要比一个连单打独斗复杂的多。我们新军的战术,归纳起来很简单,我们称之为‘四项战术原则’,这是澳洲名将,有‘大姑娘’雅号的林帅,在漫长的战争岁月中慢慢总结出的一套战术,直到今天仍然是澳洲军队的作战原则。”聂义峰说这话的时候只觉得一阵阵心虚,总参和总训的军宅达人们成功剽窃了旧时空的“六项战术原则”,只是把不适合排队枪毙的“三三制”和“四组一队”给去掉了,至今总参和总训还在为谁是本时空的“四项战术原则”创始人争论不休……一个个都是不怕折寿的货啊!
“报告,总监……既然是战将,为何叫‘大姑娘’呢?”战士们奇怪道,大家都笑起来。
“林帅的特点是心细如发,所以嘛,一些以勇猛著称的澳洲将军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大姑娘将军’,其实也是很形象的。”聂义峰也跟着大家笑了一会,在黑板上画了指示队形展开的箭头,继续讲着,“四项战术原则的第一条——‘一点两面’,大家看黑板。”,聂义峰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弧形,代表敌军阵地。
“当我们对敌人发起攻击时,要秉承一个原则,就是最大限度的集中我们的兵力与火力于敌人的一点之上,在局部形成绝对的优势,从而打破敌人阵线的平衡。而一旦平衡被打破,敌人的阵线就会首尾不能相顾,左右不能呼应。形成这种局面,那战斗基本就不需要再打了,大家抓俘虏就可以了。”聂义峰点了几个人的名字,笑着说,“当然了,得是彻底把对手打透了才行。而‘一点两面’,指的就是针对一个目标,展开两个甚至更多的攻击面,大家看图。”
“如图所示,明军坚守此处堡垒。我部接到命令,拿下此处堡垒,那该如何布阵呢?一个排一个排的上?或者大家挤在一起往前推?”聂义峰循循善诱道。
“绝不能挤在一起往前推,明军的火炮打过来就是一条血肉胡同。而且挤在一起相互干扰,就像我们白刃格斗训练的时候,挤在一起往上冲的是死的最快的!”有战士都学会抢答了。
“非常好!”聂义峰已经不止一次的确定本时空士兵的智商绝没有很多元老想象的那么低下,他满意的点点头,竖了个大拇指,接着说,“不能轮番上,不能扎堆上,那只有一个——展开。所以,如图所示,根据地形不同,四个突击排分成了左右两路,全部展开双列横队,同时对这个明军堡垒发动攻击。这就是所谓的‘一点两面’,这个‘一点’,就是指的你要攻击的目标,‘两面’就是指的两个攻击面,也就是这四个突击排组成的横队。而实际战斗中,根据目标不同、地形不同、时间不同,也需要灵活的调整。比如还是这个堡垒,堡垒左侧是一片开阔地,右侧是树林,这时候显然就要把主要兵力集中于左侧,这样能最大限度的展开部队发扬火力,而这个时候,左侧就变成了主攻击方向,右侧就变成了牵制敌人、吸引敌人注意力的佯攻。”
一个战士举起手,聂义峰点了他的名,战士紧张的站起来,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说清楚:“总监,不是说要集中兵力么?为什么这里要分成两组啊?”
“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其实刚才已经说了,这里我强调一下——集中兵力和火力,是指的把你的兵力和火力在敌人的身上集中起来,而不是在自己的身上集中起来。一点两面就是指的我方兵力和火力,从多个方向集中于敌人阵线的一点上,这样做的一大好处是可以使这里的敌人瞬间陷于不同方向的交叉火力中,会更快地崩溃,从而我们会更快地打开缺口。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形成了对敌人的包围,防止敌人逃脱。这里我要强调一点,打赢战争的唯一办法,就是大量的消灭敌人,无论是直接打死还是俘虏,大量的消灭敌人的‘人’,才会最有效的保存自己,有效的保存自己才能更进一步的大量的消灭敌人,大家能明白吗?”聂义峰已经说得快把自己绕进去了,强打着精神梳理着语言,一边祈求时空管理局饶恕他的剽窃。看大家都一脸似懂非懂的样子,聂义峰带着微笑,伸出了双手,“这很好理解,比如左右手打架。打来打去,右手把左手打跑了,请问左手还有几根手指头?”
