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111514 标准村

北朝旧贴 | winter_z | 共 15790 字 | 2016-12-07 | | 编辑本页

winter_z 于 2013-4-7 10:13:42 发表了:

出于吹牛的要求,在这里发送标准村的设定。

这个设定在今天的世界来说是邪恶的,不人道的,不过请大家带着批判的眼光看待,千万别往细处想

标准村——光明教-德隆体系的设定,是为了圈禁农民在固有土地上,尽量的减少其移动的机会。所以,村内必须具备足够的再生产资源,村庄建筑必须具备一定防御性(在东汉时期,村庄并非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当时的人们大多生活在独门独院里,类似今天的米国农场主)。但重要的是,这些村庄建筑必须无法抵抗光明教陆军小队(排)的进攻。


小钱钱 于 2013-4-7 10:15:42 发表了:

支持文总


winter_z 于 2013-4-7 10:35:21 发表了:

耕作村

村的建筑和耕地,大小为1350m*1350m

分为9*9共81个150m*150m的格子(含小路等等)。其中耕地分两部分,分别各有38个格子,每个格子里面约有2.2公顷土地,由村里的38户居民进行轮作(公平的分配的话,每家都应该有较远和较近的各一块地),一块种植粮食,另一块种植畜牧作物或青肥。

村庄本体在正中央,占用一个格子的空间。

实际上,是4排建筑物围起来的一个正方形。每侧墙像客家围楼一样同时也是村民住所,安排10户居民。有一条边的墙中间安排大门和村公所(神龛),占用约两户的位置

每个角有向外突出的角楼,主要起公共储存、瞭望、防御的作用。围起来的空场当然是水井谷场等所在。


海盗 于 2013-4-7 10:37:28 发表了:

我觉得可以建造“圈屋”类似于土楼或者阎老西建的驻军炮楼。

总高3层或者2层,层高2.1-2.5米,底座选在高地/台地上,边缘挖下去1-2米,总高就有6-10米,一楼窗户高3-4米,可以作为射击孔,楼上的窗户可以大一点,一层窗户以下拍土,有条件的覆砖石可以挡子弹或轻炮。

四面封闭,每面有一个角形突出,上面可以架一个3-4磅炮或者打字机,当然平时并不配备。

每面长度30-40米,分为6-8间房间,住人,向内的一面设楼道和楼梯,中间有个小空场。

每个圈屋有50-100个房间,可以住200-500人,一楼有公共厕所、水井、地窖,一二楼都有公共厨房。

小村只要修一个圈屋就可以,大村4个一组,间距10-20米作为道路,顶上用索桥或者吊桥或者飞索连接,便于人员转移。


winter_z 于 2013-4-7 10:38:24 发表了:

那么稍微计算一下可以知道,还有4块地去哪里了?这个就是安排村庄连接大路的路面,两侧安排铁匠铺子等等不适合放在村庄中的公共建筑(但这些不在战时保护之下)。

村庄的周边一般还应安排适当大小的山林,以便村庄取得燃料和种植经济作物所用。


winter_z 于 2013-4-7 10:45:23 发表了:

村民们

在足够平均的情况下,这个村庄里的居民应该符合60岁以下,每个年龄的男女都各有1-1.5个的情况,共计150人左右(根据现代加拿大那帮清教徒的安排,超过200人即应该分村——因村内事务已经难以协调了)。

在稳定的环境下,当然人口是逐渐增多的——在临高的体系下,这些多余的人员应该被运至元老院所安排的新区或工厂里面。至于神教体系,那就还是不提了吧


winter_z 于 2013-4-7 10:49:42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7 10:37

我觉得可以建造“圈屋”类似于土楼或者阎老西建的驻军炮楼。

总高3层或者2层,层高2.1-2.5米,底座选在高地 …

不要拿现在情况的村庄人数来判断


winter_z 于 2013-4-7 10:51:51 发表了:

