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中)
第七卷「大陆」佛山实习卷 | 吹牛者 | 约 3057 字 | 编辑本页
卓小敏从刚才起就觉得这名大汉有些眼熟,直到冯海宁开口问了几句他才想起来——这不是那天自己和陈英逛天后庙时见过一次的、带着小男孩的疍家大汉么?没想到他也来应募工人了……正想着这些,耳边却传来石元老语带质疑的话。
卓小敏面露难色,他对此也很苦恼:“前几天也是这样。4 天下来,手工业作坊出身的工人只招到 60 多个,而且大多是技术比较差的炉户子弟或者学徒。眼看工厂就要开工,起码人手不能短了,所以今天我才交代他们放宽募工条件,先把数量凑足了再说……”
“这怎么行?”石出由大为光火,罗海涛的面色也很不好看。
这些人连他那汽水厂里的活都未必能做好。三四十岁的失地农民要从头学习铸造、机加工、冶金之类的技能,几乎是天方夜谭。大批这样的工人进入佛山工业园区里工作,还不知要花费多少力气培训、才能做那些最基础的工种,单产下降、事故率上升、机器损坏……想到一系列可以预计的后果,工业口的两位元老头都大了不止两圈,旁边的施建涛也皱起了眉。
卓小敏苦笑一声,这几位不满意是意料之中的,然而就这水平的应募者,现在还不够呢!他甚至开始认真考虑起之前新安县那边的建议——是不是从外地招募些疍户来应应急。
“姓名?”“陈樟。”“年龄?”“三十一”“原先做什么的?”“炉户。”“为什么想来这儿干活?”“受不了族里的鸟气。”……
“咦?”难得有个炉户出身的应募者,卓小敏有点意外,转头看到石元老也被吸引了注意力,招手示意那人过来,让他讲讲铸造方面的本事。
陈樟便是年前在陈家宗祠门口罚跪的那个“陈六”,手艺稀松、人品不堪。石元老问了几句,见此人虽比那些零基础的农民疍家略强些,却也有限,大约是个在作坊里混不下去的角色,很快变得意兴索然。不过此人就算是应募者中拔尖的了,他不好表现得太过嫌弃,不耐地挥了挥手,让他接着去办手续了。
“你们的招工条件是不是太低了?有没有讲清楚我们的工资待遇?”施建涛也是满脸失望。这件事确实令人费解,若是在临高,一提到工厂招工了,应募的人简直要挤破头。而佛山这里居然如此冷清。
卓小敏解释说,佛山的手工业炉户属于小资产者,大多以家庭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宗族有福利和接济、商贸又发达,在农业社会里,这些人家的经济条件是很不错的,他们确实没有到工厂里做工的迫切动机,这是根本原因。此外,根据政保系统的情报,佛山的各家大族普遍加强了对族众的约束,纷纷要求族人“不许到工业园区做工”,这算是直接原因。
“艹,反了他们了!”罗海涛脱口而出。
“大型浴室伺候!”林布和也在一旁大叫。吓了正在登记的陈六一跳。赵传一和冯海宁对视一眼,见反正没什么人,把摊子又挪远了些、在一处棚子里继续。
“是不是和你们年前报上来的要扶植民营铸造企业的事有关?这帮大户是想把族人都纳入到宗族办的铸造厂里吧。”石出由忽然想起来问道:“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可要重新考虑那个案子了。”
他说得是李家和陈家分别请求元老院转移部分生产线、帮助他们的大作坊进行技术升级并扩大规模的事。技术转让与技术扩散的审批原本是企划院的管理范畴,然而春节期间召开元老院年度会议后,情况却发生了改变。
本次会议是 1635 年启动两广攻略以来,出席元老最多的一次会议,也是两广形势基本稳定后的第一次会议。会议总结了三年来的得失,重新理顺了经济体量巨大的“地方”——即广东——与中央的关系,在元老院的议事制度上也再次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委员会”制度。
