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665815 [资料]17世界英国经济

北朝旧贴 | kkjjmmkjm | 共 9024 字 | 2016-09-24 | | 编辑本页

kkjjmmkjm 于 2016-9-18 19:45:5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24 21:12 编辑

本贴是用于殖民贸易部分析,外贸经济的结构性策略。

---————————————————————————-

目录

1楼:农业

2楼:圈地

3楼:改革农业的新措施

4楼:工业发展

5楼:商业贸易

6楼:人口

7楼:社会等级

16楼:英磅和澳宋元的比价

18楼:英镑货币体系和19世纪英国的工资物价

19-23楼:维多利亚时代的收入和开销

---————————————————————————–

01.jpg(91.67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4 上传

02.jpg(137.19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4 上传

03.jpg(88.46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4 上传

---——————————————————

1. 兽皮、麻布、粗帆布衣服。

2. 打了平头钉的鞋子。

3. 木制盘子。

4. 黑面包。

5.直接农业人口50%。

6. 丝织业、制革业、饮食加工业。

7. 地租从1先令上涨到5-6先令。1先令的含金量?

8. 什么是公簿持有农?传统英国农业结构?


kkjjmmkjm 于 2016-9-18 19:47:0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18 20:21 编辑

04.jpg(173.84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6 上传

05.jpg(97.92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6 上传

06.jpg(114.33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6 上传

---——————————————————-

1. 其实中国的承包制也类似“敞田”制度,什么都分水田、旱地、肥的瘦的、竹林、山林,分得细细碎碎,吵得乌烟瘴气。

三地流转会变相圈地吗?

2. 圈地本身没有问题,地本来法定就是贵族的,养羊的经济收入高于佃农,但是养羊需要的农动力比佃农要少。

圈地破坏的是原有农业产业结构,富于出来的劳动力没有快速找到出口。

所以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是一个经济问题。

类似我们的国企改革大下岗。也引起了剧烈的社会震荡。

英国也不能免俗,为了维稳,出台了许多不定性的、阻碍性的社会政策。

但是在缓慢进化的社会制度下不可能会有长远的预见性。如果是澳宋久不同了。

如果和大力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比如广州——香港的铁路建设)结合起来,就可以有计划的消化这些富余劳动力,说不定薪酬更优,不至于造成社会剧烈动荡。前提是粮食充裕。

3. 澳宋的圈地,应该是打破宗族制的农村,发展自由雇佣关系的公司制家庭农场制的农村。以期货,订单农业为主体。


kkjjmmkjm 于 2016-9-18 19:47:5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18 20:47 编辑

07.jpg(31.44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7 上传

08.jpg(107.95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7 上传

09.jpg(171.4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7 上传

10.jpg(51.8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7 上传

1. 轮耕制,7-12年牧场,2-5年耕种。澳宋广州的粪肥规划,污水处理厂。

2. 新作物,油菜和芜菁。芜菁是大头菜吗?

3. 肥料增加,大麦产量增加,粮食和酿酒业发展。

4. 亩产增加至11蒲式耳。(15世纪末为8.5蒲式耳。)是指英亩产量吗?


kkjjmmkjm 于 2016-9-18 19:48:4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18 21:15 编辑

11.jpg(85.57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8 上传

12.jpg(100.31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8 上传

13.jpg(40.21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8 上传

14.jpg(165.46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8 上传

1. 传统工业发展,采矿、炼铁、羊毛加工、造船业。

2. 新兴工业发展,棉纺、玻璃、肥皂、丝织业。

3. 煤产量

1551-1560,21万吨。

1681-1690,298.2万吨。

假设线性增长,1635年,约200万吨。

比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三倍。主产区,纽卡斯尔

澳宋不应该蒙蔽自己的双眼。

4. 纽卡斯尔煤炭工人数量500-1000人。

5. 铁产量,17世纪50年代2.3-2.4万吨。依然要从瑞典进口大量优质的铁。

6. 土法吹炼,改为水里鼓风炉。产量增加5-10倍。

7. 分散的手工工场为主,毛纺业为例,由商人提供原料,农民在自家加工。

8. 集中工场,主要是采矿、冶金、玻璃和造纸行业。

9. *自然财富——铁矿、铅矿、锡矿、谷物、皮革、蜂蜡。

10.  铁制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铁钉、铁锤、刀子、斧子。

美国独立战争后,南方的钉子是一美分一颗。

11. 1640年代,相较于1450年代,纺织业绝对产量增加5-6倍。3/4的出口仍然是呢绒。

12. 织袜机开始出现。


kkjjmmkjm 于 2016-9-18 19:49:2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18 21:31 编辑