畜牧村、经济作物村

其实神教体系的畜牧村是不负责生产粮食的。因为那是高度分工化的。他们的食物是由铁路补给的。

但临高体系可以考虑减小村民耕地,增加山林(草场)地。


winter_z 于 2013-4-7 11:01:25 发表了:

关于建筑的大小

这样大的村庄(每边150米),主要指的是村庄占用整体布局的格子大小。实际上考虑到护城河等设施,村庄是更加小些的。这种村子,主要用于生产而不是防御,所以必须在中心配备打谷场等——其实也是为路过的神教/伏波军休息所用。

在具备粮食库存和火枪的情况下,这种村庄几乎可以无限制的抵抗冷兵器游匪的攻击(村内场可以暂时种植)。在进驻了一个营队(最多)的近代化部队后,这个村庄就是任何土著势力均无法拔除的堡垒(如果他们居然没被这个营击溃的话)

至于厕所在哪里、对外的窗户该多大等等,我就不必细说了。


海盗 于 2013-4-7 13:33:24 发表了:

winter_z 发表于 2013-4-7 10:49

不要拿现在情况的村庄人数来判断

小村缩到单层,再小缩到周长20,15


itany 于 2013-4-7 13:41:1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13-4-7 13:42 编辑

海盗 发表于 2013-4-7 10:37

我觉得可以建造“圈屋”类似于土楼或者阎老西建的驻军炮楼。

总高3层或者2层,层高2.1-2.5米,底座选在高地 …

济州岛的村子要塞化干嘛呢?

李朝的军队明显就是成建制输出劳工。没有足够的外敌,也没有大股土匪。

要塞化只能鼓励分离倾向者对抗澳宋政府。


liutom 于 2013-4-7 14:50:55 发表了:

个人认为,村子还是大一些为好,将来总是要修公路和铁路的,太分散了不好弄。


itany 于 2013-4-7 16:08:38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13-4-7 16:09 编辑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14:50

个人认为,村子还是大一些为好,将来总是要修公路和铁路的,太分散了不好弄。

村子的物资运输压力不大,修铁路要赔死的。也就是耕种之前和收获之后需要运输农资和粮食。

用牲畜或者拖拉机拉车斗就可以解决了。

澳宋的铁路最多通到小县城就很不错了


liutom 于 2013-4-7 17:34:10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7 16:08

村子的物资运输压力不大,修铁路要赔死的。也就是耕种之前和收获之后需要运输农资和粮食。

用牲畜或者拖 …

你还建立在临高是个偏僻小县的概念上。

未来,临高是澳宋的神经中枢,核心堡垒,这意味着海南的人口会很快膨胀到200万以上,工业和军事、科技都会是澳宋最强大的地方。到那时候,海南无论是人口密度还是道路密度都会是全国第一的。


章草 于 2013-4-7 18:50:36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17:34

你还建立在临高是个偏僻小县的概念上。

未来,临高是澳宋的神经中枢,核心堡垒,这意味着海南的人口会很 …

海南本岛两千万,环雷州湾一个亿才够啊。这一个亿中抽出三千万做纯粹的工业人口才有可能达到二战战前科技水平。


海盗 于 2013-4-7 18:51:22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17:34

你还建立在临高是个偏僻小县的概念上。

未来,临高是澳宋的神经中枢,核心堡垒,这意味着海南的人口会很 …

海南的潜力有限, 估计到300万(现在1/3)之后, 工业重心就会外移, 不过海南会永远成为学术之都


捕鱼换酒 于 2013-4-7 19:10:10 发表了:

winter_z 发表于 2013-4-7 10:38

那么稍微计算一下可以知道,还有4块地去哪里了?这个就是安排村庄连接大路的路面,两侧安排铁匠铺子等等不适 …

安排山林?这是给进攻者提供攻城器材


kscnnacl 于 2013-4-7 19:35:1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17:34