“委员会”制度是旧时空各国立法机构普遍实行的制度:在议会中建立多个常设或临时的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负责不同的具体领域,如对外事务、防务、预算等。一般来说,所有议案均需首先提交至相关委员会进行研究、审查并提出建议。委员会可以批准、修改、否决或不理睬任何提交的议案。未得到相关委员会的通过,议案不能直接在议会中进行全体表决。委员会也负有监管和审批职责,监督对口的各政府机构运行、项目的实施、甚至人事的任免,是立法/监督机构分领域地针对行政机构的制约的体现。
这一制度也有现实的需求。议会成员们不可能每个人都关注、熟悉所有领域的事务,把事务按领域分门别类,由熟知该领域的成员预先加以审查、日常进行监察,可以减轻绝大多数其它成员的负担,也避免了外行和荒谬的议案会频繁提请全体表决的情况出现。须知,全体表决时的大多数人,其实也是并不真正了解议案的专业背景的。
元老院有 500 多人,放在旧时空也是相当大规模的议事机构了,成立专门负责各领域议案预审的委员会也就更加重要。同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元老院在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拓展元老院的实际职能、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在政务院体系下,也为绝大多数元老所乐见——第三次全体会议后,由于企划、财金、工业、法务、殖贸、武装力量等部门被降格统一划入了政务院体系,相当一部分人是颇有微词的。
反复博弈后,最终元老院设立了 9 个常设委员会和 1 个临时委员会,常设委员会分别是:“军事与安全委员会”,“对外事务委员会”,“工业与技术委员会”,“财政与经济委员会”,“预算委员会”,“情报委员会”,“文化、教育与新闻出版委员会”,“法律与司法委员会”,“农业委员会”。临时委员会则是“南海事务委员会”。每个委员会设主席 1 人,委员 30-50 人不等,几乎人人都有机会进入某一委员会。委员会之下,还可能进一步细分为若干小组。
委员会成员以相关领域的元老为主,同时也留出少量名额给那些对本领域感兴趣的非专业元老。为了体现普通元老的重要性、避免“自己监督自己”的尴尬情形,还特别规定在政务院担任部长以上职务的元老,不得进入相关领域的委员会,也不得担任任何委员会的主席。
当然,在现行体制下,这些委员会无论如何也是难以摆脱“自己监督自己”、“自己审批自己”的糊涂局面。但长远来看,在元老院或上议院设立这样的机构,并不是叠床架屋,而是对未来必将越来越臃肿、归化民干部比例越来越大、归化民干部级别越来越高的政务院体系,未雨绸缪的一种制衡。
这些委员会的职能范畴、名额多少、谁进谁不进,无不经过了冗长的讨价还价。
“军事与安全委员会”中,留给非相关领域元老的名额比例是最高的,许多军事爱好者挤了进来,当然,这里并不能干涉具体的作战指挥。更多是军政方面的事务,如扩军、编制更动、授勋、军事装备研发等。
“情报委员会”也类似,驻外站、宗教办、殖贸部、商务部、对外情报局、政治保卫局以及陆军、海军的情报系统都需要定期向委员会汇报重大事项并接受质询。
“对外事务委员会”的成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研究和决策对明关系以及对后金、对农民军政策的问题。
“财政与经济委员会”、“工业与技术委员会”、“法律和司法委员会”、“农业委员会”,顾名思义,负责各自领域的规划、监督、审核事宜。
“文化、教育与新闻出版委员会”听起来人畜无害,其实并非是关心下一代归化民教育的地方。它的真正职能是元老院所有统治地区的意识形态建设与监管。
“预算委员会”,是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场,委员会里中央和地方元老参半。目前元老院地盘不大,地方的预算也须提交到财政省批准,中央占据绝对优势。这个委员会则负责审查中央和地方的年度预算,地方元老得以在这一环节加大了自己的声音。
最后,“南海事务委员会”,是由一大批“南进派”元老所组成的临时委员会,专门负责策动东南亚攻略事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