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军
临高启明外传 | 聂义峰 | 约 4801 字 | 编辑本页
第二天一早,通报就下来了。昨天执委会扩大会议来了大半夜,核心议题就是——扩军。陆海军少壮派顿时一片骂声,武器装备生产基本上停止了,连弹药都被严格控制,没有枪没有炮拿什么装备新扩编的部队?拿什么训练?指望敌人给我们造吗?一时间,陆海军少壮派各掀起一轮声讨执委会官僚主义瞎指挥的浪潮。不过很多人也看得明白,这只怕是不得已而为之。
穿越集团的经济建设虽然蒸蒸日上,但却陷入了极大的瓶颈中。海洋运力不足,无论是广东采购的生铁还是散煤,还是越南鸿基煤,受制于薄弱的运力根本无法满足需求。还有海南西部、南部的贸易据点,令运力更加捉襟见肘。即使有临高海洋公司和广州站的运力帮忙,仍然是杯水车薪。煤铁的匮乏,又导致穿越集团各项生产建设和工厂设备的自我更新受到极大制约,各工厂严重依赖从旧时空带来的设备。而工业生产的被限制,直接导致了一个可怕的后果——劳动力过剩。虽然大量的基建、土方作业和美台洋“南泥湾”农庄的开发,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但仍有大量的闲置人口成为检疫营里吃白食的存在,已经发生了数次大规模打架斗殴事件,让检疫营很是头疼。
从另一个角度,随着穿越集团的事业越做越大,明朝**迟早会有动作。如果说穿越初期的小规模剿匪战斗,锻炼的是单兵、班排和连一级的战斗力,那么剿匪战役就是在多个连队协同配合、前线后方系统作战的营一级甚至团一级的作战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和保障能力。那照此发展下去,待到与大明王朝彻底撕破脸的时候,只怕动静就大了,那将是旅一级甚至师一级的战役了。所以穿越集团区区一万多人的子民,新军规模高达两千多人,看似穷兵黩武实则兵力不足。在农业委员会和计委严密计算了粮食、副食、蔬菜的库存、消耗和生产之后,得出结论——可以满足扩军。于是,执委会一声令下,陆海军都开始展开征兵工作。
作为扩军工作的一部分,新军编制也进行了调整。陆军步兵营维持六个步兵连:包括一个掷弹兵连、一个轻步兵连、四个线列步兵连,再加一个炮兵连、一个保障连,庞大的多兵种合成的编制。除此之外,除了轻步兵连,每个步兵连增加一个火力支援排,装备四门 954 掷弹筒。而每个步兵营麾下,都增加一个机枪连,装备两挺打字机。如此一来,一个陆军合成步兵营兵力近 900 人。海军海兵营也以此例,辖有六个海兵连、一个轻型炮兵连、一个保障连,兵力也有 800 多人。海军水面舰艇部队因为兵员需求特殊、船型杂乱需求不同等原因,不列入这次扩军范围。当扩军完成后,陆军百仞卫戍营编为第 1 步兵营,同时兼作教导营。博铺卫戍营编为第 2 步兵营,另外组建第 3 步兵营。海军海兵营编为第 1 海兵营,另组建第 2 海兵营,而海军步兵作为一个独立兵种,不再归属海兵营建制。
“**?这是几个意思?”徐工看着通告最后一句话,琢磨着上意。
“不是说了么,作为独立兵种……类似旧时空俄军空降兵,作为战略机动兵力。这个时空没有飞机,船只就是战略机动的唯一依靠。”聂义峰推测了一下。
“意思就是出事我们先上,我们打光了陆军再上呗?”徐工苦笑。
“也不能这么说……不过推测属实的话,我们恐怕也要迎来扩编。只不过现在要先满足基本面,靠后才轮得到我们。”聂义峰把通告又翻来覆去地看了几下,“总之,保留海军步兵,却又独立于海兵之外……你不是总想带兵么,我估计很可能会把你抽调走再搞一个海步连。”
“那你岂不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兵种主官了?”徐工两眼都兴奋地冒光了。
“这倒无所谓,我在琢磨这个时候执委会突然搞军改是什么意图……虽说大明是敌人,但暂时还没撕破脸啊。”聂义峰皱着眉头琢磨着,穿越集团对扩军一向十分吝啬,恨不得一个萝卜好几个坑,这次是怎么了?他的目光落到了墙上挂的海南地图上,细细一想,好像理顺出了一二三,“只怕是要搞一次扩张了。”
