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750114 “集体智慧”的多重变奏 —— 由《临高启明》看网文生产...

北朝旧贴 | xuelindiao | 共 10582 字 | 2018-05-02 | | 编辑本页

xuelindiao 于 2018-4-29 09:32:3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xuelindiao 于 2018-4-29 11:11 编辑

作者: 李强,北京大学中文系

本文刊于《文艺理论与批评》2018年第二期


《文艺理论与批评》,主办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

https://mp.weixin.qq.com/s/ohM8EVk0i-V_UKrtzKn7iQ

如果要以一部小说的“台前幕后”来讨论中国网文的生产机制与网络性特征,《临高启明》是不二之选。该小说迄今已连载了八年时间,篇幅近700万字。这是一部脱胎于网络论坛“跑团”活动,后来在商业文学网站连载的“群体穿越小说”。小说中的穿越者有500人之多,且多数都被读者“认领”。该作品的粉丝群体极为活跃,与小说相关的同人创作也已达到1000万字。小说背后的“工业党”思想,也是21世纪初中国网络空间中最有活力的思潮之一。本文试从生产机制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入手,探寻小说中的“集体智慧”的种种变化。

一、集体智慧”的诞生与生产机制转换

在网络发展早期,网民主要交流渠道是聊天室和网络论坛(BBS)。网络论坛主要是信息发布和互动交流的平台,在中国大陆早期网络论坛中,军事类论坛尤为活跃。其中较有影响力的是成立于2001年的“二战论坛”,即SonicBBS,简称SC论坛 1。该论坛有大量活跃用户,他们常就军史知识和现实问题展开交流、辩论。为了说服对手,他们往往会提供大量相关知识来“举证”,形成了“用材料说话”的讨论风气。他们在论战中也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策略,擅长讽刺和戏谑,发明了不少圈内“黑话”。在交流中,他们还形成了一个共享知识和思想资源的社群。SC论坛很快成为当时国内讨论水准最高的中文军事爱好者论坛。

2006年,网友独孤求婚在SC论坛的军事架空版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携带大量现代物资穿越到了明末,会怎么活下去并改变历史?”论坛网友积极参与这个帖子,贡献资料,出谋划策。由独孤求婚、紫炎法师发起,一些人认领了角色,通过角色扮演,使故事剧情持续发展。于是,就产生了类似于游戏“跑团记录”的“跑团小说”《天变——崇祯二年》。

“跑团”一词来源于世界首款商业化桌上角色扮演游戏《龙与地下城》(加里·吉盖克斯于1974年发明)。“在这个游戏中,玩家围坐在桌边,各自扮演一名虚构世界中的角色,与其他玩家进行交互合作,完成游戏世界中的冒险。在此过程中,其中一名游戏参与者将扮演地下城主,执行由玩家共同讨论制定的游戏规则,主持游戏的进程。在游戏中,玩家的选择将决定其扮演的玩家角色的行为,并影响游戏故事的发展,而地下城主则根据规则决定非玩家角色(是指由主持者操控的角色。一般按照预先设定的角色特性,遵照游戏规则,与玩家进行互动——引者注)的行为。每一次《龙与地下城》游戏的进行过程,实际上都可以视作一次集体写作,玩家、地下城主共同在规则框架内完成了一个冒险故事,游戏过程的记录被称为‘跑团记录’。1984年第一部热销的《龙与地下城》背景的小说《龙枪编年史:秋暮之巨龙》据传即以一次跑团记录为基础而创作。”2

“跑团小说”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接龙小说3有相似性,二者都是多人参与的对某一部小说的持续性创作。角色和情节相对于传统写作较为开放,可以有多个主角,多个结局。不同之处在于,网络接龙小说的作者和主角一般没有固定持续性的对应关系,一个角色可以由不同的人来写,“接龙”强调的是情节的延续性。而“跑团小说”则比较强调角色的延续性,角色都是专人认领的。在“跑团”过程中,参与者需要为某个角色持续提供情节设想,以及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细节知识等素材。这些参与者的“集体智慧”一般通过论坛讨论帖的形式呈现。