15.jpg(37.28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9 上传

16.jpg(82.72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9 上传

17.jpg(120.3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9 上传

18.jpg(74.41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49 上传

1. 1450年代伦敦占全英呢绒出口1/2强,1650年代,伦敦占全英呢绒出口90%(10.5万匹)。

2. 产业愈加集中,伦敦对其他城市的份额由强烈的替代性。

3. 伦敦出口的10.5万匹呢绒,其中,

75000的意志和荷兰,

12000波罗的海沿岸,

6500近东,

6500法国,

5000俄国、意大利等。

4. 英属的商人冒险公司排挤汉萨同盟占据全英呢绒贸易1/2的份额。

5. 股份贸易公司得到发展。6. 英政府开始发放正是特许状,贸易公司获得特权和特许权。


kkjjmmkjm 于 2016-9-18 19:50:4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18 21:50 编辑

19.jpg(94.43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0 上传

20.jpg(155.52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0 上传

21.jpg(146.9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0 上传

22.jpg(115.2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0 上传

23.jpg(26.85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0 上传

1. 英国人口,

1580,350万。

1600,600万。(英格兰410万)

1640,770万。(英格兰530万)

1650,730万。(英格兰410万)

2. 男女晚婚晚育,男28,女26。10%终身未婚。原因是学业、结婚财政压力

3. 一般家庭3个子女,有避孕和节育现象。

4. 伦敦人口,

1520,5-6万。

1600,20万。

1640,40万。

城市中死亡率很高,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移民。

1560-1625年,年均迁入伦敦5600人。

5. 城市成为工商业中心,商人贩运八方货物,甚至印度糖和美洲烟草。

6. 伦敦除40万常住人口万,每年还有几十万流动人口。

7. 由于宗教迫害和取消犹太人居住限制,全英人口有大量流入和流出。(欧洲-英国-美洲)


kkjjmmkjm 于 2016-9-18 19:53:17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18 21:57 编辑

24.jpg(101.63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2 上传

25.jpg(118.16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2 上传

26.jpg(96.86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2 上传

27.jpg(149.1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2 上传

28.jpg(99.63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3 上传

29.jpg(19.07 KB, 下载次数: 0)

2016-9-18 19:53 上传

1.1600年左右,英国共有61个世俗贵族,

侯爵1,伯爵19,子爵2,男爵39,平均收入3607镑。

2. 500个骑士,平均收入1000-2000镑。

3. 16000个绅士,平均收入500-1000镑。

财富并不是绝对按等级分布的。

4. 1625-1642年,柴郡乡绅398人。

5. 自由持有农?自耕农?大农?的含义各是什么?代表什么样的农业产业结构。


永远忠诚阿尔东 于 2016-9-18 21:12:13 发表了:

辛苦


xingyy 于 2016-9-18 21:57:08 发表了:

好资料


kkjjmmkjm 于 2016-9-18 21:59:56 发表了:

有没有人可以帮忙解释一下:

自由持有农?自耕农?大农?的含义各是什么?

代表什么样的农业产业结构。

大革命之前,非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而是传统的古老地租农业的典型农业产业结构是怎么样的?


kkjjmmkjm 于 2016-9-18 22:02:10 发表了:

顺便请教,

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的货币兑换情况。

汇率和各自的含金量。


弗容也大 于 2016-9-19 18:39:2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弗容也大 于 2016-9-19 18:41 编辑

freeholder本意是拥有所有权利的自由土地所有人,对应有期限享有权利的leaseholder和各种租佃土地的非自由人。广义上包括各级贵族、地主、乡绅、自耕农。此文章中的意思其实就是自耕农。

公簿持有农copyholder/bookholder,这是15世纪根据公簿持有制,受习惯法/普通法保护,持有法庭证明文件副本的自由佃农。到了17世纪,不再受法律保护,很快就消失在圈地运动和租地雇佣农业之中了。

yeoman这里翻译成自耕农不太合适,约曼是自耕农的一种,后来逐渐成为对富裕自耕农的称呼。

本文的大农一词对应的就是游离于资本经营之外的自然经济小农,可以理解为租地经营的富农。

英镑就是一磅白银,中世纪后期大约是373克,折20先令240便士,1佛洛林金币折2个先令。


cqduoluo 于 2016-9-19 20:51:34 发表了:

王觉非的近代英国史


气持样 于 2016-9-19 22:50:55 发表了:

很有用的资料,谢谢你


punishment 于 2016-9-19 23:16:1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punishment 于 2016-9-19 10:20 编辑

kkjjmmkjm 发表于 2016-9-18 09:02

顺便请教,

17世纪初,英国和法国的货币兑换情况。

汇率和各自的含金量。 …

当时是银本位。英国的基础货币是便士,来自矮子丕平金衡制改革搞的第纳尔,定义为1/240磅白银,理论纯度是0.925。17世纪使用特鲁瓦磅(troy pound),一特鲁瓦磅合公制373.2417216克。实际铸币中有缺斤短两的情况,但一镑始终等于240便士。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nny_(English_coin)https://en.wikipedia.org/wiki/Pound_(mass)#Troy_pound

法国利弗尔同样是一磅白银的意思,一利弗尔约合公制489.5克。其他各种铸币如法郎、金路易、埃居等币值都换算成(各种)利弗尔。这些铸币不但含金/银量不同,价值也一变再变,不宜细究。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 … nch_Revolution#Mass


kkjjmmkjm 于 2016-9-24 19:47:31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24 22:42 编辑

感谢楼上几位补充英磅资料。

英镑就是一磅白银,中世纪后期大约是373克,折20先令240便士,1佛洛林金币折2个先令。

理论纯度是0.925。

我们把英磅跟澳宋的“元”做个对比。

作为基准货币的银元一元,由银87.5%,紫铜12.5%的合金冲压而成,每枚重量27克,直径31mm。尺寸成色和旧时空在中国广泛流通的地球双柱、袁大头、墨西哥鹰洋大致相同。

大家就整个工艺流程和币材规格又表了不同的看法。有人提议这个规格的银币太厚了,实际上袁大头的尺寸的39mm,厚度是2.3mm,如果铸成31mm直径,银币厚度就变成3.64mm。而且也根本吹不响――吹、听,是民间鉴别银币真假的重要手法,铸得太厚了,反而给假币开了方便之门。

他提议新银币的壹元规格改成每枚25g,厚度2.5mm,直径为35.2mm。好处的可以使得银币的尺度完全标准化:40枚一包就是10cm高度,重量正好是1kg。易于清点和包装。

一英磅含纯银:373*92.5%=345克

一先令含纯银:17.25克

一便士含纯银:1.4375克。

一澳宋元汉纯银,25*87.5%=21.875克,约1.27先令。

约,5先令=4澳宋元

1英磅=16澳宋元

这样就方便理解后面提供的英国物价资料了。


忧国骑士 于 2016-9-24 19:49:42 发表了:

有关于葡萄牙光荣独立的资料吗,一直找不详细的中文资料


kkjjmmkjm 于 2016-9-24 20:05:25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26 13:35 编辑

实在是找不到17世纪世界英国的详细资料,

只好用19世界的来代替,后面再补充17世界和19世界的通胀倍数。

英镑货币体系和19世纪英国的工资物价;

来源,贴吧http://tieba.baidu.com/p/2930072202

对英国物价的感性认识,首先要明白英镑是一个很大的货币单位。

茅于轼莫名其妙地信仰“千元大钞很经济”,那么他应该生活在13-19世纪的英国。

在那个时代,年收入30英镑,一家人就可以衣食无忧。即30英镑是中等家庭的中等收入的标志。

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的财产选举权资格,会先锚定在30-50英镑年收入,意思是可以生活不求人。