“五根。”
“那下一次左右手打架,左手有几根手指头?”
“五根……”
“那假如,还是左右手打架,右手把左手的两根手指头打断了,左手还有几根手指头?”
“三根……哦~”甲板上响起了一片恍然大明白的狼叫。
聂义峰心虚的竖了竖大拇指,接着说:“所以,一点两面,对一个目标展开两个甚至多个攻击面同时攻击,目标就是包围并彻底的消灭敌人。每一级部队,哪怕是一个班追击过程中遇到敌人的小股阻击,都要采取此原则。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就是最有效的保护自己!”
战士们立刻低头,在各自的笔记本上记下“聂氏警句”。
“主席啊……林帅啊……你们可要大人不记小人过啊……”聂义峰心里暗暗祈祷着,嘴上接着说,“四项战术原则的第二项——叫‘四快一慢’,分别是‘向敌人前进要快’、‘进攻前准备工作要快’、‘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追击溃敌要快’、‘发起攻击的时间要慢’,这项原则同样适用于各级部队,哪怕是一个班。”
“总监,给详细讲讲吧。”
“第一条,‘向敌人前进要快’,这句话有两层含义:首先,发起攻击时接敌动作要快。这就是在连排级队形中,我们讲过的‘进攻步伐’,以每分钟 110-120 步的速度快速接敌展开发扬火力。因此,指挥员对进攻点的选择,每一个战士在队列中的位置就格外重要。如果不能达到快速接敌,那就意味着我们在敌人火力前会暴露过长时间,导致伤亡扩大。而如果队列没有配合好,就可能互相遮挡,无法发挥火力,放跑了敌人。第二层含义,就是进入攻击发起地域要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苦练五公里十公里和长途强行军。我们能比敌人早一天抵达战场,就能比敌人多一天的准备时间,而我们比敌人多一天的准备时间我们就能发现更多的战机,战机稍纵即逝,战争的胜利方永远都属于能把握住每个战机的一方。这就是所谓‘向敌人前进要快’,兵贵神速就是这个道理。大忌像明军那样拖拖拉拉,那是要吃败仗的。”
“第二条,‘进攻前准备工作要快’,当下达攻击命令后,各项准备工作要快速进行,包括五大方面:任务、我情、敌情、时间、地形。任务:要明确攻击突破方向,作战中紧抓任务而不被其他事情所影响,同时下属连排班直到普通士兵,都要对任务有了解,明确自己的位置。我情:我方兵力、弹药、支援、动员。敌情:敌方兵力、敌方火力、敌方阵地、有无掩护。时间:攻击发起时间、接敌时间、突破时间和发起追击时间。地形:有无道路、有无河流、地势起伏、泥泞程度、有无野战工事等等。用最快的速度,把任务、我情、敌情、时间、地形这五行确定好。”
“第三条,‘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我们通过对明军一些战役的分析,不难看出,明军一大顽疾就是一旦攻击得手,军官立刻失去对部队的控制,军队陷入一片混乱,往往错失良机。而我们要求,一旦达成突破。无论是一个班攻克了敌人留下的阻击阵地,还是一个连攻破了敌人的堡垒,要立刻马不停蹄的对敌人继续进攻,造成强大的压力,迫使更多的敌人放弃阵地、投降或者撤退。军官、士官要时刻牢记任务核心,控制住部队,不完成核心任务绝不停止,一直攻杀到底。”
“第四条,‘追击溃敌要快’,虽然说穷寇莫追,但我们要求的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一旦敌人的阵线崩溃,那就一追到底,直到把敌人追的精疲力尽。我们当中有很多人都参加过剿匪战役,这场战役中无论是第一阶段对大股土匪营寨的攻击,还是中后期对流窜土匪的攻击,我们贯彻的都是这一条‘追击溃敌要快’,绝不能给敌人喘息的时间,敌人每多做出一个部署,就意味着你身边的战友要多死一个人。所以,我们提倡的是‘不怕牺牲、不怕减员、不怕打乱建制、不怕没有命令’,战场上的枪声就是命令。澳洲军队战史上,有一条非常著名的命令,就是‘大姑娘’林帅下达的——哪里枪声密集往哪冲,团不找营,营不找连,大家都去找敌人的司 令官。”
战士们热烈的讨论起来,感慨着,这澳洲兵法其实没有什么高深的大道理,除了一些“澳洲词汇”需要理解两秒钟外,几乎是一听就懂。聂义峰的唾沫星子乱飞中,大家都感觉到了澳洲军队的“狠”,在过去,这种毫不留情直到打死的“狠”令整个临高对元老院有异念的势力无不闻风丧胆……这种“狠”过去大家感觉得到却说不出来,而现在这种“狠”变成了黑板上的图形和满笔记本的字迹,大家不禁琢磨起来,难道澳洲军队就靠这些东西打仗?而且这本应该属于“秘法”的东西,就这么教给所有人甚至普通士兵,澳洲军队就不怕它的敌人学了去?
