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盐

第七卷「大陆」粤北平定卷 | 吹牛者 | 约 3145 字 | 编辑本页

阳山三霸覆灭的消息传到连州,黄超的心情大好――阳山既然已巩固,八排瑶的骚乱便少了一个祸水外引的出口。

只要能控制住瑶乱的规模和扩散地域。恢复连阳三属的治安便不是问题。

他原本任用荜达多少有些矮子里拔长子,临时凑合的意思。没想到这姑娘居然如此能干,到阳山雷厉风行,没用多久把阳山的秩序恢复了。

最令他高兴的是冯海蛟的覆亡,冯海蛟因为长期活动在连江上,对粤湘的贸易影响尤其大。

“你起草一份电报,肯定她的做法。” 黄超对秘书说,“至于辛劳楠的问题,我赞同她的处置――凡事都有轻重缓急。但是千万不要对这些灰色地带的豪强掉以轻心。至于永化的瑶民要外松内紧――八排瑶中仍有人在永化活动。所以特别注意有无外人活动。”黄超说,“另外近期合作社会派人到各县来,要她做好在永化乡内开店的准备。”

“是。”秘书说,“这里还有一封荜达的备忘录。”

备忘录不是公务电文,相当于给元老的“私信”,有专门的密码。一般都是用来报告重大秘密事项用得。

这荜达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密报?黄超顿时来了兴致,拆开了备忘录。

备忘录里倒没有什么军国大事,荜达的信里只有提了一件事:要求调走阵焕。当然,山地连最好还是先留下。

阵焕干得好好的,怎么忽然荜达专门出了备忘录要把他调走?他想起当初只要这两个人同时出现在自己面前,屋子里便会有一种奇妙的尴尬。弄得他有些莫名其妙。直到他收到慕敏的一封私人信件才恍然大悟:俩人之间还有这么一段往事。

其实按照他的看法,他们交往也好,结婚也罢,都不啻为一桩美事,为什么荜达反而躲着阵焕,还专门发了备忘录要调走他?阵焕这个人他早有接触,算不上非常出色的军官,但是称职能干,人品也无问题,小伙子长得还挺帅,他们又是同乡……

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再一想这是他们的私人事务,自己多操心合适么?只不过这个调职的要求未免也有点过了。他考虑再三,决定先把这事搁置一下。

真是一对痴男怨女,黄超感叹。

秘书走了之后,他又在办公室的连阳地区的大地图前徘徊不已。

他来连州前,就已经归纳出连阳地区三个主要问题所在:瑶民、豪强、土匪。

尽管瑶民暴动是连阳地区最直接的危险,也是他们进入这一地区之后第一个面对的敌人,但是黄超自打击败八排瑶,收复各城之后,并没有急着发动对八排瑶地区的进一步军事打击或者镇抚行动。八排瑶目前被军事失败打懵了,但是总体上实力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害,一旦发动军事攻击,原本四分五裂的八排瑶又会因为外来危机而重新团结起来。而且八排瑶所居的山区,道路险阻,地势复杂,眼下固然能取得一时间的军事胜利,长远看来必然会陷入治安战。

从好得方面来说,如果治安战获胜,相当于“改土归流”成功,从此一劳永逸的解决连阳三属的瑶乱问题。一旦失败,反而成了多年寸步难行的泥潭。

黄超斟酌再三,决定先放过八排瑶――他手里本钱有限,赌不起。

土匪虽然一度猖獗,但是土匪多是乌合瓦聚,只能打顺风仗,抓公权力衰落的空隙来作乱。现在连阳地区的土匪在他的全力整治之下,已经日渐萎缩,形不成大气候。接下来,他就要把来个釜底抽薪,来整顿“豪强”。

黄超多少知道自己在冒险,因为“豪强”这种东西,虽然有侵蚀基层政权的问题,但是本地,土豪又是维持基层统治不可缺少的一股力量。特别是在连阳三属这种地方,县衙软弱无力,若无土豪支持,几乎不可能维持稳定。

现在他这个缺官少兵的“大宋连阳招讨使兼知连州军事”,纵然也千般不愿意,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暂时和地方豪强虚与委蛇,来换取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

但是豪强本身又有极大的隐患,特别是本地的特殊社会状况和多年来官府的虚弱,使得这里的豪强更为桀骜不驯。他们暗地里里或多或少的和土匪有勾连。而土匪,又和每次瑶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这里的瑶乱,都少不了“奸民”勾引。