ps:《简爱》中得到的汇款相当于近千名中等家庭年收入。

选举人资格后来逐渐降低,有50英镑固定资产(含股票)也算了。

意思是一年之内可以不求人。

此所谓“有了独立的生活来源,道德才不会被生活所迫而堕落”之意。

由于物价的起伏,很难精确估计30英镑是多少钱。

可以这样估计,英国国王最大的卡莱尔城堡,花了1.1万英镑(劳动力是征用的报恩工),

水晶宫花了十倍的钱(含劳动力费用)。

30英镑大约对应今天5万人民币,不会是过分的估计。

30英磅,折合480澳宋元。

但是英国的辅币就少得可怜。

一英镑相当于两个马克(银币,类似的还有佛罗伦萨的里拉,以及法国的图尔-利弗尔,欧洲当时有一个外汇市场和各自的汇价),等于20先令。

这样就计算出先令也是一个很大的币值,大约是80-100元是比较中肯的估计。

12便士折合一个先令,那么便士作为英国最小的常用辅币,就显得太大了,至少在人民币五元以上。

从含银量上看,一便士几乎是两个罗马塞斯脱。

当今的白银价格大约是4人民币每克,所以1澳宋元和1先令估值80-100是差不多。

可见一般所称的便士,也是太大了。

1860s时期,曾经发行过四分一便士的法斯(1-2元),后来随着物价重新上涨,又给放弃了。

对应一下当时的工资和物价,可以更理解英国货币系统,和当时的市场交换水平。

当时一名工匠师傅或机器的技术骨干,收入大约就是30-50镑一年。

和今天的技术工人(本科毕业生)相当,但是今天中国体制外中产阶级,40岁以上面临失业的压力,在英国当时就没有发生。

50英磅,折合800澳宋元。马袅的工人能不能拿到这个工资呢?

以前我们说过一份报纸的价格贵达一先令(80-100元),

工会的会费也达到每周80-100元。

类似的还有私立学校的学费,象伊顿公学,也是收一周一先令的学费。

粮价很贵!在1790年法国战争开始以前,粮价是30先令一夸脱,折合一斤6-8元。

谷物法时期涨了三倍!

反而是英国不产的,从法国进口的葡萄酒,每加仑6-10个便士时价不等,约相当于每升法国葡萄酒10元左右,很便宜!

澳宋的报纸定价太便宜了。

关于粮食的单位是不是有笔误?

美份报纸价格1先令,合0.8澳宋元。

工会会费,约50先令每年,合40澳宋元。

伊顿公学学费,40先令每年,合32澳宋元。

粮价怀疑有误。

每加仑葡萄酒中间价,8便士,2/3先令,合0.0888澳宋元每瓶(750ml)。(怀疑有误。因为17世纪初,1桶白兰地或10支枪可以换一个黑奴。)

1英加仑=4546ml

谷物很贵,肉类/奶制品却不算贵。

1800年计。一磅牛肉的价格大约是2-4个便士,东方城市今天的价格差不多。

鱼的价格波动很大,平时比牛肉便宜,但是斋戒时节就贵几倍,因为当时不能吃牛肉。

这样两样对比的价格,英国城市居民的饮食,很自然就会转向肉食,而不再将谷物面包作为主食。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引进了苜宿,可以在本来不宜农的荒地上种植牧草,因此扩大了畜牧和奶类的产出。

牛肉中间价,每磅0.25先令,合0.22澳宋元每斤。

一个散工一天的工资,大约只有2-3个便士,一周只赚1-2先令。

普通非熟练的工人赚4-6个便士。

所以如果孩子能够接受2个便士的附加工资,这些穷人家很愿意带上孩子一起去上班。

一般的中等剧院门票是1-3先令(一两百元),孩子们爱去的低等剧院就只收一个便士(10元以下门票)。

下等剧院由演员客串走穴演出,出场费2-10个便士一晚不等。(娱乐消费)

散工一月工资中间值,6.25先令,5澳宋元。

非熟练工一月工资中间值,12.5先令,10澳宋元。

童工一月工资中间值,5先令,4澳宋元。

中等剧院门票中间价,2先令,1.6澳宋元。

低等剧院门票中间价,1便士,澳宋7分。

服务费用就比较贵。理发是要持牌(特许证,相当于今天的营业执照),费用一般1先令。

出租马车的价格是每英里一先令!是今天出租汽车价格的几十倍!但出租马车驾驶员的收入就只有30-50英镑一年。可以计算出他们一天只能载一到两名客人。

出租马车象香港一样拍卖限牌,(行会的作用,相当于包税换垄断),只有富人才坐得起。

因此电影里随便一个工薪者可以叫马车,彼时现实中,那是不可能的。

澳宋的火车和马车都定价超便宜了。

理发店执照,1先令,0.8澳宋元。

出租马车,每英里租金1先令,合0.5澳宋元每公里。


kkjjmmkjm 于 2016-9-24 20:35:0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26 13:32 编辑

维多利亚时代的收入和开销

来源,贴吧http://tieba.baidu.com/p/2751881803

维多利亚时代常被定义为1837年~1901年,即维多利亚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的统治时期。