经过长期交流,在SC论坛军事架空版逐渐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故事设定。例如winter_z的《小职员穿越记》的“双向物资传递虫洞”设定,马前卒的《SC兄弟会》的“组团重建文明”设定。这些设定给了《窃明》(灰熊猫,2007-2008,起点中文网)等历史穿越小说以启发。设定中的一些角色也被其他小说借用,例如《小职员穿越记》的主角文德嗣在《迷失在一六二九》中是重要角色,在《临高启明》中是穿越团队的召集人和执委会主席;《SC兄弟会》的主角马千嘱成为《临高启明》穿越团队的首席执行官“马督公”。

这些设定也被吸收到了《天变——崇祯二年》中。该故事基本设定是户外运动爱好者文斯特在一次山野徒步旅行中发现了一个镜面虫洞,后来文特斯带着设备冒险穿越到了明朝崇祯二年(1629年)。他记录下来的视频和照片成为日后说服众人可穿行到古代世界的证据。此后,他召集了1000多人,经过认真筹划,携带物资穿越到了崇祯二年的海南岛,占领临高县。

后来,以《天变——崇祯二年》为底本诞生了三部被读者戏称为“临高三屠”4的“群体穿越小说”(简称“群穿小说”):《迷失在一六二九》(陆双鹤,2008年至今,起点中文网)、《一六二二》(石斑鱼,2009年至今,起点中文网)、《临高启明》(吹牛者,2009年至今,起点中文网)。它们都从《天变——崇祯二年》中吸收了灵感和素材,在创作过程中还通过论坛讨论帖,得到“跑团”群体(“跑团众”)在角色、情节、技术知识等方面的支持。

但是,“跑团众”又是极其挑剔的。《迷失在一六二九》最初得到了“跑团众”的拥护,后来失去了他们的支持。转折点就是所谓的“白人公主事件”:小说中,穿越者们因为物资短缺,而且害怕土著们的报复,赶走了一对土著母女(第40章)。但后来,他们却以很高的待遇接纳了意大利美第奇公主(第71-73章)。这种“双重标准”,激起了一些“跑团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一些人觉得作者陆双鹤有严重的“白人至上”倾向。经此事件,加上之前在技术细节和思想观念上的分歧。在该书中扮演角色的“跑团众”纷纷失望,不再为其提供支持。5该小说此后变成了一部由个人创作的“群穿小说”。

《一六二二》有5个穿越者,发挥空间有限,所得到的“技术支持”也有限。小说中还存在着“技术硬伤”,例如“就五个人穿越,一个史工(穿越者之一史班,在穿越前是炼钢厂的助理工程师,被称为“史工”——引者注)技术带头人,竟然跨越蒸汽时代直接进入电力时代”6。这与“跑团众”的合理性诉求不符,小说没有多大影响力,已七年未更新。

《临高启明》至今得到“跑团众”的支持并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与作者吹牛者本人有很大关系。吹牛者没有直接参与《天变——崇祯二年》的“跑团”活动,但他的许多理念与这些“跑团众”高度契合。他出身于工程师家庭,从小对技术文明就有一定的认识。他在高校工作,一方面时间相对充裕,能保证更新,另一方面还能利用高校的学术资源(例如知网、超星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等)去寻找各种知识。7  这让“跑团众”找到了真正的“同路人”。

网络论坛上所积累的知识素材与思想资源,被统合、提炼到了一部“跑团小说”中,变成了“集体智慧”。这种“集体智慧”又被纳入了商业生产机制下的网络类型小说之中。网络类型小说背后的连载收费制度,能够给作者带来一定的收益,支撑小说的持续更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集体智慧”的持续转化。