豪强、土匪、瑶民,三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暗地里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勾连。要让连阳三属长治久安,就得彻底解决这三者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下力气剿匪,还得打掉土匪的后台――驯服地方豪强。

他到连州城之后,一面抓紧时间编练国民军,一面不断召见地方缙绅等“乡贤”,推行“合理负担”和“治安联保”。清理零星残匪和占山为王的大股土匪。捕杀了一批专事与瑶区勾连劫掠的“奸民”。同时又发兵狠狠整治了几家桀骜不驯的本地大户,以通匪为名将其破家灭门,震慑了当地的“乡贤”。多管齐下,连阳三属的治安渐渐平定下来:大户们渐渐默认了“大宋”在连阳的统治地位,不敢再作乱,外县的小股土匪有流窜过来,很快就被消灭或是驱逐了。

另一方面,黄超在经济和民政上倾注了大量精力。连州不是个富庶的地方,现在又遭遇了战争的摧残,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就是大户们的日子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使得他能得到“合理负担”为数甚少,虽然有剿匪的战利品,但是这些收益比起连阳三属这个大窟窿来说,实在是不够看。而且因为战火的关系,通往湖南的过境贸易上的财源也萎缩了。

一面是花钱如流水,一面是收入如同涓滴细流,黄超思来想去,只有从盐上动脑筋。尽快恢复粤湘的盐贸易。

明清两代,湖广官盐市场占据最大份额的自然是垄断两淮盐贸的扬州盐商。实则质量相对更好的粤盐比远道而来,层层掺假的淮盐要更有竞争力。然而按照明代的盐法:广东生产的官盐仅允许在湘南的几个州县销售。

湘南官盐销售占据垄断地位的是连州商人。这些盐商并不会老老实实地做官盐生意,而仅靠质次价高的官盐,又远远不能满足湖广的食盐需求,所以从广东涌入的私盐便以各种渠道涌入了湖南,有了湘吃粤盐的说法。

两广攻略以来,湘南和广西的盐价一路飙升,连带湖广其它地方的盐价也在上升。连州的盐商判断,粤盐的供应一时半会恢复不起来,便纷纷囤盐惜售,想等到盐价最高的时候卖出去。然而随着盐价上涨,各路土匪也接连抢了不少盐船盐仓,特别是长期在连江上活跃的冯海蛟,更是抢走了大量的食盐,一度使得连江上的食盐贸易中断,让连州盐商很是破财。

自然,这种人为的匮乏也造成本地和湘南的食盐价格暴涨,不过现在水路交通既已经打通,食盐外销便不成问题。他大可加大量的向湖南低价倾销食盐的力度了。虽说营收的收入大部分归元老院所有,但是为了支持连阳三属的经济,财金省专门出了政策,同意把从连州出口食盐收益的一半通过财政返还的形式给黄超。所以黄超非常有动力干好这件事。

原本黄超还对往湖南销售有一定的担忧,一来生怕官府在湖南方面设下封锁,禁止货物流转。在占领连阳三属的开头几个月里,粤湘贸易的确一度中断,然而战火停息后不久就开始有所恢复。他从派往湖南的侦察人员那里得到报告,虽然湖南的地方官府已经出告示:禁绝湘粤贸易,但是执行力并不强。商人稍微绕些路花些贿赂便可畅通无阻。

他正考虑着这食盐贸易应该如何组织,怎么协调和财经省之间的利益分配,怎么充分的调动本地盐商的积极性,特别是要利用他们在湖南的销售网络。

这件事甚至不用他开口,得知孙大彪和冯海蛟等人被黄超剿灭,连州大小盐商纷纷登门道贺,呈上礼物来“劳军”。黄超知道他们心里的小九九,无非就是想探一下自己的口风――澳洲人手里也有盐,质量还非常好。这在盐商的圈子里并不是什么秘密。何况现在澳洲人不但占据了海南的盐场,把原先海北提举司的盐场也都占了下来。

这么多盐别说澳洲人吃不了,全广东也吃不了,必然要外销。连州的盐商自然要从中分一杯羹。

可以说,在外销食盐这件事上,不管是黄超还是连州的盐商,都是一拍即合。

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黄超先将从各处剿匪缴获到的食盐以低于市场批发价一半的价格批发给盐商,这一是补偿他们前阶段的遭到的损失――毕竟要按照原主发还也办不到了。盐商们损失太重也不利于他们恢复经营;二是让他们有足够的利益驱动去冒险恢复前往湖南的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