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542436 关于对临高1633年耕地面积的设定等

北朝旧贴 | isdily | 共 2173 字 | 2014-05-11 | | 编辑本页

isdily 于 2014-5-11 12:26:1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sdily 于 2014-5-11 19:20 编辑

首先还是拿海南省志建国后的一些数据,结合明清时期大致的人口情况进行设定。

海南建国后的农业数据如下:http://www.hnszw.org.cn/data/news/2011/02/48875/

明清、民国和本朝建国初期人口情况如下:http://www.hnszw.org.cn/data/news/2011/02/48854/

首先临高是1957年才成立农机站,可以说在此之前临高农田的开垦可视为无机械化农具耕作。

临高49年共有26.92万亩耕地,经过调整和恢复,1952年开始发威,涨到33.01万亩,此后到1961年止,逐渐涨到36.8万亩左右。换言之,500废在临高耕地面积参考上限是36.8万亩。复种指数大约50年代是1.5左右,直白点说就是大约种植50多万亩。

人口上我们取明洪武34277人和雍正~嘉庆57651的中间值作为崇祯时代500废登陆前的人口数,那么就是45964人;我们知道崇祯时代临高移民多,男性比重高,加上环境恶劣等因素,可以认为崇祯时代的临高男性青壮年高于之后的满清、民国和本朝,也就说人均开荒能力应该更高。不过我们可以先往低了算,按人口田亩等比折算下来,本朝50年临高147223人,田亩259842亩,那么就可以设定崇祯时代是(45964/147223)*259842=81124亩。

往长了算,临高1628年D日登陆临高,到1633年已经过去近5年时间,即便从土堤之战后,彻底吓倒当地士绅算起,也有2年多了,从人力组织和控制看,应该比本朝建国那会还强,而如果再考虑到海南省志提到到1970S供销社还能卖出木制农具,而500废高达年3万吨以上的钢产量看,能给当地富农和自己的农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农具,理应劳动效率更高。假设临高1628-1633年从外面倒腾回来的契约民全部投入了工业生产,没有一个进入农业(实际上不可能),那么即便还是往低了算,假设1633年临高耕地增长比例跟本朝1949到1952年增长幅度相当,那么就是(33.01/26.92)*81124=99476亩。

这个还是基于临高发动机行动结束后基本上没有增加临高农场地区劳动力基础上算的,如果考虑到发动机行动带来的新农业人口,那么临高耕地增长到10万亩甚至11万亩都是可以的。

设定中提到500废通过各种手段,在岛内弄到约3分之一的土地,假设临高也弄到这个比例的土地,也就意味着临高控制了3.3万亩左右的土地,按理说临高地区有500废的土化肥、高炉废渣搞的化肥、鸟粪石肥料,亩产不会低于本朝50年代中期的水平,复种指数也按1.5算,我们假设按亩产155斤,或者说77.5公斤亩产计算,那么就是0.384万吨的产量,如果按本朝50年代末大约人均粮食200公斤算,大约能养活1.91万人口。

—————————————————————————————我是分割线————————————————————————————————

| 但是这个按人口同比计算耕地数量有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设定基础是海南地区长期是人少地多,土地相对过剩。

而从历史看,明崇祯时代海南一般县份都有粮食出口,而到本朝立国的时候,临高县大约年产4300-4800万斤粮食,缺口粮食3200万斤,粮食自给率只有60%,可见在建国初期海南其实是人口过剩严重,而且从建国后海南全岛耕地从49年的600多万亩最终涨到70年代中期最高峰的1000多万亩,可见海南地区很可能是水利或农业生产组织不利才耕作这么少的地。

如果从人均耕地折算,广东大约是2300-2500万亩地,人口低的估计480万,高的估计为750万,那么人均耕地就是3.06~5.21亩,海南人少地多,理应人均耕地更多,那么假设按人均5亩算,即为45964*5=229820亩,如果按人均3亩算就是45964*3=137892。如果达到50年代中的亩产水平(77.5公斤一亩,复种指数1.5),粮食产量就是16029945~26716575公斤,按人均200公斤算,500废控制3分之一耕地算,则能养活26716~44528人。 |


真红骑士 于 2014-5-11 16:08:43 发表了:

数据党,赞一个


isdily 于 2014-5-11 19:15:59 发表了:

但是这个按人口同比计算耕地数量有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那就是设定基础是海南地区长期是人少地多,土地相对过剩。

而从历史看,明崇祯时代海南一般县份都有粮食出口,而到本朝立国的时候,临高县大约年产4300-4800万斤粮食,缺口粮食3200万斤,粮食自给率只有60%,可见在建国初期海南其实是人口过剩严重,而且从建国后海南全岛耕地从49年的600多万亩最终涨到70年代中期最高峰的1000多万亩,可见海南地区很可能是水利或农业生产组织不利才耕作这么少的地。

如果从人均耕地折算,广东大约是2300-2500万亩地,人口低的估计480万,高的估计为750万,那么人均耕地就是3.06~5.21亩,海南人少地多,理应人均耕地更多,那么假设按人均5亩算,即为45964*5=229820亩,如果按人均3亩算就是45964*3=137892。如果达到50年代中的亩产水平(77.5公斤一亩,复种指数1.5),粮食产量就是16029945~26716575公斤,按人均200公斤算,500废控制3分之一耕地算,则能养活26716~4452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