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为什么元老院离不开工业

抉择 | 恶魔后花园 | 约 2768 字 | 编辑本页

本文为医疗口元老张枭发表在元老院内部刊物《启明星》上的评论文章。

近日听闻有元老吐槽时表示“讨厌工业党那种鄙视一切的口气”,作为一名技术元老,我想我可以理解,毕竟这只是部分宗教口的神棍元老对以文总为代表立志要建立一个工业社会的技术元老所表达出的情绪不满。

但还有人认为技术元老们从穿越之初到现在一直兢兢业业从事的工作并且保证了元老院迄今为止的辉煌的工作仅仅是“幼稚的敲敲打打”,我想不仅是我,绝大部分元老也是无论如何都无法理解的。

就在前几天,鄙人由于工作繁忙,在并未离开临高的情况下,由于忘记服用预防药物,不幸感染恶性疟。为了挽救鄙人的小命,即便没有完成临床试验,一心想要使药监工作正规化的郑明姜元老还是狠心地让我做了一回小白鼠,在我身上试用了药厂最新研发的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以及蒿甲醚注射剂,期间的凶险自不必说。当然,最终我还是活了下来,所以你们才能看到我写的这些话。

我不仅想问,难道某些外派元老忘掉了本时空恶劣的自然环境了吗?

还记得我们登陆之初的情形,因为疟疾的爆发,“巨人行动”险些功亏一篑。三年之中,卫生部在海南岛东区,共验血 22139 人,查出血液中带有疟原虫者 32.08%,西区共验血 47366 人,血液中带疟原虫者达 27.89%。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也都是疟疾严重流行的地区。

“发动机计划”中,我们从北方获取了三十多万人口,然而安置在台湾的人,在第一年的时间里,单单因为疟疾就损失了 1.2%,综合损失率高达 3%,短短五年时间里台湾仅仅因疟疾就损失了 5%的移民。我们的根据地海南岛,由于这些年的开发和治理,情况就要好得多。

请记住,北纬 25 度以南的地区,疟疾终年流行不绝。在这个位面,即使因为小冰期的缘故,冬季温度低于 10 摄氏度,每年也仅有一两个月没有疟疾流行。

部分非技术元老可能要问,那么本地土著是怎么活下来的呢?答案是残酷的,靠自然进化的剪刀。

本地土著,自从生下来就被蚊子叮咬而受传染,所以有很多小孩死于疟疾。生命力及抵抗力强的小孩,得免于死。由于每年受重复传染,所以渐渐得了免疫力。到十岁左右,当地所有的疟原虫都传染一遍,所以对当地的疟原虫都生了些免疫力,因此十岁以后,再受疟原虫感染时,并不发生剧烈病状,得病后症状很轻、不妨碍工作,更不致死。因此,当地的固定居民,除了婴幼儿之外,是不太怕疟疾的。疟疾患者的数目,在居民中间就保持了平衡。

我想,除了患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地中海贫血症的元老对疟疾存在一定的天然抵抗力,我们的元老还没有人进化出这个属性。

这些年来,我们阻断疟疾流行的战役之所以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主要还是无法量产 DDT 这样的高效杀虫剂。对于这一点,在广州鼠疫爆发的时候,林默天的感受想必是刻骨铭心的。

这些年来,虽然圣船的库存物资在不断减少,但是我们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正是因为元老院工业系统持续进步,我们才能装备上更先进的军火、大炮;正是因为元老院工业系统持续进步,我们才能补充损失掉的各种设备、耗材;正是因为元老院工业系统持续进步,我们才能生产出质量可靠的青蒿素、磷酸哌喹、磺胺嘧啶、链霉素、四环素、酒石酸锑钾、肾上腺素等救命的药物。

因为天花疫苗的成功量产,我们在海南岛上已经实现了根除天花疫情的伟大壮举。除此之外,我们所面临的严酷挑战还有很多很多,鼠疫、霍乱、伤寒、痢疾、蛔虫病、血吸虫病、吸虫病、丝虫病、钩虫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破伤风、布鲁氏菌病、炭疽、麻疹、流行性乙脑、斑疹伤寒、恙虫病、斑点热、钩端螺旋体病、结核、麻风、梅毒、黑热病……海南岛上的黎族人为什么稍微有点粮食结余就酿酒享乐,动不动就杀牛祭神,哪怕明知破坏生产力也一如既往?有多少土著过着“不盖房、不买缸,一领席、一个筐,对对付付度时光,临走一脚踢个光”的动荡生活!你们以为他们想吗?他们是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啊!

前不久,长江特遣小组的几位外派元老因不幸感染血吸虫病,不得不暂时放弃外派任务,返回临高治疗、休养。我想,深受其害的他们肯定说不出“工业是幼稚的敲敲打打”这样的话来。

更有甚者,有人认为工业口成天想着窝在海南岛上敲敲打打搞工业孤岛,把绝大部分资源在当前环境下投入攀科技那是扯淡。

我想我有必要代表工业口澄清一下。

工业口不是打算窝在海南搞工业孤岛,而是电力相关的东西暂时都搬不走,目前工业口的电力规划主要是小水电,海南岛上的小水电条件比其他地方都要好。向其他地方转移工业,涉及到工业技术扩散的管理,旧世界都有“瓦森纳协议”,本位面也应该有。这一点应该是大家的共识。

湛江的泥炭、石城的银矿、清化的铬矿、梅州的钒矿、佛山的冶铁工、巴拉望岛的红镍土、赛米拉拉岛的次烟煤、巴达维亚的橡胶,都是工业急需的资源,可以说,工业口的扩张欲望是最强烈的,问题只是向什么地方扩张而已。

“把绝大部分资源在当前环境下投入攀科技那是扯淡”这种看法显然是缺乏对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理解。不把绝大部分资源投入攀科技才是扯淡!

首先,元老院现在已经点亮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用的,我们还有很多高纯度化学试剂都搞不出来,三酸两碱够不够用都还要打个问号,何来科技过剩一说?

其次,攀科技不是一味的点亮某个技术,而是要具备稳定地、一致地、经济地量产出所需产品的工业能力。实验室里能实现的技术,不能工业化的多了去了。我还是举我熟悉的例子,早年我们只能生产出质量不怎么可靠的天花疫苗,但是随着化工产业的发展,现在已经可以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出大量而质量可靠的天花疫苗,年产 100 万人份,这已经是很大的规模了,质量上与 1958 年的水平相当。工业要求规模效应,而元老院的很多小作坊工厂之所以是小作坊,难道不是因为技术水平太低导致的吗?

再次,工业不是自己从地里长出来的,早期的工业本来就是昂贵的东西,需要农业反哺工业,农业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而不是结果。一般来说,已经工业化的国家在农业部门与工业部门的关系上经历了 3 个阶段。初始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工业化的推进以农业积累为主,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是农业支援工业,工业受到保护,发展政策以保护工业为特征。中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农业不再为工业提供资本积累,农业的积累用于自身的发展,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则依靠工业自身的发展,两大产业的联系基本上通过产品交换来实现。高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工业支援农业,发展政策是使农业受到保护。

临高的工业才搞了八年啊,凭什么能跳过初级阶段?我们本来就需要剥削农业,甚至剥削外劳,把农业积累投入到工业中才能发展工业,不投入绝大部分资源根本就搞不起来工业。

这些年,工业口可没有光顾着造玩具,没有这些“玩具”,再多行政、外交、军事的努力都搞不定两广,所谓澳洲人,跟一般的海匪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