此次扩军,军委会一改过去陆海军各搞各的模式。这一模式弊端太多,各种上不得台面的操作是风生水起。早在新军初建第一次征兵的时候,陆军就曾背地里截流海军兵员,这可以说是陆海军矛盾最初的源头。所以这次,军委会和民政委员会联合成立了“征兵办公室”,由军队体制外的临高总工会实际负责,统一进行征兵工作,防止陆海军里那些上蹿下跳的人再搞什么暗箱操作。
梁得志忙的是晕头转向。博铺罢工的后续工作千头万绪,基层工会的建立、工人的评级、福利保障,还有那个临高家政服务总公司,工作一条一条堆在一起,而他加上手下,能干活的人都不用双手就能数过来。如今又加上了之后“征兵办公室”,说是配合军委会,实际上是军委会配合他还差不多……何鸣协调的时候说的很明白:“老梁啊,需要什么尽管提!”,这特么是谁配合谁啊……
梁得志琢磨了一夜,大体有了个思路。首先要确定兵员需求,两个完全新建的营,那就是近 1800 人,还有补充现在部队的缺额零零碎碎也有 600 人,总共需要征兵 2400 人左右。然后要确定兵源来源,新军兵源大体有三部分:检疫营里直接招募移民兵,公社正式职工里招募公社兵,各村派丁作为本地兵。军委会更喜欢公社兵,他们忠诚度最高,学习能力最强,而且已经有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觉悟,最早的一批公社兵现在大都已经是高级士官甚至军官。检疫营的移民兵则是士兵的主体,他们都和穿越集团签了卖身契以混口饭吃,所以很多人心里还是吃谁家粮扛谁家枪的想法。而本地兵也有几百人,他们大都是被深深折服于穿越集团实力的本地士绅派来应付派丁任务的……这样看来,招募公社职工是最好的。但问题是,无论是博铺公社还是百仞公社,还是筹建中的南宝公社和加来公社,正式职工大都是工厂和农场工人,一下子征募多了,对经济发展是个不小的影响。
“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邬德看了梁得志的分析,点头认同。
“其实可以按照比例来,每个班里有一名公社兵,有一名本地兵,其余的都是检疫营移民兵,这就是 1:1:7 的比例。换算下来……差不多就是 260 名公社兵,260 名本地兵,1860 名移民兵。”说话的是大孙头,他被任命为征兵办公室顾问。陆海军少壮派都试图染指征兵办公室,被军 事委员会毫不留情的按了下来。
“这倒是不错,老孙这想法可以。”邬德同意道。
“年龄呢?”
“我不建议招岁数大的,一方面体力不行,另一方面人都油了,不好带还带坏别人。年龄 14 岁以上,30 岁以下,17-20 岁优先,一定要卡严。”大孙头强调。
“14 岁!太小了吧?怎么也得年满 18 周岁吧?”梁得志吃了一惊。
“14 岁以下不是强制入学芳草地嘛!那 14 岁以上又不上学,又做不了力工,来部队锻炼锻炼也不错。”大孙头解释着。
穿越集团的原则是不养废人,少年儿童无论男女全部强制入学,超龄的青少年又不喜欢学习,要么当兵卖命,要么去血汗工厂卖力气。这一原则被穿越众当中的普世派和马列派骂了大半年了,丝毫没影响执行力度。
“如此,心里有数多了。”梁得志点头道。
至于新兵训练营的选址,到底是集中训练还是分散训练,军委会纠结了很久。目前新军是以百仞军营和博铺训练基地两点为核心驻扎的,在马袅、高山岭和南部山区也有一些小规模临时营地供部队轮训。百仞军营修建的时候,设计容纳兵力 2500 人,但事实上一直没有完工,建材都被集中到了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方面。而博铺训练基地的设计初衷,顾名思义是“训练基地”,其军营规模只能容纳 1500 人,同样也是半完工状态。军委会考虑再三,决定招募的公社兵和本地兵在博铺训练,移民兵则到百仞训练,分别由各地驻军负责,但是兵员的最终分配权在征兵办公室手中。
除此之外,芳草地军政学校里的学员即刻毕业,由他们和从现有部队抽调的老兵共同组成新部队士官群体。至于军官,全部从现有部队的士官和军官中选拔,连级军官全部由穿越众担任。至于学员们没有学完的课程,就从实践中学习吧。