一般来说,

一个单身女性年收入达到100英镑或者年收入150到200英镑的夫妻可以雇佣起一名年轻的杂役女仆。

年收入300英镑的家庭可以雇佣一名杂役女仆和一名育婴女仆照看小孩,不过家里的女主人还要做不少日常家务,包括烧饭做菜。

如果年收入500英镑,可以雇请三个仆人:厨子、家政女仆和育婴女仆

(如果没有小孩那么可以雇请兼役女仆所替代,她的工作是在需要的时候给厨子和家政女仆帮忙,或者雇请一个听差,可以擦靴子跑跑腿,做一些搬运、户外工作等)。

如果年收入750英镑,可以雇请四个仆人:厨子、家政女仆、育婴女仆和听差,这类收入的家庭女主人不需要做家务只需要管理仆人。

年收入1000英镑是一道重要的分水岭。

这样的家庭可以雇请四个女仆(一个厨子、两个家政女仆、一个育婴奴仆)加上一个马车夫和一个马夫,同时他们有一两匹马和一辆马车。

年收入5000英镑的家庭甚至会雇佣多大24名仆人,包括女管家、厨子、贴身女仆、护士、两个家政女仆、洗衣女仆、食品室女仆、育婴女仆、厨房女仆、洗碗女仆;男管家、贴身男仆、侍应、马车夫、两个马夫、助理马夫、两个脚夫、三个园丁、壮工。


kkjjmmkjm 于 2016-9-24 20:40:42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kkjjmmkjm 于 2016-9-26 13:33 编辑

(续)

下面是维多利亚时代各阶层的年收入统计表:

最富有的贵族

30,000英镑

其他贵族、富商、银行家、实业家

10,000英镑

有土地的小乡绅、某些牧师、医生、律师和商人

1000-2000英镑

大部分中产阶级:医生、律师、公务员、高级办事员

300-800英镑

较低等的中产阶级:办事员、校长、记者、店主、高技能的手艺工匠

150-300英镑

有技能的工人,包括家具匠、排字工人、木匠、火车司机、高级裁缝

75-100英镑

一般性的半熟练工和在工厂、商店工作的熟练女工

50-75英镑

海员、码头工人、某些仆人

45英镑

农场工人、军人、打字员

25英镑

最低等的店员、仆人、刺绣工人

12-20英镑

结合22楼的资料,我是这么理解的,仆人吃住在雇主家里,花费较少,所以到手的薪水比较少。

如果吃住变现,大约收入是在100英磅左右。

而低等店员一般是以学徒形式存在的,也是吃住在雇主。

刺绣工人等,是来料加工,在家工作,属于兼职型的职业。

---——————————-

工业革命带来社会财富的绝对量整体上涨,

也带来物价的上涨,

各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并不均衡。

结合7楼资料,我们猜测物价上涨倍数在5-10倍之间,

具体数据后面再补充。这里只是便于理解。


kkjjmmkjm 于 2016-9-24 20:55:44 发表了:

(续)

