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交流的技巧
张岱临高见闻录 | 波尔布特 | 约 3588 字 | 编辑本页
布特的宣传策略能触动到张岱,不是偶然的,而是建立在无数次跟归化民、土著思想交流失败的经验基础上。
政治与文化宣传是一门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自然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复杂技术,需要跟受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利益诉求、心理需求、三观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配合才能真正发挥效果。即使是专业人才,也时常把宣传搞砸,或者发生“有心栽树树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情况。在这方面,很多穿越者引以为豪的“先进几百年的思想”,不仅不是优势,反而是一种类似“代沟”的劣势。即使是三观、见识比较接近的现代人之间,都时常发生鸡同鸭讲的情况,更别提在三观、见识方面差异极大的“古今交流”了。1
因为三观的不同和“代沟”,其实元老的某些言行长期以来让很多归化民和土著看不懂。早期这方面的情况并不突出,一是当时归化民们忙着解决并满足于“吃饱穿暖”的“生理需求”,没空思考元老们的“奇言怪行”;二是很多归化民出于对元老“恩主”的“敬重”,不好意思或不敢当面提出疑问,一般也就私底下议论一番。体制外土著则出于“关我鸟事”的心态没有当面提出疑问。广东攻略开始后,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
首先,很多归化民逐渐摆脱“应声虫”的状态,各种关于元老院政策的提问甚至“质疑”多了起来。至于原因,一是元老不够用,大批归化民干部逐渐摆脱元老跟班的地位,开始独自主政一方。当了某地或某部门的一把手之后,他们必须在没有元老指导的情况下独立执行政策甚至进行某些独立决策,不仅需要知道怎么做,更需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所以在跟元老进行谈话时各种提问多了起来。二是随着某些归化民由“温饱阶段”上升为“富裕阶段”,以及政治地位的提高,他们的心态由“生理需求”逐渐上升为“认知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2,觉得自己“有说话的份”了,于是开始提出各种“忠言(逆耳)”。三是有些归化民跟元老混熟了,也纷纷向跟他们熟悉的首长表达了各种“关心”。突出案例就是,广东某县主任在土著师爷的劝说下向刘翔打报告,要求暂缓推广纸币,然后被刘翔一撸到底。高纤也为了王主席的“家业兴旺”提出了很多“苦口婆心”的建议,然后被王主席打发回南海农庄。
其次,很多临高士绅也纷纷摆脱“拍手党”状态,开始积极向元老院“上折子”提出他们的“治国良策”(详情参阅同人第 13、14 节)。此外,还有一些土著知识分子在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在培训期间和工作期间也向跟他们接触交流的元老提出过很多疑问和意见。
正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不管是在元老院帮助下“衣食足”归化民,还是原先就“仓廪实”的海南土著富户,现在一个个都心思活络起来,开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好像老舍写的《茶馆》里那些有钱有闲的茶客(没钱没闲的穷人进茶馆是为了要饭或卖女儿)。
对于那些归化民部下的疑问甚至质疑,有的元老不屑解释,强力推进——“理解了要执行,不能理解也要执行”;甚至有元老威胁说要把提出争议的归化民“送去符有地那里”。有的元老想认真解释,却不是很成功,归化民也听得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但也有一些元老在与归化民的沟通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窍门,布特就是其中之一。
布特认为,与其根据自己的特长和优越感宣传一些土著看不懂、听不懂的理论与产品,不如根据土著的需求设计宣传策略。例如,不管是平民百姓、士绅还是元老,都有“吃饱穿暖”的需求,宣传农业生产和纺织业方面的“先进生产力”很难被质疑,科技馆的很多展品也都能找出跟“吃饱穿暖”有关的用途。有时候,布特甚至觉得,自己编解说词的风格有点像旧时空 1979 版《辞海》中关于动物的释义,例如某某动物肉可食用、皮毛又有什么用云云。
总体而言,这一次科技馆展览的内容与解说词,布特尽量将其往人类普遍需求的“衣食住行”方面靠拢。展览的主题词是:“科技,让生活更美好!”
对于张岱,盛天仕的“说服教育”也延续了布特的这一策略。
在问过盛天仕张岱的反应后,布特告诉盛天仕,下午关于铁路的宣传推广,可能会有些阻力,到时候自己亲自上阵可能效果比较好。
盛天仕则表示无所谓,自己也说得有些累了,你自己上我还省力点。随后,盛天仕又向布特打听最近有没有“大洋马”来临高。因为协助海关工作的海岸警备队是布特的部下,盛天仕认为布特可能对这方面的消息比较灵通。
布特笑着问道:“怎么?又要买大洋马?你那个盛燕妮如果不想留了,我建议送她去‘帝国长女团’当龙骑兵部队的教官。”
盛天仕则黑着脸说道:“你是要浇灭我对洋马的性幻想呀,可我是不会放弃对洋马幻想的,德国货色不行的话,我以后就淘东欧毛妹子、雅利安妹子,直到淘到好货为止。”
正当布特拉着盛天仕在角落里一边吃自助餐一边说悄悄话的时候,有个叫叶龙的元老上前搭讪张岱:“张公子,我们又见面了,对自助餐感觉如何?”