你还建立在临高是个偏僻小县的概念上。

未来,临高是澳宋的神经中枢,核心堡垒,这意味着海南的人口会很 …

可以考虑作为一个圣地,

至于经济 行政 法律这种可以考虑另立…


kscnnacl 于 2013-4-7 19:35:43 发表了:

防御?里面全部用木材或者柱子之类的…到时候敢抵抗 放火烧


itany 于 2013-4-7 19:57:59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17:34

你还建立在临高是个偏僻小县的概念上。

未来,临高是澳宋的神经中枢,核心堡垒,这意味着海南的人口会很 …

等到进行大陆攻略之后肯定政权和主要产业都要迁走的

临高充其量就是延安罢了


knifers 于 2013-4-7 20:00:35 发表了:

看起来不错,有空我也画个3D效果图


ss5 于 2013-4-7 20:06:58 发表了:

北美拓殖用这个形式不错


liutom 于 2013-4-7 20:09:45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7 18:51

海南的潜力有限, 估计到300万(现在1/3)之后, 工业重心就会外移, 不过海南会永远成为学术之都

海南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它易守难攻,因此在元老院彻底控制大陆之前,海南会一直是澳宋的中心,也就是事实上的首都。

此外,在海南会建立临高的核心主力舰队,这只舰队的建造、维修、人员训练都要依托海南,是元老院的终极海上力量。临高还会有伏波军的各种军事院校,从士官到校级军官都会在海南训练,也就是说,伏波军的军事组织基础也在海南。再加上大图书馆和临高钢铁公司,临高总医院,各种学校和训练班。

总之,就算元老院占领了大陆,没个3-5年,临高这堆坛坛罐罐也搬不到未来的首都去。搬不过去,那临高就是事实上的首都。

就算将来建了新首都,临高也会是个核心堡垒,类似于首都备份的性质。


liutom 于 2013-4-7 20:14:11 发表了:

简单的说,除非能有一个新的钢铁公司能超越临高钢铁公司,否则临高就永远是澳宋的首都,钢铁,就是澳宋的脊梁和利爪。


章草 于 2013-4-7 20:41:16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20:14

简单的说,除非能有一个新的钢铁公司能超越临高钢铁公司,否则临高就永远是澳宋的首都,钢铁,就是澳宋的脊 …

从经济效益而言,重工业肯定要放在一起发展,因此只要元老院跟工业中心紧密结合到一起,那临高就不会发生内战(至少不会有大量破坏生产力的内战)。因此首都需要把政治和工业抓到一起。人口少的话可以吸引不同族裔的人进驻。如果领先300年的工业科技没办法吸引足够的人口(五千万以上),那就肯定没办法统治全球。多中心工业化必然会带来无休止的内战,导致无法跨过石化燃料结束前的生死线(甚至可能比现在的历史线还要糟糕)。尽管工业化要单中心,依然要保证其足够大,能够抵御千年一遇的自然灾害并恢复生产力。


liutom 于 2013-4-7 21:00:22 发表了:

章草 发表于 2013-4-7 20:41

从经济效益而言,重工业肯定要放在一起发展,因此只要元老院跟工业中心紧密结合到一起,那临高就不会发生 …

起码在短时间内,元老院必须保证一个核心堡垒,这个核心堡垒具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保证无论任何地方发生任何叛乱,从核心堡垒派出的部队都能毫不困难的消灭叛乱势力。

如果有超过一个核心堡垒,那就得冒其他核心堡垒叛乱的危险,而且一旦发生这种叛乱,都会使元老院遭受极为重大的损失,包括损失元老,损失精锐的核心部队,甚至堡垒自身受到攻击。


海盗 于 2013-4-8 00:29:54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7 20:09

海南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它易守难攻,因此在元老院彻底控制大陆之前,海南会一直是澳宋的中心,也就是事实上 …

