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老院内部的“奇技淫巧”论

张岱临高见闻录 | 波尔布特 | 约 3249 字 | 编辑本页

首先,面对粮食危机,有元老主张通过禁止珠三角农民种植经济作物,改种粮食来缓解粮荒问题。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中国古代对“舍本逐末”的批判和“重农抑商”的思路吗?“重农抑商”可是中国封建社会阻碍资本主义与工业化发展的“罪证”之一。

最离谱的是,个别元老甚至有了让广东人当“安安饿殍”的打算,根本没想过广东可能会出现“李自成”、“张献忠”。

而且不止一个元老忽略了饥荒可能导致的治安战军费暴涨,眼睛只盯着攻略广西的那点军费,更加无视广西攻略在战争缴获、财政方面的正收益。这思路,都有点接近大明为了省钱而开除邮递员了——为了节省有限的财政开支导致更庞大的财政开支。

财政方面,有的元老只想着强制推行纸币、超发纸币、禁止金银交易,却没想过如何给纸币提供尽可能多的担保物。其实他们想得这套大明早就做过了,还考虑到了纸币的防伪、发工资用纸币、收税用纸币。

当年朱元璋在没有备用金的情况下,靠着武力把大明宝钞发行起来了。宝钞以桑树皮纸为材料,有专门防伪的龙形花纹和防伪篆文。伪造钞票哪怕一张也是斩首罪,谁能举报伪造宝钞立刻就是重奖。民间的金银实物交易也一度被禁止。大额交易用宝钞,小额交易用铜钱,一度就是明朝市场的硬规矩。然而没有准备金的缺陷却使大明宝钞迅速贬值,买不到商品,只能用于缴税。

明代中期,由于作为工资、奖金下发给官员、勋贵的宝钞无法购买货物却能缴纳一部分税收,还出现了专门倒卖大明宝钞的“钞户”。但受益的却是倒卖纸钞的权贵和“钞户”,国家财政和底层平民两头受害。

甚至在旧时空的 1643 年,崇祯还尝试通过印发新钞挽救大明的财政。先不提大明宝钞的信用早就丧失殆尽,当时大明连印制新钞票所需的“钞纸”都征集不到。印行 5000 万锭新钞估计需要 200 万斤桑穰,可当时江南江北水旱灾害连连,根本提供不了这么多的原料。听说要交这么多原料,江南的纸户、伞铺的民众纷纷出逃,两浙地区“十室九惊”。结果崇祯的“印钞财政”尚未得到贯彻,明朝就灭亡了。

崇祯连滥发纸币的事都办不好,只能上吊

就算是元老们提得那些比较靠谱的主意,古人也一样想到了。

建设水利、推广高产农作物、发展畜牧业、外购粮食,中国很多封建皇朝都干过。

以工业品作为纸币的担保也不是啥“先进理念”,而是中国人的“古老智慧”,中国最早的“纸币”就是用盐、茶叶等手工业品作为担保的。

挖银矿、通过外贸增加收入、卖武器、粮食转口贸易等等更加平常,大明挖银矿挖了几百年,“海贸收入”曾经是万历、天启两朝的重要财政收入之一,大明部分边军、晋商和东南海商集团就是靠包括武器走私、粮食贸易在内的外贸收入发家的。

扩张抢粮的事,满清和各路农民军干了很多次。

“打土豪”的事,上面有雍正皇帝这类“暴君”在干,下面有历朝历代的造反者在干。

周围元老主张通过向东南亚移民缓解人地矛盾是个很好的主意,历史上西方工业国的崛起跟美洲移民浪潮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在旧时空的历史上,明清人口大爆炸时就出现了一股广东人下南洋的高潮。后来南洋的华人族群,大多都是明清广东移民的后代。移民东南亚的华人中有很多后来发展为南洋华人资产阶级,是同盟会搞革命的主要经费来源之一。也就是说,不用穿越者的指引,广东土著本来就在做“移民东南亚”的事。

《广西攻略》和《长江流域作战计划》本质上是通过对外扩张和劫掠解决内部资源不足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很常见。

就算是自己提的金融改革方案,其实也是借鉴中国古代的“盐铁专卖”、“钞引制度”、“盐引制度”以及 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而且有中国古代“均田制”的影子。