征兵办公室立刻运作起来,在博铺、百仞和检疫营各设立一个征兵站,在高山岭、马袅、加来设立征兵点。检疫营的移民,只招已经完成扫盲的人,而本地人将统一进行净化和扫盲,公社职工则无任何限制,来者不拒。
髡贼搞得团练,叫新军或者是保安团,在临高已经是名声在外。待遇优厚、装备精良,而且不同于任何一支大明的武装,这支以“人民子弟兵”自居的军队极少传出扰民的丑闻。至于战力更不用说了,临高如今土匪绝迹,那就是新军一手打出来的。当然,现在还谈不上什么“当兵光荣”的概念,但是新军最最普通的士兵,也比大明把总活的有尊严,这是都看在眼里的。所以不同于当初新军初建,费九牛二虎之力都招不到几个人的情况,这次征兵令一放出,各个征兵点立刻乌央乌央的排满了报名的人。是看中新军的待遇也好,还是觉得当新军有面子也罢,这种人人要当兵的场面却是征兵办公室始料未及的。
“这什么情况?怎么都这么积极?怕是来混吃喝的吧?”梁得志看着第一天的登记表,愁眉紧锁。
“很正常,现在只是登记。后面还要体检和政审,要刷下来一大堆人。其实如果公社兵和本地兵很多的话,适当调整一下比例也不是不可以。”大孙头随手翻了翻登记表,“检疫营里的人毕竟初来乍到,还需考验。”
芳草地国民学校,也开设了一个征兵点,穿越集团坚持“有文化的士兵战斗力远强于文盲士兵”。不过芳草地的征兵,更多的是为了补充军政学校学员被抽走后的空额。毕竟现在的新军,是硬件强、软件弱。穿越集团里的复转军人派和资深军迷,带来了大量旧时空的不同国家不同派系的军 事理论、制度。因为是这样东一嘴西一嘴堆砌起来的,不可避免的存在碎片化不成体系的弊端。而在新军里沐猴而冠当着上尉、少校的这些人,谁也没有本事去把这些碎片整理成一整套真正的理论。于是只能祭出真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尽可能做大实践规模,从而自我完善。
1628 级高小迎来了毕业的时刻。他们的课程远还没有结束,但穿越集团到处都需要人,也只好让他们边实践边学了。早在一个星期前,高小的几个班都填了志愿,进行了毕业考试。就他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说,掌握的还不错,至于没学过的自然考的惨不忍睹。现在成绩下来了,基本上所有人都有了去处——军政学校、技术学校、医护学校、干部学校还有速成师范班,各有各的所属。
教学楼前,高小所有的学生都换上了自己最新的一身校服,互相帮忙整理着。胡校长举着手机,招呼着大家站队。今天要拍毕业照,作为纪念。学生们已经知道了“照相”是怎么回事,都想展示出自己最好的精神面貌。照过相后,这段短暂的同窗苦读的时光,就告一段落了。
“好了好了,同学们,都站好了!第一排女生蹲下,第二排女生,坐到凳子上。第三排男生,站在第二排女生身后。第四排男生,站到凳子上!”胡青白喊着。
本时空的学生纪律性显然要比旧时空那群人小鬼大的熊孩子强得多,不需要再强调什么,很快就按要求各就各位。
“来,大家看镜头!先看我的!我数一二三,大家一起喊‘茄子’,明白没有?来,注意!一!二……三!”
“茄子!”
喀喀喀喀喀……胡校长狂按连拍。
“来,同学们,再来一遍!”《临高时报》的丁大主编举着一台相机,第一批高小毕业,这事自然值得报纸上宣传一番。
“一!二!三!”
“茄子!”
“好了,大家回去收拾一下东西吧,虽然以后还在芳草地的校园里,但大家从此就要奔赴不同的岗位了。大家互相握握手,互相祝贺一下。大家作为芳草地第一批毕业生,应该感到自豪!”胡校长喊着。
苟飞从椅子上跳了下来,和几个要好的同学握手祝贺。他的志愿写的是军政学校,即将成为一名士官学员。
“祝贺你!”
苟飞激动地回过身来,和徐婷握了握手:“也祝贺你!”
“以后我要去师范班了。”徐婷说着,微笑着看着苟飞,“也许你们的文化课,还会是我去上课呢。”
“那可太好了!”苟飞送开徐婷的手,觉得心跳有些快,“你……”
“怎么了?”
“没什么……我们一起努力吧……”苟飞傻笑着。
徐婷不说话,只是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