煤钢联合体放在昌化堡, 然后修通昌化-临高-琼山铁路, 机械工业沿路布局, 这就是基本格局了, 没多大块地方.


isdily 于 2013-4-8 00:43:07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8 00:29

煤钢联合体放在昌化堡, 然后修通昌化-临高-琼山铁路, 机械工业沿路布局, 这就是基本格局了, 没多大块地方 …

好像有人提到海南积存不住水,在完成大量水库建设前,大规模发展工业有很大的瓶颈。


liutom 于 2013-4-8 00:55:50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8 00:29

煤钢联合体放在昌化堡, 然后修通昌化-临高-琼山铁路, 机械工业沿路布局, 这就是基本格局了, 没多大块地方 …

铁路先不用考虑了,现阶段修不起


bingbing304 于 2013-4-8 10:19:18 发表了:

标准村的战略背景是什么?  同等工业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绝对意识形态对立的文明冲突?临高属于后者,光宗教不够,新的腐朽生活方式才是洗脑利器。电影院比礼拜堂有用,自由集市比水泥围墙有用,面包马戏比机枪坦克有用。


winter_z 于 2013-4-8 10:24:24 发表了:

捕鱼换酒 发表于 2013-4-7 19:10

安排山林?这是给进攻者提供攻城器材

村落附近必须要有山林。不然村民无法生活。这些都是村子,必要时是可以损失的,土著军人也一样


海盗 于 2013-4-8 11:42:40 发表了:

liutom 发表于 2013-4-8 00:55

铁路先不用考虑了,现阶段修不起

得先修昌化到石碌的矿山线, 顺便本时空那条线一直就是窄轨, 似乎这两年刚改


海盗 于 2013-4-8 11:43:4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8 00:43

好像有人提到海南积存不住水,在完成大量水库建设前,大规模发展工业有很大的瓶颈。

石头孔多, 不过降水也大, 渗到地下的正好当饮用水


海盗 于 2013-4-8 11:44:40 发表了:

bingbing304 发表于 2013-4-8 10:19

标准村的战略背景是什么?  同等工业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绝对意识形态对立的文明冲突?临高属于后者,光宗 …

建立基层统治


itany 于 2013-4-8 12:30:27 发表了:

bingbing304 发表于 2013-4-8 10:19

标准村的战略背景是什么?  同等工业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绝对意识形态对立的文明冲突?临高属于后者,光宗 …

其实就是住瓦房、吃米饭、喝肉汤

这个水准已经妥妥的能拉到99%的人了


isdily 于 2013-4-8 12:48:26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8 11:42

得先修昌化到石碌的矿山线, 顺便本时空那条线一直就是窄轨, 似乎这两年刚改

昌化到石碌鬼子当年搞过,1年多前也为这个问题讨论很多次,鬼子当初是修到八所,搞个人工港的,其实他后来的方案是从石碌一路修到田独,这个才是最好的路线。

但是石碌-田独线路长,需要的时间多。


isdily 于 2013-4-8 12:49:18 发表了:

其实石碌没必要这么快开发,反正田独的矿石还能撑10年以上呢


liutom 于 2013-4-8 13:10:24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8 12:49

其实石碌没必要这么快开发,反正田独的矿石还能撑10年以上呢

何止10年呀


海盗 于 2013-4-8 14:07:35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8 12:48

昌化到石碌鬼子当年搞过,1年多前也为这个问题讨论很多次,鬼子当初是修到八所,搞个人工港的,其实他后来 …

修道田独将来可以,主要是从琼南运橡胶,把两个铁矿连起来没啥必要


海盗 于 2013-4-8 14:12:09 发表了:

isdily 发表于 2013-4-8 12:49

其实石碌没必要这么快开发,反正田独的矿石还能撑10年以上呢

海南岛的黑色金属矿山主要有田独铁矿和石碌铁矿。田独铁矿在清朝末年被当地人民发现,曾用土法开采。后来法国人曾在东矿体之山麓,打孔百尺,虽获矿苗,但未开采。石碌矿区首先发现的是铜矿,然后才发现铁矿。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开采。1935年,国民党广东省建设厅也曾派员到石碌勘查,虽也发现铁矿资源,但亦未开采。日本侵占海南岛后,就开始对石碌和田独铁矿进行掠夺性开采。 (一)石碌铁矿

