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540982 求普及:安徽旌德1633年的大疫是否会引起南京和杭州的恐慌?

北朝旧贴 | isdily | 共 4975 字 | 2014-05-05 | | 编辑本页

isdily 于 2014-4-27 11:10:15 发表了:

根据《中国灾难通史。明代卷》的记录,1633年安徽旌德有一次大疫,旌德从地图看直线距离离南京和杭州都不远,但是似乎在皖南山区中,请各位达人帮普及一下地形。当然了,临高的镖局和客栈都延伸到江南了,那么故意散步恐怖消息应该不成问题,别说古代,现代都经常出现夸大疫病流行区,大家人心惶惶的事呢。

这次大疫没说爆发时间,不过一般疫病多数是春天和夏天大规模爆发,可以设定为1633年3月开始;但是似乎史书没有提到病死者的症状,考虑到江南地区遭到鼠疫袭击主要是到1641年~1642年的事,之前貌似没有提到类似鼠疫大规模流传的情况,可以先把鼠疫刨除。

剩下来的主要大型流行病主要是伤寒、天花、霍乱和疟疾,旌德身处江南腹地,估计开发成熟,疟疾的可能不大,那么是不是可以设定为本次疫病来自伤寒、天花或霍乱?

对于上面3种疫病,天花虽然说可能最早在明嘉靖时期在江西就有人搞出了人痘的疗法,但是真正大规模推广要到清朝了,这个方法在当年是不错,但是跟牛痘是没法比的,临高众现在不是缺牛么,如果设定成本次爆发的疫病是天花,那么为江南士绅治病的时候提出需要拿牛做药材炼制的引子,也许能牵走相当的牛。

伤寒或者霍乱好像只能上抗生素了,不知道有没有其他中药能搞定的。


isdily 于 2014-4-27 11:20:58 发表了:

另外如果设定髡贼在江南大规模卖药,似乎可以把吴又可写进去,吴又可貌似在其《瘟疫论》中没少骂当时治疗鼠疫的医生是庸医,耻笑其因循守旧,只用古法方子,根本不顶用,好像吴当时在江南医疗界算是非主流,要不设定刘三奔赴江南,跟吴又可大战300回合的事?

PS:吴又可(1582-1652)出生于江苏吴县(在今天江苏苏州),是明朝的医学家。从事中医传染病学研究,著有瘟疫论一书,阐发了传染病病因学说。http://baike.so.com/doc/6325998.html

1 人物介绍

  吴又可,名有性,字又可,号淡斋。公元1582-1652年(明万历十年-清顺治九年)明代江苏吴县人。一生从事中医传染病学研究,著有瘟疫论一书,阐发了传染病病因学说。

2 历史相关

  明末清初,连年战争,灾荒不断,各种传染病不断流行。在他59岁那年(公元1641年),江苏、河北、山东、浙江等省,时疫流行甚剧,他家乡吴县一带也不例外,据《吴江县志》记载:“当时连年瘟疫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口仅存者。” 这“千村辟历人遗失,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凄凉景象,使他感慨不已,愤然冲破习惯势力的桎梏、废弃仕途,不应科举,走上了研究医学的道路。

  他遇到的当务之急,首先是“流行病”。他刻苦钻研前人及民间有关传染病的治疗经验,不怕传染,不辞辛苦的在病区、病家为患者诊治疫病。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和临床实践,他渐渐体会到以仲景之伤寒学说来论治当时流行的一些疾病,收效甚微,有时甚至事与愿违,遂产生了另创新路,以提高疗效的想法。他推究病源,创立“戾气”说,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逐渐形成一套温热病的论治方案,提高了疗效。并将这些经验,经过整理,著成《瘟疫论》一书。自此,不但瘟疫证治,有绳墨可循,而且又将温热与瘟疫,逐步合为一家,充实了中医学关于传染病的内容。

  吴又可一生,治愈了很多传染病患者,其中包括一些疑难大症,且往往是出奇制胜。有一次,他治疗一位传染病患者,大便不通,脘腹胀满,疼痛难忍,四肢强直不能动,卧如塑,目闭口张,舌强,问话不能答,脉实有力,苔生芒刺。根据证候,是一派实热象,病情危重。据患者儿子代诉,三日来已服承气汤三剂,每剂大黄用至一两左右,病仍不减。一般医家,遇到此况,一定会考虑另立治法的。然而,吴又可则不然,他仔细权衡了患者的脉症,认为“下证悉具,药轻病重也”,不但不改方剂,反而将方中大黄增至一两五钱,连服半月而痊愈。吴氏用药之妙,可见一斑。

  《瘟疫论》,成书于公元1642年,全书共二巷。阐述瘟疫的发生是由:“戾气”,从口鼻侵入人体,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其传变有九,并提出一整套辩证施治法则,其辨证与治疗与伤寒不同。


isdily 于 2014-4-27 11:27:46 发表了:

据说2003年全国治疗非典那会,有人翻出吴又可的达原饮来协助治疗,也是有一定成效的。

PS:《大明劫》是去年才上映,考虑到本书设定是2008年左右穿越,那么就不方便写这个影片了。


仓鼠渣 于 2014-4-27 15:40:5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仓鼠渣 于 2014-4-27 15:46 编辑

澳洲出神物,名显微镜,其理类千里镜,可见戾气。此物现在临高,先生若愿,当来临高芳草地一见。


isdily 于 2014-4-27 16:50:32 发表了:

吴又可记得是弃科举从医,好像说跟江南地区因为鼠疫原因死人多有关。

而且他没少骂别人庸医,这点看,可能不容于主流,有一定可能被500废招募的,等于是江南版的萧占风吧。


紫樱花灬沫兮 于 2014-4-27 19:43:16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4-4-27 11:27

据说2003年全国治疗非典那会,有人翻出吴又可的达原饮来协助治疗,也是有一定成效的。

PS:《大明劫》是 …

设定哪一年穿越倒无所谓·················反正吹牛也没写明·································


isdily 于 2014-4-27 19:58:43 发表了:

另外,曹树基认为北方鼠疫大流行主要是山西出现鼠疫后,随着农民军从陕北杀入山西,在山西补充大量兵员后,全国晃悠之后,路过的地方都或多或少感染上鼠疫了。


沙赫特 于 2014-4-28 06:55:2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4-4-27 19:58

另外,曹树基认为北方鼠疫大流行主要是山西出现鼠疫后,随着农民军从陕北杀入山西,在山西补充大量兵员后, …

鼠疫需要大量抗生素,这个时期,元老带来的抗生素基本失效了吧,遇到也要躲着走啊。


isdily 于 2014-4-28 12:59:16 发表了:

沙赫特 发表于 2014-4-28 06:55

鼠疫需要大量抗生素,这个时期,元老带来的抗生素基本失效了吧,遇到也要躲着走啊。

之前有过设定,据说青霉素要搞出来还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杂质处理不容易,很容易搞出过敏,然后注射者一命呜呼的事。

另外有个相对安全的抗生素,就是磺胺,煤化工联合生产启动后其实有一定生产了。

好像有些中药对鼠疫也是有用的。

实在不成就组织人员穿好防护服,把死于鼠疫的人扔到坑里一块烧了,包括房子都烧了,营地里大量投放漂白粉,如果66粉产量够那么也喷一下,把跳蚤都毒死,这样受到的影响就小点了。

如果医药不够,对于没死的患者,估计只能采用现代非洲国家对待埃博拉病毒的做法,隔离——实际上就是把病人关起来让他们等死——这是没招的事了。


沙赫特 于 2014-4-28 13:06:24 发表了:

磺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远远不如青霉素的


isdily 于 2014-4-28 13:12:09 发表了:

沙赫特 发表于 2014-4-28 13:06

磺胺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远远不如青霉素的

所以我估计最大可能是把患者圈起来,让他们死在里面——坐等后续圣母来喷了。


沙赫特 于 2014-4-28 13:27:39 发表了:

以目前临高的技术水平遇到鼠疫基本也是没得救啊,鼠疫一般30%-50%的死亡率,吃吃磺胺估计也就能降低个10-20%的样子。还是很可怕,就是元老遇到了,也只有赶紧宵遁啊。另外伤寒的话似乎临高也搞不出来特效药的。好在不是空气传播就是了。


仓鼠渣 于 2014-4-28 16:57:40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4-4-28 12:59

之前有过设定,据说青霉素要搞出来还是没问题的,关键是杂质处理不容易,很容易搞出过敏,然后注射者一命 …

没找到这段

“    “能做青霉素了?”河马一下来了精神,“我申请第一批临床试用。”

    时袅仁摇头:“哪里有这么快。赵艳梅找我无非是一件事,要资源――多半还是企划院管控的一级物资。”

    “不管多少资源,搞出青霉素总是大好事。企划院不会不批的。临床的第一批要给我们……”

    “当然,当然。”时袅仁知道下周的执委会会议上又有一阵饥荒好打了,上周他刚刚就疫苗和抗病毒血清的研发提过追加管控物资申请,这会又要为抗生素追加申请。虽说卫生部的一切申请拿到会议上从来没有驳回过得――元老们当然知道重建现代卫生体系不仅利国利民,对自己的健康也是有益的保证――但是这样高强度大规模消耗高级资源,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不大好了。”

至少从这里看,青霉素还没搞出来,后来治刘大林的时候用的也是库存的青霉素。


isdily 于 2014-5-4 12:39:50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sdily 于 2014-5-4 12:50 编辑

仓鼠渣 发表于 2014-4-28 16:57

没找到这段

以前看南朝有说过,不是在临高启明里写的。

当时的讨论是,造出来的杂质多,过敏的可能性很大,可能人没救成先毒死了。

书中貌似提到,土霉素很快可以投产,简单查了下百度,说是土霉素也是可以治疗伤寒、霍乱和鼠疫的,不过这玩意属于四环素类药品,小孩子吃了这类药物估计会得四环素牙齿了。


isdily 于 2014-5-4 12:46:09 发表了:

沙赫特 发表于 2014-4-28 13:27

以目前临高的技术水平遇到鼠疫基本也是没得救啊,鼠疫一般30%-50%的死亡率,吃吃磺胺估计也就能降低个10-20 …

明末北方遍地是鼠疫,到1642年,连浙江和南直隶(江苏和安徽)都出现大规模的鼠疫流行,躲不过去的,临高必须考虑怎么生产青霉素在内的各种抗生素,再不行退而求其次上磺胺。


仓鼠渣 于 2014-5-5 07:34:08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4-5-4 12:39

以前看南朝有说过,不是在临高启明里写的。

当时的讨论是,造出来的杂质多,过敏的可能性很大,可能 …

还有春雷霉素

给农业口实验用的--开发天独之前提到。


yitiantulong 于 2014-5-5 17:46:01 发表了:

可写的东西太多了,可吹牛又不更新了。


punishment 于 2014-5-5 23:31:57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4-5-3 23:39

以前看南朝有说过,不是在临高启明里写的。

当时的讨论是,造出来的杂质多,过敏的可能性很大,可能 …

土霉素那一段我记得写的是青霉素培养不难难在提纯。

“这也是练习一下!”她解释说,“春雷霉素的土法培育是比较简单的,对环境条件要求也不高,把这个能搞成的话,下面再培育其他菌种就容易了。”

    时袅仁忙问:“下面准备培养什么菌种?青霉素能行吗?”

    “青霉素培养起来倒是不难,就是提纯费事。”赵艳梅皱起眉头,“等条件再好一些。医用的,可以先培养土霉素。这个相对要简单些。”

我搜了一下,貌似青霉素提纯是用醋酸丁酯萃取,碳酸氢钠水溶液反萃取http://www.doc88.com/p-219758686016.html

提纯液制造应该不难,又搜了一下难点似乎在于

提纯问题比较有难度。但是弗洛里小组里有化学家钱恩。他和同事研究出了两个关键。第一是要精确控制提纯过程中原液的酸碱度。第二,青霉素不耐高温,所以提炼过程一直要保持低温,就让原液在低温下慢慢挥发。十公斤的原液最后挥发到足够浓度时,得到的药液只够涂满一片指甲的。

搜了一下工艺流程,似乎最难的就是pH值控制和抽真空http://www.bolearn.com/read/07537d6529658af70ebd0782.html

提炼工艺过程

1.青霉素不稳定,遇酸、碱、热 分解失活 2.水溶液中不稳定,非极性溶剂 中稳定 3.易溶于有机溶剂,水中溶解度 很小 4.青霉素盐很稳定;降解产物具 有致敏性 5.防止降解,条件温和、快速。

预处理

青霉素的存在部位:发酵液 浓度较低:10-30Kg/M3 含有大量杂质:菌体细胞、核酸、杂蛋白 质、细胞壁多糖等、残留的培养基、色素、 盐离子、代谢产物等 目的:浓缩目的产物,去除大部分杂质, 改变发酵液的流变学特征,利于后续的分 离纯化过程。 预处理:发酵液加少量絮凝剂沉淀蛋白

过滤

鼓式真空过滤机过滤: 一次滤液:pH6.2-7.2,略浑,棕黄或绿色, 蛋白质含量0. 5-2.0%。 板框式过滤机过滤: 硫酸调节pH4.5-5.0,加入0.07%溴代十五烷 吡啶,0.07%硅藻土为助虑剂。 二次滤液:澄清透明,用于提取(收率90%)

溶剂萃取

原理: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 而霉素盐易溶于水。 萃取剂:青霉素分配系数高的有机溶剂。 工业上通常用:醋酸丁酯和醋酸戊酯。 除去蛋白质:加0.05-0.1%乳化剂PPB。 萃取:2-3次。

逆流萃取过程

正相萃取:酸化pH1.8-2.0,滤液:醋酸丁 酯=1:0.3,碟片式离心机分离(浓缩1.52.1) 反相萃取:pH6.8-7.4(磷酸盐、碳酸盐缓 冲液)。把青霉素从丁酯中提取到缓冲液 中。 反复萃取2-3次,达到结晶要求。 萃取条件:10℃下。萃取罐冷冻盐水冷却。

脱色

1.萃取液中 添加活性炭, 除去色素。 2.过滤,除 去活性炭。

结晶——直接结晶

加醋酸钠-乙醇溶液反应:得到结晶钠 盐。 加醋酸钾-乙醇溶液:得到青霉素钾盐。

薄膜蒸发工艺图

结晶——共沸蒸馏结晶

萃取液,再用0.5 M NaOH萃取pH6.4-6.8 下得到钠盐水浓缩液。加3-4倍体积丁醇, 16-26℃,真空0.67-1.3KPa)下蒸馏。 水和丁醇形成共沸物而蒸出。钠盐 结晶析出。结晶经过洗涤、干燥(60℃ 真空16h),磨粉,装桶,得到青霉素产 品。

我觉得从这个描述上来看难点一是分析试剂,二是抽真空设备。

杂质的问题不清楚,等专业人士指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