很显然,现代人能想到的所谓“好主意”,古人大多早就想到并且实践过了。如果没有实践成功,那就是缺乏相应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现代人啥都不带搞单穿,光靠个人智慧和嘴皮子很难做得更好。

幸运的是,元老院不是单穿,而是集合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带着大量的现代物资群穿。以现代科技、历史资料、现代物资为依托,通过正确的经济建设路线,应该可以为中国的提前工业化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与社会条件。

不过在政治方面,似乎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以至于元老们发表的各种意见,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总是能在历史上找到原型。

当周围元老提出“TNT 这个科技树必须点出来”时某元老“炸老鼠洞”的反应,还有长久以来元老院内部流行的“军备够用”、“没有必要升级”的言论,更是让布特联想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奇技淫巧”论。

“奇技淫巧”的本意是指“过于奇巧而无益的技艺与制品”。当时中国儒家官僚提出抵制“奇技淫巧”,其动机不是要抵制“科学”,而是要抵制“无用”。因为当时很多“洋货”是对国计民生与军事没有直接好处的民用奢侈品。后来中国民族工商业崛起后,为了推销质量较差的国货,也攻击质量“好过头”的“洋货”是“奇技淫巧”,提倡“够用就好”。1

这些论调跟某些元老在反对军备升级时发表的“军备够用”、“没必要升级”的论点真的很像。换句话说,元老院内部以“没有必要”为理由反对军备升级,其实就是元老院版的“奇技淫巧”论。这让布特再度感觉“我们和土著一副德行”!

“奇技淫巧”的说法当然是错误的,因为“奇技淫巧”论调还在以传统手工业的生产模式看待军工生产和奢侈品生产,还在以直接的市场需求看待商品的社会价值,没有认识到工业化生产是建立在高度的社会分工和庞大的“产业链”基础上,也没能认识到各种商品之间的“产业链”关联。

就像周围元老说的,除虫的氯化苦以及麻醉剂都需要工业生产 TNT 炸药的中间品,如果能把 TNT 炸药搞出来,能同时搞定麻醉剂、杀虫剂、大米储存农药和礁石爆破技术。军工产业链和民用产业链其实是一码事。

因此,军备的工业化升级,不仅仅是伏波军是否火力过剩的问题,更加关系到元老院的生产力水平是否得到升级的问题。如果元老院能够将军备的工业化生产成功升级,元老院掌握的生产力与整个工业产业链也将得到升级。反过来说,如果元老院能够将整个工业产业链成功升级,军备升级也是顺利成章的事。否则,就是一种资源浪费。

以步枪为例,如果能开发出连发步枪和机枪,同样的火力投射需求下,可以大大减少正规军所需的兵力,兵力的减少又意味着军用口粮等多种后勤物资消耗的减少。

以铁甲舰为例,就算 17 世纪没有需要用铁甲舰对付的敌人,但如果钢材的生产成本比木材还便宜,铁质船舶的工业化生产成本低于同样吨位的木质船舶,那不造铁甲舰就是资源浪费。

记得当年看近代历史教科书的时候,里面经常出现“历史局限性”一词,大意就是从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直至民国的各种政治势力,全都有“历史局限性”,只有 TG 才能救中国。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现在 TG 也被人各种骂,改开后骂文革和前三十年,现在改开后的很多政策也被人骂。按照《历史教科书》的写作模式,以及佛教的哲学,布特感觉,没有任何人可以摆脱“历史局限性”的“宿命”!

后人总是咒骂前人的“愚蠢”,认为如果是自己在那个时代,发挥一下“蝴蝶效应”,历史绝不会那样发展,这就是“穿越者”优越感的由来。然而任何“历史局限性”其实是根植于当时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社会环境、历史大局,让穿越者真的置身过去,遇到同样的困境,很多穿越者的反应未必好于古人。

最后,布特想起了以前跟其他元老讨论中国传统道德时黄汉民的发言:“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是适应当前的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所有反对的人,都忽略了这点。不谈当时情况的需要,而只是用某个特殊情况,要来替代所有情况,然后对其加以挞伐,这是没学马哲的后果,用形而上那种静止的观点看问题,而不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亏这些人,还整天洋洋得意。”2

Footnotes

  1. 详情参阅《番外 10:关于“奇技淫巧”的历史真相》

  2. 这段黄汉民的发言,来自我在北朝发表的讨论投票帖《500 废是否应该认同这些中国传统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