叶龙是东北人,穿越时大学刚毕业,为了看可能存在的“费马大定理的简单证明方法”而参与穿越。初期在化工部门工作,在三酸两碱投产后不久,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改行进入芳草地当了老师。当初张岱在芳草地旁听的化学课,就是叶龙上的,算是对张岱比较感兴趣的元老之一。此时眼见张岱在这里,就上前询问张岱对临高饮食的看法。
张岱也认出这个有过给他上过课、有过一面之缘的“叶先生”,回答道:“此处新奇的食材、调料颇多,令余大开眼界。”
随后,叶龙跟张岱聊了聊张岱家乡的食物、口味等问题。
聊了一会儿,叶龙问道:“这里的菜有哪些胜过张公子的家乡菜?”
张岱哑然,他吃过太多的菜肴,现在连那些是“澳洲菜”、那些是“家乡菜”都有点记不清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眼见张岱不答,叶龙又问道:“不知这里的菜有哪道让张公子印象深刻?”
张岱吃了一口盘子里的肉,说道:“这临高烤乳猪皮脆、肉细、骨酥、味香,前两日盛首长就已经请在下品尝过了,现在再尝,依然感觉回味无穷。”
叶龙尴尬的笑了笑,没想到现在让张岱印象对深刻的不是穿越者带来的现代菜肴,而是本时空就存在的土著菜肴。
叶龙说道:“临高烤乳猪也算是这次自助餐里比较奢侈的菜了,毕竟猪肉还没能敞开吃,张公子多吃点,别浪费了这道大餐。”
“哦,叶先生也知道奢侈与浪费?说起这个,余有几句忠言想要进谏大宋朝廷,不知叶兄能否代余转告王主席、马督工、吴农相这几位大宋的朝中阁老。”张岱放下筷子、喝了口饮料后对叶龙说道:“大宋若要问鼎中原,切忌浪费粮食……”
叶龙打断张岱的话说道:“我们一向反对浪费粮食,临高烤乳猪虽然奢侈了点,却并没有明显的社会危害吧?我们元老院对于奢侈品一般不禁止,而是采用经济手段调控……”
张岱道:“叶先生请听余说完,余所说的‘浪费粮食’并非是指临高烤乳猪,而是指大宋的军粮供给问题。据余所知,此次大宋王师光复广东之时,大宋户部运往广东的粮食大多都低价卖给了广州城里的百姓,甚少用于军需。岱虽未从戎,亦闻粮事,兵之大者。户部这般平粜,虽有益民生,恐后续军需乏力啊。现今正是大宋天兵北伐征战之时,应将更多的粮食用于招兵买马。”
叶龙尚未回答,好几个元老靠拢过来激动的说了起来。
“我大宋讲究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不比那饿殍满地的篡明。因此每打下一地就要养活一地人口,这就是最大的仁政。仁者无敌,仁义的名声传播出去自然是兵不血刃四海归心,何必养那么多兵?何必要那么多军粮?”
“我澳宋又非闯贼流寇,似那蝗虫一般,只知裹挟百姓,沿途大掠,全然不顾黎民死活。元老院既要治天下,岂能置民生所需于不顾,况且大军并不缺粮。”
“得民心者得天下,伏波军所过之处皆是我大宋所地,其百姓就是我大宋的子民,所以每打下一地就要养活一地人口。”
“粮草问题是稳定人心的当务之急,伪明让百姓流离失所,有违圣人的教化。”
“粮食?大宋多得很,不在乎这么点。”
“我大宋军队给用充足,先生毋需担心”
……
这次科技馆开展,大部分元老也很感兴趣,因此分批跑来参观,顺便在这里一起吃饭。然后,一些元老就在这里碰见盛天仕带着张岱过来吃饭。盛天仕对张岱做宣传工作,很多元老也听说了,其中有好几个想了解张岱“观后感”的元老。
此时他们正坐在旁边吃饭,打算等叶龙跟张岱聊完了,自己上去跟张岱交流一翻。刚才张岱关于“浪费粮食”的说法可谓“捅了马蜂窝”,立马引来了“群情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