维多利亚时代,250个最富有的贵族年收入超过30000英镑。

这些人不仅在多个郡有土地,而且在伦敦的上流地区拥有宅邸,比如皮卡迪里、格罗夫纳广场等地。

年收入10000英镑对于贵族来说是比较低的限度了。

当时,大约有750个家庭年收入在10000-30000英镑。这些人也不完全是贵族。

他们在乡村和伦敦的宅邸花费巨大,一年仅马匹费用就会高达600英镑以上。他们的收入往往来自地产。

一般来说每英亩土地每年能带来1英镑收益

而那些没有地产的上层人士则依靠继承所得的金钱获得收益。

既可以获得固定收益又保险的投资是购买债券(政府债券可以年收益5%),

或者统一公债(这也是一种政府债券,更为稳定、安全,但是年收益只有3%)。

还有一种称之为“fortune”(信托),由继承得来,不能动用本金,只能使用其收益。

比如《身分案》中,玛丽·萨瑟兰的伯父遗留给她一笔新西兰股票,利率是四分五厘,股票金额是二千五百英镑,但是她只能动用利息。

这就是所谓的“forune”,她去世之后仍然将遗留给其亲属。

对于有土地的乡绅来说,1000英镑的年收入应该是至少的了,只有这样才能过上乡绅的生活。

而年收入1000英镑的中产阶级家庭生活则相当不错了。

这个家庭可以拥有一幢有十间房的屋子,还有一个花园,

可以聘请一名家庭女教师教授女儿,也可以养上一匹马。

1860年代,根据《泰晤士报》上的说法,

一个中产阶级男子如果想成家至少年收入300英镑。

只有这样,全家人才能住在一幢半独立或者连排房屋里,雇上一名普通仆人和一名年轻的育婴女仆。

不过衣服经过专业裁缝剪裁之后还是要由女主人自己缝制。

如果家中孩子很多,他们也许会为学校费用而担忧。

对于下层中产阶级男性而言,年收入150英镑已经可以结婚了。

到了十九世纪末,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单身女性也能每年收入75至125英镑

她可以舒舒服服地住在专门提供给女性的公寓里,公寓有两个房间,还有一间小厨房。

公寓还提供清扫服务,在大楼里也有餐馆,因此女性可以只顾工作不必自己做饭或雇请仆人。

他们的收入可以买一些需要的物品,去听音乐会,和朋友去欧洲大陆度假。


kkjjmmkjm 于 2016-9-24 21:04:53 发表了:

(续)

1870年代末的《卡塞尔家政指南》就针对不同收入的中产阶级安排了一家人每年的具体花费,其组成是这样的:

*其实花费比例都是差不多的。

年收入100英镑者每年的花费

17%,房租、税费、水费 17英镑

55%,家务开支 55英镑

12.5%,衣服 12英镑10先令

15.5%,附带开销,包括旅行花费、医药、子女教育、家具修理、教堂座位费、慈善捐款 15英镑10先令

---———————————————-

总计 100英镑

即每周1英镑18先令5便士,或每日5先令5又3/4便士。

年收入300英镑者每年的花费

16%,房租、税费、水费 46英镑

50%,家务开支,包括洗烫衣物、煤、蜡烛、煤气、红酒、烈酒、啤酒 150英镑

5.3%,工资,包括一个仆人,年薪16英镑,

6.3%,还有仆人的额外费用(茶、糖等) 19英镑

15%,衣服,包括裁缝的账单、女帽、缝衣费用 45英镑

13.3%,附带开销,同上 40英镑

---———————————————

总计 300英镑

即每周5英镑15先令5便士,或每日16先令5又1/4便士。

年收入500英镑者每年的花费

12.5%,房租、税费、水费 62英镑10先令

50%,家务开支,包括洗烫费用,煤、蜡烛、煤气、红酒、烈酒、啤酒 250英镑

12.5%,衣服,包括裁缝的账单、女帽、缝衣费用 62英镑10先令

12.5%,工资,三个仆人:厨子、家政女仆、一般仆人或者厨子、家政女仆、看护 62英镑10先令

12.5%,附带开销 62英镑10先令

---———————————————-

总计 500英镑

即每周9英镑12先令3又1/2便士,或每日1英镑7先令4又3/4便士。


kkjjmmkjm 于 2016-9-24 21:09:28 发表了:

(续)

在工人阶级中也存在着差异。

造船和钢铁行业的高技能的手艺工匠可以每年赚到100至200英镑。

他们的收入堪比身处下层中产阶级的办事员,不过二者生活并不相同,而且这些工人主要集中在英格兰中部或者北部,那里是工业聚集地。

其实,工人阶级每年收入50英镑就可以过上比较舒适的工作了,当然家庭成员不能多,要么有不止一个工作。

当时大约百分之六十成年男性工人工资低于每周25先令。(约60英磅每年)

在整个维多利亚时代,这一薪资水平几乎维持不变,但是日常花费到了十九世纪末已经明显降低。

那是因为来自澳洲和北美的廉价食品、得益于工业化生产的便宜衣服和鞋以及运输方式改良而能获取到的便宜煤炭。

因此,维多利亚晚期的工人可以将更多的钱用于住房,也能多供孩子上学。

根据社会学家查尔斯·布斯的统计,十九世纪末贫困线是年收入45英镑。

这是一般的海员、渔民、巡警、采石场工人、码头工人等工人的平均薪水。

随着食品价格降低,一个成员不多的家庭刚够可以维持温饱。

在贫困线下的工人包括农场工人、一般性的工人,他们每周的薪水在10先令到14先令不等,也就是年收入25至35英镑。

这样的薪水还不能维持一个家庭。不过农场工人一般可以种点菜,自给自足。

那些没有技能的工人要么是单身男性,要么妻子还要外出做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