    1939年2月,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海南岛后,为掠夺海南资源,随即派地质调查队和日窒海南资源调查队到石碌铁矿进行勘查。经查明石碌铁矿资源之丰富、品位之优良为各地所罕见。当时日本政府为了实现其“以战养战,就地供给”,征服中国,称霸世界的野心,立即授命日窒素肥料株式会社投资开发,开始准备对石碌铁矿的掠夺开采,制订出三期的掠夺计划。第一期年产铁矿石100万吨,第二期年产铁矿石200万吨,第三期年产铁矿石300万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的掠夺计划一直无法依期实现。从1939年动工至1945年投降时止,开采的规模及装备情况是:

    1、石碌矿山主要设备及建筑。采矿设备有K—120型3立方米电铲4台,K—50型1立方米电铲1台,06—1型穿孔机4台,各类凿岩机93台;运输设备有300匹马力捲扬机3台,80匹马力捲扬机2台,6千吨矿仓上部运输胶带4条(未完成),破碎厂以下运输胶带4条,汽油牵引车23台及载重2吨矿车等。破碎设备有未完成的破碎厂系统及安装好的圆锥破碎机1台。辅助生产设施有机械修理房、锻工房、铸造房、空压机房、化验室以及仓库等。

    2、码头、铁路设施。有八所港码头及卸矿装船设备,石碌至八所专用铁路52公里。

    3、动力设施。有东方县广坝7000千伏安水轮发电机厂房及全部输电设备。东方—石碌50公里66千伏的输电线路,66/3.3千伏降压变电所以及柴油发电机等。

    日本侵略者掠夺石碌铁矿资源,是以半机械化的生产方式进行的。主要开采北一主矿体下部坡积矿及北三坡积矿等几个水平。北一主矿体上部510米、400米、350米等几个水平仅开了路堑,未进行采矿。当时矿山运输系统大部分未建成,电铲仅用于开拓路堑及公路,采场矿石装车全部用矿工劳役完成。人力装车后用捲扬机及上部胶带运输机运往矿仓,再用火车牵引20吨矿车运往八所码头。

    日本侵略者为了加快掠夺海南岛的矿产资源,先后从上海、广州、香港、

    澳门、汕头、厦门等沦陷城市欺骗和暴力抓来学生、失业工人共68批,2万5千余人,加上海南当地劳工,共达4万余人,分别在矿山、电站(厂)、码头、铁路等处做苦工。一天要干9个小时以上的重活,稍休息一会就要遭到工头皮鞭毒打。每人每天只发4两饭团,住的是茅草房,穿的是麻包袋;病了看作是偷懒,不给饭吃,还遭毒打。染上传染病便活活烧死,逃跑抓回来有的立即枪毙,有的被毒打,施加电刑,灌水等。这样,在日本侵占海南的6年中,病死、饿死、打死、烧死、活埋、逃跑的工人不计其数,到日本投降时,仅幸存5803人。