网络作者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一般都与读者有交流互动。不过,小说的设定、角色、和情节走向在动笔之前都有了明确规划,读者所能影响到的往往是局部。在连载过程中,读者可以直接在书评区或读者交流群里表达意见,作者一般会根据反馈意见做出部分调整。读者最有效的“干预”方式还是直接“用钱投票”,读者如果觉得写得好,就会持续订阅,甚至打赏。若不满意,很可能会取消订阅。这些变化都会直接呈现在订阅数据上,作者在后台能看到。在《临高启明》的创作中,因贡献“集体智慧”而成为特殊读者的“跑团众”,对文本的“干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的网络小说读者。“跑团众”需要的是一个既可以转化他们的“集体智慧”,又能表达他们的思想理念的“执笔人”。

当然,“集体智慧”与执笔人之间也存在着博弈。在“白人公主事件”之后,《迷失在一六二九》的“跑团众”离开,作者陆双鹤夺回了主导权,但也变回了“孤独的作者”。《临高启明》的作者吹牛者最初也是独自创作,他自己查阅资料,选择性地化用“跑团众”的“集体智慧”。他也吸取了“白人公主事件”的教训,“这事情让我意识到,在写小说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基本读者的意见。我开始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如履薄冰,前车之鉴,让我见识到了网络舆论毁灭性的力量。” 8他是有意听取“跑团众”的意见的。然而,从2010年底开始,SC论坛因技术问题而经历了长达半年多的“停摆”。许多重要的“跑团”材料化为乌有,原本活跃在那里的“跑团众”也流失了很多。“集体智慧”的转化发生了困难,但《临高启明》还得更新。吹牛者大部分时间要靠自己搜罗素材,组织思路。小说剧情从工业阶段转向征服阶段以后(约第四卷开始),最初的那批“跑团众”便不像之前那么有影响力了。9此后,吹牛者通过挑选同人作品吸收新的“集体智慧”,掌握着《临高启明》创作的主导权。

二、“工业党”的“种田”:发展主义及其文学想象

吹牛者“写此书的初衷,便是觉得这个跑团就此荒废实在太可惜,二来也对重建工业和国家体系这个实验极有兴趣”10。对“重建工业和国家体系的实验”感兴趣的人,在网络语境中一般被称为“工业党”。

目前可追溯的中文语境中最早的“工业党”论述是宋晓军、王小东做出的。11  他们的论述建立在对中国的“左”“右”思想的批判上。1990年代之后,面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在思想界发生了“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争论。在网络空间中也发生了热烈的思想讨论,大致也形成了“左”与“右”的阵营。 12其中又穿插着民族主义、保守主义、新儒家等多种思潮。王小东认为,“不论左派、右派,其实都是情怀党。”“他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民主专制、左派右派、姓社姓资这样的维度,实际上还有工业这样一个维度……我认为,中国的工业化这个维度,远远重要于他们所关心的那个维度。”13

在网络语境里的“工业党”群体主要有如下特征:在社会历史观方面,认为社会发展是由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在经济方面,高度重视工业体系建设;在政治治理方面,主张“工程师治国”14 ;在思想倾向上,有民族主义色彩。在许多论述里,“工业党”一直在强调“搁置争议,埋头发展”的务实态度。他们所信仰的力量表面上是来自工业文明,实际是发展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工业党”的现实根源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主义共识。

最早明确将《临高启明》定义为“工业党小说”的是马前卒15 ,他在与人合著的《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中就强调“工业化是基本价值、是核心价值”,“工业党总会赢”,要突破金融资本的围攻,“共同建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16。《临高启明》中的穿越者们认为“规模化、标准化,是制胜的法宝”,他们的计划是“建立一个基地,完成基本的工业化,形成一套完备的工业体系,以此为出发点制霸全球”(《临高启明》第1卷第2节)。发展工业,然后“制霸全球”。这种论述有着21世纪初中国“大国崛起”的自信,也有着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

