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分析(一)

第七卷「大陆」佛山实习卷 | 吹牛者 | 约 3086 字 | 编辑本页

开业不到一年,江记铁铺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初作为广信炉附属铺面的时期。

靠近街边的一侧修建了更加宽敞明亮的门店,客户进出不必再经过广信炉的大门。广信炉的后院也被占了一大块地方,加盖了高大坚固的库房。只有少数几名观察站的核心人员知道,库房里还有一扇相当隐蔽的小铁门,通往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是一间小小的“安全屋”。连接库房与门店的走廊一侧,是一间澳洲式的“会议室”,会议室的另一端则通往后宅。

陈英走进门店,店里空荡荡的。她已经习以为常了,这一方面是因为本地土铁的销量始终被澳洲铁货——近来又被李家和陈家的“新铁”——所压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江记铁铺主要从事大宗铁货的批发生意。此时店里只有一名伙计,正站在墙边的样品货架旁向一位面生的铁货行商介绍货品。

然而陈英知道,其实本地铁货的批发生意几乎没有赚头,甚至有些小亏。为了同栅下铺的大量中小炉房建立联系,江记铁铺的收购价格往往比一般炉户自营店铺的销售价格还要略高,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小炉户们很是乐意由其代销自家铁货。只是江记铁铺也不可能无限收购,只靠本地坐销,这些铁货卖得不快,库存也积压不少。前段时间,许多积压库存都被运往了广州,江公子说是打算通过澳洲人的关系从海路贩往江南乃至海外。

陈英不清楚东家与澳洲人之间的关系究竟深厚到了什么程度。仅从这两个月的账目来看,江记铁铺最大的日常收入正是转包澳洲人订货所赚取的“代理费用”。

经开区会定期组织“铁制品采购对接会”,由澳洲人的一些用铁大户——听说有这里和广州等地的建筑公司、香港的造船厂等——提出需求,本地的李、陈、梁、庞、霍等大炉房或大铁行分别承接,再由族内大炉房直接生产,或进一步向下分包给族众的中小炉房。这张“对接会”的入场券是江记铁铺立足佛山的最核心资源,每次都能拿到相当比例的份额。

刚搬来时有陈广信和广信炉的背书,这段期间又通过代销本地铁货与不少中小炉户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江记铁铺有条件以广信炉为中心,对技术水平较好的炉房发放这些澳洲订单。尽管澳洲人的指定铁件在规格上要求极为苛刻,但价格确实不低,收购量大,而且按月结款,比竞争激烈的铁锅铁灶要合算得多,炉户们很欢迎这样的订单。只要手艺能达标的,哪怕明知道会被江记铁铺从中抽走一笔,仍是趋之若鹜。

陈英自从被江公子邀请来协助澳洲订单的分发,变得自由了许多。几乎每天都可以从陈家大宅出来,到江记铁铺“上班”。陈家大宗基本默许了这件事,只由陈敏勉出面提出要她“适当照顾陈家人”。陈英跟江公子商量之后,也答应下来——在手艺过关的前提下,增加了分到陈氏族人炉房的比例。唯有一点比较烦——每次出来都必须带着族里专门指派给她的侍女。

她朝门店的伙计点点头,往后宅走去。后宅是原来的老铺面重新改造并加固而成的。尽管江公子似乎在佛山另有住所,也并不每天都来店里。但这里仍设有他的卧室和存放重要账目的书房。后宅还保留了一道小门与广信炉相连——当然也已包铁并加了锁。自从陈英被接去了纲华陈氏的老宅、来往都走店面的正门,这道小门已经很少使用了。

今日江公子在,好几天没见到他了,陈英的心情仿佛明媚了几分,想着先去打个招呼。

书房的门口却站着一名陌生的少女,拦住她问道:“你是陈英?请等一下,公子在工作。”

陈英停下脚步,疑惑问道:“你是谁?”话中有着连自己也没有察觉的一丝敌意。

少女看出了她小动物般的戒备心理,笑了:“我叫李细妹。原是江西人,逃荒流落至此,蒙东家收留,愿随侍公子左右。”

陈英觉得对方的神态十分放松自在,不怎么像侍女。她已经在陈家大宗生活了几个月,大宅里的丫鬟们,哪个不是时时刻刻如履薄冰?