聂义峰回答了战士们几个问题,又喝了口水接着说:“这是‘四快’,还有一个‘一慢’,就是攻击发起的时间一定要慢。不要冒冒失失、慌慌张张地就上阵,一定要确定参加进攻的各支部队完全准备完毕,然后发动攻击。上级领导很难顾及到每一支连队、每一名士兵,所以作为基层指挥员,拿到攻击任务后,一定要沉住气,不要冒冒失失就攻上去。准备不充分的进攻,往往会造成己方重大的损失!所以,作为上级,对下级要催促准备工作快,不要拖拖拉拉,但是攻击发起时间一定要慢,由攻击单位充分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作出判断!”
“四项战术原则第三项——三猛:猛打、猛冲、猛追。猛打原则,就是一旦战斗开始,集中火力对敌人一点进行攻击,不吝啬弹药,发扬全部火力,在极短的时间内造成暴风雨一般的攻击,切忌分散。举个例子,比如班长下令投弹,全班要同时投掷手榴弹,而忌讳依次投掷。猛冲,就是我们练习的 300 米跑。下达刺刀冲锋的口令后,要坚决地、勇猛地冲上去,灵活运用 300 米跑里的各种攻击方式,直到把敌人消灭。猛追,就是当敌人崩溃时,不磨蹭、不拖拉,坚决的发起攻击并且尝试通过两翼的爆炒拦截住敌人的退路。总之,三猛原则是和刚才提到的‘四快’相辅相成的。”
“四项战术原则最后一项——‘三种情况三种打法’,战场上的目标其实并不复杂,无非就是三种——死的,活的,和半死不活的。”
甲板上所有人都愣了一下,接着集体爆笑。
聂义峰在黑板上画了三个圈,一个实心、一个半实心、一个空心,接着擦出一块区域,各画了三组横队,指着图形边画边说:“实心圆,代表敌人在防守,这是死目标。这种目标就需要我们按照刚才说的,做足准备后发起攻击。半实心圆,是敌人防守,但准备撤退,敌人防守意图不明,也就是半死不活的目标。这种情况下,贸然发动攻击可能会打不下来,也可能敌人是故布疑阵我们会中埋伏。而如果不打,敌人就可能溜掉。这时候的原则,是‘围而小打’,以小规模的攻击骚扰敌人、缠住敌人,主力等到完成准备后发动总攻。空心圆,是撤退中的敌人,也就是活的目标。这时候,如刚才所说,追击要快,要猛追。同样也适用于一点两面战术,我们称之为‘拦头、斩腰、去尾’,要将逃跑之敌包围歼灭,切忌放了鸭子。”
黑板上写写擦擦已经满满当当,所有战士都紧张地记着。聂义峰看着他们,脸上都挂着笑容,好像已经看到了澳洲兵法带领他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可是聂义峰的心脏却在激烈的跳动着,自己这个鹦鹉学舌的冒牌大尉,能担得起他们的信任吗?聂义峰毫不怀疑这套在旧时空已经被第四野战军玩烂了的战术,当年武装到牙齿的美帝都被这套打法怼回了三八线,可那是彭 德怀、梁兴初、宋时轮……眼前的这支新军,和自己这样的半吊子,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