具体到制度设计层面,《临高启明》中“工业党”的理念基本上源自新权威主义理论。该理论1980年代末在中国理论界引起过争论,但不乏拥趸。“针对1980年代以来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经济膨胀、财政困难、价值失范以及社会失序等现象,新权威主义的倡导者援引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的观点,主张在向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现代化导向的政治权威,建立专家治国的模式,作为社会整合和秩序稳定的有力保证,同时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17 穿越者们在《共同纲领》中提出:“穿越集团的国体为贵族共和制。由全体穿越者构成的元老阶层为统治阶层,享有一切最高政治、经济和法律权力。元老组成的元老院为穿越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临高启明》第3卷第337节)日常事务则由执行委员会负责处理。元老院内部民主,对土著和归化民则实行专制统治。这套新权威主义的设计,有利于他们集中力量,以高效的方式壮大自己,展开“启明”大业。

根据《临高启明》读者情况调查,该书的读者主要是年龄在20-40岁的男性,他们多数生活在一二三线城市,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就成长背景而言,他们对于改革开放的发展过程体会更加深刻。其中很多人处于生产建设的第一线,对于科技、工业文明有着深切的体会。18 他们追求实干,相信技术文明。同时又需要安全感,向往井然有序的社会状态。因此,在《临高启明》中,穿越者们早早地在东门市设立派出所。集体规划住房,统一制服,连“生活秘书”也要统一培训,统筹分配。

在网络类型小说的脉络中,《临高启明》属于历史穿越小说中的“种田文”。“种田”一词最早出现在SLG(策略类)游戏中,玩家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霸)”为宗旨,保护自己和发展领地,待实力壮大,再征服其他玩家在游戏中的势力,扩张领地的方式被称为“种田”。早期的“种田文”主要内容是主角从无到有建立自己的根据地和队伍,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发展经济、军事和政治,完善各项制度,并通过经济、科技和制度的优势所带来的军事优势战胜对手,从一小块地盘发展到征服天下。19

“种田”的策略与“工业党”的主张几乎是同构的。“高筑墙、广积粮”的过程中需要展示多种细节,以彰显“称霸”的合理性。早期“种田”的目的是为了战胜强敌,进而争霸。背后都有着“拯救民族”、“创造新世界”之类的崇高目标,可以说,最初的“种田文”是高度“政治化”的文学想象。

但是,“工业党”所设想的行动可能,是建立在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经验与中国1980年代以来发展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上的。将两三百年的发展经验的积累,凝聚于一时一地,自然所向无敌。但是,在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他们所设计的新世界又呈现出了“旧”的一面——在17世纪的历史情境中,遵照17世纪的逻辑行事。穿越者们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新的殖民压迫力量。在他们的“新世界”里,等级森严,元老与土著之间是不平等的。显然,穿越者的“启明”最终走向了其反面:他们不是“启迪教化”明朝土著,而是通过规训甚至压迫,使之为己所用。他们更不是如启明星般为旧世界引路,而是要在旧世界中获得某种优越感。这是“工业党”的思想悖论。

三、同人转正”机制与“集体智慧”的“去政治化”

在《临高启明》的创作历程中,“女仆革命”20部分是一个重要转折,它直接促成了小说生产机制的再次转变,开始了从同人创作中吸纳最新的“集体智慧”的尝试。如前所述,吹牛者最初只是想将《天变——崇祯二年》这部“跑团小说”的创意延续下来。他虽然从中吸取了包括设定、人物等内容,但主要还是凭借“个人智慧”在挑选材料,安排故事。而在“女仆革命”部分,吹牛者大量直接使用SC论坛上人物的言论,“‘女仆革命’里面有大量的人物的言论就是在论坛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我把这些言论整理一下,就贴在不同的人不同的龙套下面。这样一来,这个人物就立起来了,丰满起来了。”21通过这样一场“革命”,“跑团众”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认同感也大大加强,有更多人愿意来认领新的角色或贡献新的故事。此后,《临高启明》的同人小说兴盛起来。