未及细想,屋内已经传出了江公子的声音:“陈英吗?快进来~”

门口的少女看到陈英的表情变了又变,患得患失之色毕现,不由笑意更浓。但她很快收敛了笑容,侧过身子,示意陈英可以进去了。

江记铁铺后宅的书房是个套间。外间是很明显的“澳洲式”布置。陈英以前根本不晓得书房该是个什么样子,因而并不觉有异,直到最近去过“祖父”陈玉京的书房几次,才发现格局很不一样。

江公子正在看书——这也稀奇,虽说名为书房,但一间店铺,书房就是事实上的账房,陈英却没怎么见过江公子亲自打理店里的账目。那些事完全放手交给了两名“管账先生”。

目光扫过江公子手里书册的封面,她发现自己碰巧认得第一个字,正是她的名字——“英”。再往下看,又认出了“工厂”的“工”和“人民”的“人”两个字——“工人”。其它字就完全不认识了。

这几个字是卓小敏前些时候教给她的,他还试图劝说她去上全日制的女小,多学点文化知识。但陈英不愿放弃在这里的工作,犹豫着没有答应。为了此事,两人还稍微闹了点别扭。

“正好,今天有三件事。”江四放下书,对陈英说道。

“第一件,我想把和我们有生意往来的炉户们一起找来开个会。”

他详细解释了目的:“最近炉户们生意不好吧,铁货价格年后又跌了许多。李、陈两家大炉房升级改造以后,更看不到价格回升的趋势。这样下去,势必有不少炉房要关门了。”

这些事他以前也给陈英灌输过,见她并无意外之色,接着说道:“大家生意一场,总不能看着他们饿死。我打算从江记铁铺里划一笔钱出来,各家生意还过得去的、特别是能拿到元老院订单的,也多少出些,一同办个‘互助会’。谁家真的遇了过不去的坎,便可从中支取少量银钱应急——有个缓冲也好另寻生计。有愿意去元老院工厂做工的,我可以帮忙联系。其它的各类消息,互助会员们也能相互知会……总之,有什么难处,大家一起想办法。这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你觉得怎么样?”

陈英觉得江公子很是宅心仁厚,对这些举措却不以为然——若说炉户间互通消息的组织,本来就有炒铸七行的同业公会;哪户过不下去,也自有各家宗族接济。江公子只是个做铁货生意的商家,何必多此一举?

不过,她并不想扫对方的兴,便点头答应去联络炉户们。江记铁铺目前在栅下的中小炉房间已经颇有影响力,不仅代销许多家的铁货,还握有一部分澳洲订单的分配权,想必各家都会乐于给这个面子。

她正想着先去联络哪一家,江公子话题一转:“第二件,你去上学吧。”

这是卓小敏拜托的事。尽管她答应了,但着实认为卓小敏管得太宽。上学是好事,可是这样劝别人上学,多少有些嫌人家没文化、配不上自己的意思在里面。还涉嫌试图控制别人的人生,若是放在旧时空,只怕会挨喷。

“小小年纪,也学着玩儿养成了?”心里暗暗吐槽。

然而她还是答应来劝说陈英。这个女孩子应该去上学——不是为了旁的谁,而是为了她自己。姑且不论卓小敏是什么想法,对一个本时空的土著而言,这是极其幸运的机遇了。

——自然不能提及其中有某人拐弯抹角的操作,她便只说:“我建议你去中心小学。这里有一封信,你带回去和家里商量一下,陈家会出这笔钱的。”

说着,她拿起桌上的一个信封递给陈英。

这是一封“推荐信”。里面写到陈英对账目管理和冶铸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快、是可造之材,建议送她去中心小学或女小就读。虽然她略有些超龄,不过自己在澳洲人的学堂有些人脉,可以帮忙打个招呼,让陈英插班进去。

“可是,我还想继续在这里做事!”上学的事,江公子过去也曾提过,陈英当然是动心的,只是舍不得在这里的工作。

“呵呵,这里的事给你留一些就是。你对这些工作渐渐熟悉了,目前又没那么多的订单,每天有不少空余时间,不去学习,太可惜了。”江四知道她在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