“同人”是指建立在已经成型的文本(一般是流行文化文本)基础上,借用原文本已有的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基本故事情节和世界观设定所作的二次创作。 22《临高启明》的同人作品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原文本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有的还会直接为原文本贡献力量。例如小说中的新道教、宅党、兰度等情节实际上都是由同人转化而来。吹牛者会从大量的同人作品中挑选一些情节或专业知识,加以润色,将其用到《临高启明》的正文中。他有时会向同人作者“下订单”,得到自己需要的情节、知识和角色。由此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同人转正”机制。这套机制让《临高启明》有了一个源源不断的人工数据库,使小说本身的“种田”的内容更加具体细致且“专业”。

但是,这种“同人转正”创作与早期的“跑团众”提供的素材有很大区别。据吹牛者介绍,他近几年收集同人作品的主阵地已经从SC论坛、北朝论坛转移到了百度贴吧“临高启明吧”。贴吧中活跃的读者成为中坚力量,他们更加年轻化,与早期SC论坛上的读者(多数是“跑团众”)并不是同一批人。23最新的读者调查也支持了这种判断,《临高启明》的读者(其中包括许多“同人”作者)中,在校学生的比例远高于其他群体。 24  按时间推算,现在的在校学生,绝大多数生于1990年以后。这意味着,同人小说的作者们在成长经验和思想观念上与那批“跑团众”有很大区别。

“跑团”机制与同人创作机制之间有很大差异,但对《临高启明》的创作而言,更有意义的区别在于二者所吸纳的创作人群的差异。“跑团众”是“临高世界”的创建者,他们多数经历了一个“选择”的过程。这个选择是在网络论坛上经过深度思考、辩论的结果,是意识形态的深度挖掘,是“工业党”展示并强化其发展主义意识形态的过程。其中的细节知识是为了确立新世界的合理性:他们的乌托邦冲动愈强烈,愈需要现实合理性的支持。

同人创作的作者们大多成长于发展主义大显神通的时代。“发展”在他们的世界中具有天然合理性,几乎成为唯一的可能性。在“临高世界”中,他们虽然也在为其合理性“添砖加瓦”,但和早期的“工业党”相比,他们没有统一的发展主义意识形态诉求,也不想去“启迪”明朝,改造旧世界。他们只需在“工业党”所创造的大地图上,细绘出一幅幅新的小地图,拓展这个世界的广度而不用去探索其意识形态深度。他们抓住了“种田”所开辟出的可能性,以同人作品的形式去探索自己所关心的“小世界”。此外,同人创作的社交性特征突出。“转正”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在整个“临高”圈子中展示自我、结交同好的机会。

这些同人作者,大部分是《临高启明》的忠实读者,是商业机制下的核心订阅用户。要容纳越来越多的同人创作,就要改变小说的局部情节架构。于是《临高启明》就“视情况开始多线同时连载”25 。这与传统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叙事手法相比,有更大的自由度和不确定性。随着“同人转正”机制的运转,“执笔人”对小说的控制力在减弱。一个个支线的“跑团”似乎又复活了,部分再现了论坛时代的众声喧哗。

与早期“工业党”创作相比,多数由“同人转正”而来的“集体智慧”并无明确的意识形态诉求,是“去政治化”的。“制霸”的总体目标在一个个支线中被进一步分解为各行各业的“知识”,陷入了各种各样具体的细节化的“合理性”之中。早期“工业党”的诉求,或许还有个别体现,但已不再成为故事的主要动力。

四、结语

网络论坛时代的“跑团”,凝练成了一种发展主义的“集体智慧”。这种“集体智慧”进入网络文学网站,以“群穿小说”的形式得以保全。为了维护发展主义的合理性,需要展示其“发展”的具体过程。不得不求助于同人创作来吸收新的“集体智慧”,形成了“同人转正”机制。但这些新的“集体智慧”,虽然有合理性,但又是“去政治化”的,给小说既定的意识形态带来了某种挑战。《临高启明》的生产机制的变化呈现出了网络文学的多种可能性,也揭示了意识形态呈现形式的复杂性。在“集体智慧”的复杂变奏中,文学、思想与时代这些议题纷纷浮现,互相纠缠,使文本张力十足。

算上论坛时代“跑团”的前史,《临高启明》的创作时间已达11年之久,且还会持续下去。11年,对于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发展史来说是一个漫长的时段,对敏于捕捉时代讯息的网络小说而言,也足够见证并记录下许多变化。这部作品孕育于中国互联网的论坛时代,那时网络空间里的自由风气,探索了人类想象力的边界。其后,让“集体智慧”能够存续下来的文学网站生产机制,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领先于世界的一大创造。这一机制让许多普通人能够自由写作和发表,让千千万万读者看到了自己想看的梦幻故事。此后的“同人转正”机制,让人们不仅有了做梦的权利,还有了自己造梦的可能。

除了可见的生产机制与思想主张的印记,《临高启明》中也蕴含了许多不可见的“集体智慧”——中国互联网20多年实践探索的经验,其中既有自由平等意识和“草根造反”的精神,也有“启明走向其反面”的悖论。这些“集体智慧”的变奏,映照着我们在网络时代复杂而奇妙的生存境遇。

$&1$& 相关背景可参考灰机wiki《临高启明》的《SC论坛》词条(灰机wiki《临高启明》站点,2017年4月7日),胡勇的《18年论坛史,这个最先进、最优越产品形态的最全面总结》(钛媒体,2016年2月7日)。$&2$& 傅善超、王恺文、高寒凝、吉云飞:《网络部落词典专栏:电子游戏·“MMORPG”词条》,《天涯》,2016年第5期。$&3$&网络接龙小说的详细介绍可参见禹建湘的《网络文学关键词100》中的“接龙小说”词条,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第180-183页。$&4$&这里的“屠”主要指“屠版”,是网络论坛用语,指某一题材或人物角色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了一个活动或出版物中大量的篇幅。“临高”成为SC论坛、北朝论坛的中心话题点。“屠”也被部分网友理解为“屠杀”,穿越者每次和土著作战时“屠杀式”的胜利,又指穿越者们对于土著而言所具有的碾压性优势。$&5$&安迪斯晨风:《〈临高启明〉一书背后有哪些故事?》,知乎网,2015年4月21日。$&6$&  左武卫将军对“前几天是不是有人推荐的《一六二二》”问题的回答,百度贴吧“临高启明吧”,2015年1月17日。$&7$&  吹牛者:《〈临高启明〉与互联网时代的写作——吹牛者在北大的讲座与访谈》,《网络文学评论》,2017年第3期。$&8$&  同上。$&9$&   同上。$&10$&  吹牛者:《临高启明·2017新年感言》,起点中文网,2017年2月10日。$&11$&  宋晓军2011年1月3日在自己的新浪微博发言称:“情怀党看让子弹飞,工业党看让四代机飞。2010年的总结。”“让子弹飞”是指当时姜文执导的电影《让子弹飞》,“四代机”是第四代战斗机。2010年底前后,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种第四代战斗机歼-20战机准备试飞的消息传开,引起热议,宋是就此事展开的评论。$&12$&  马得勇、王丽娜:《中国网民的意识形态立场及其形成一个实证的分析》,《社会》,2015年第5期。$&13$&  王小东:《中国的工业化将决定中国与世界的命运》,《绿叶》,2011年第1期。$&14$&  类似的说法可见于王小东:《工程师治国强于文人治国》,《绿叶》,2010年第7期。$&15  马前卒,本名任冲昊,1981年生,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专业,曾担任过路桥设计院的土木工程师,对历史、政治、军事等问题都有涉猎。他也是SC论坛早期的活跃人物,参与了《天变——崇祯二年》的“跑团”活动,在《临高启明》中被称为“马督公”。现任观察者网新闻总监。$&16$&  任冲昊、王巍、周小路、白熊:《大目标:我们与这个世界的政治协商》,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第221—230页。$&17$&  陈尧:《新权威主义政权的民主转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9页。相关资料还可参考刘军、李林编:《新权威主义:对改革理论纲领的论争》,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年。$&18$&  根据读者组织的问卷调查统计,《临高启明》的读者中,男性比例达到95.82%。年龄在20-30岁之间的达到55.04%,30-40岁之间的占23.78%。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占92.13%。目前生活于一线城市的占43.7%,二三线城市的占43.02%。读者中正在上学的比例占36.6%,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数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10.5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占7.26%),制造业(占6.38%)。家庭年收入在10万以下的占33.35%,10万-100万的占63.57%,100万以上的占3.08%。参见知乎网:“如何看待澳宋第一次人口普查(《临高启明》读者情况调查)的调查结果?”2017年11月30日。$&19$&  吉云飞、王玉玊:《“网络部落词典”专栏:网络文学》中“种田流”词条,《天涯》,2016年第6期。$&20$&  穿越者到达临高一年之后,取得了成绩,但积压下来的问题也不少。最后,积怨从生活秘书即“女仆”的分配问题上爆发出来的。元老们去执委会请愿。独孤求婚出动警察镇压。后来,执委会被迫集体辞职,建立了过渡委员会,擅自调兵的独孤求婚被免职。见《临高启明》第三卷第312-324节。$&21$&  吹牛者:《〈临高启明〉与互联网时代的写作——吹牛者在北大的讲座与访谈》。$&22$&  王玉玊、叶栩乔、肖映萱:《“网络部落词典”专栏:同人·粉丝文化》,《天涯》,2016年第4期。$&23$&  吹牛者:《〈临高启明〉与互联网时代的写作——吹牛者在北大的讲座与访谈》。$&24$&  参见知乎网:“如何看待澳宋第一次人口普查(《临高启明》读者情况调查)的调查结果?”2017年11月30日。查询时间:2018年2月8日。$&25$&  吹牛者:《临高启明》通知,起点中文网,2017年3月10日。


shiyj 于 2018-4-29 10:33:08 发表了:

写得不错


哈罗哈 于 2018-4-29 14:36:24 发表了:

元老哈罗哈大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绝不能让启明走向历史的反面。


繁华烬燃 于 2018-4-29 15:19:51 发表了:

临高这个故事更是现实世界里真实人物的倒映,人物形象的饱满程度,性格的明显程度是这样的容易辨别


晚到的约瑟 于 2018-4-29 20:39:37 发表了:

北朝地位下降!


liutom2 于 2018-4-29 23:24:46 发表了:

晚到的约瑟 发表于 2018-4-29 20:39

北朝地位下降!

北朝限制太多,贴吧到处都是粗坯,比较喜闻乐见。


kong78 于 2018-4-30 20:10:50 发表了:

哇,不错,这一篇终于不再是单纯介绍,而是开始分析临高的写作方式和意识形态了。


人畜无害小白免 于 2018-5-1 14:21:41 发表了:

现在没有太理想的集中点了。北朝的审查,贴吧的关键词,知乎的人流量。三大BUG都是那么让人蛋疼。

好像很多人去玩微信了,可是手机打字速度同样蛋疼


liahaobyuc 于 2018-5-1 15:40:06 发表了: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绝不能让启明走向历史的反面。


yitiantulong 于 2018-5-2 10:49:33 发表了:

希望能一直写下去。

不过有个问题,如果到了科技水平超过现实位面的时候,又该怎么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