    日本掠夺石碌铁矿工程于1941年投产,至1944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海上交通阻塞而停产。 日本在石碌铁矿开采和外运矿石统计表

| 年度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合计 |

| 采矿量(吨) | 5000 | 95724 | 393553 | 200997 | 695274 |

| 掠夺走矿量(吨) | 1620 | 96690 | 397855 | 198780 | 694945 |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石碌铁矿由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接收。1945年12月成立资源委员会海南矿电业接办代表办公处,1946年8月,资源委员会海南铁矿筹备处成立。但从接收到1950年国民党溃逃的6年时间,一直没有恢复生产。他们接收后,把日本侵占时期幸存的5000多工人大部分遣散,小部分抓去当兵,只留下田独铁矿600多人,石碌铁矿320多人,作为所谓停产保管人员。1946年9月7日和14日2次强台风,袭击石碌、八所地区,房屋、仓库、厂房、电杆等设施倒塌过半,石八铁路路基、涵洞多被山洪冲毁,叉河铁桥17座桥墩被冲垮,铁路交通断绝。东方水电站水渠堤岸被冲毁,机组淹没,中止发电。工人不发工资,开始只发生活费和每天9两米,后因粮食断运,仅以瓜菜充饥。当时矿山设备、仓库物资被盗严重。虽然成立了矿警队,但矿警队与官商串通一气,明偷暗盗连续不断。特别是1949年8月间,国民党政府即将灭亡,他们更加肆无忌惮,盗窃仓库物资,窃卸机器设备,用牛车运往各地贩卖。

    1950年4月13日,解放军琼崖纵队约3000余人,为配合大部队渡海作战,转战石碌,住宿一夜。次日清晨离矿后,国民党军队潜入纵火,焚烧仓库、机械厂、空压机房、发电所和职工宿舍等,使矿区变成了一片废墟。他们还在八所码头、卸矿栈桥等处安放了炸药;幸亏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动迅速,于5月1日凌晨赶到,才免遭破坏。 (二)田独铁矿

    日本军队占领海南岛后,日本政府即派海军特务部北浦大佐,带领地质及工程人员到田独矿区进行调查。发现田独铁矿资源后,又派石原株式会社技师松山详加复勘。勘查结果估计储量150万吨,虽然储量不大,但质量之优,不可多得。因此,日本政府便授命石原株式会社投资开发,先后分三期进行掠夺开采。

    第一期,是从1939年2月至1940年6月。原计划年产30万吨,实际年产只有169599吨,仅占计划的56.5%。当时只有简单的机械设备,如采矿使用小型凿岩机,运输采用10吨小轨车拉2吨小矿车;其余大量的工作,都是靠人工作业。

    第二期,是从1940年6月至1941年9月。计划年产60万吨,实际只达到计划的56%。在这期间,增加一些运输设备和矿山建筑工程设施,如皮带运输设备和万吨矿仓等,但生产仍以人工为主。

    第三期是从1942年至1943年3月。日本政府由于当时侵略战争所引起的经济衰竭急待补充,更加紧了对田独铁矿资源的掠夺。计划年产120万吨,但实际年产只达到计划的76.5%。在这期间,增加0.5立方米电铲5台,推土机7台,采场至万吨矿仓全部改用胶带运输机,矿仓至码头改为38吨火车牵引矿车运矿。

    日本掠夺田独铁矿资源,从1940年开始,直至1944年因盟军飞机封锁海域而停产。 日本侵华时期田独铁矿开采和外运矿石统计表

| 年度 | 1941 | 1941 | 1942 | 1943 | 1944 | 合计 |

| 采矿量(吨) | 169599 | 355921 | 893824 | 918511 | 353777 | 2691632 |

| 掠夺走矿量(吨) | 169063 | 355609 | 884329 | 918352 | 306276 | 2633629 |

    1945年冬,田独铁矿由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接收,后成立海南铁矿筹备处,进行筹备、修复工作。1948年正式成立海南铁矿局,下辖田独、石碌2个铁矿。田独铁矿于1947年开始运出日寇遗下的铁矿石,1948年正式复工开采,至1950年4月共生产铁矿石52万吨。 国民党接收时期田独铁矿开采、外运矿石统计表

| 年度 | 采矿量(吨) | 运出量(吨) | 说明 |

| 1947 | | 4016 | 输出矿石是卖给台湾钢铁机械公司和香港联华公司。

1947年运出的是日本侵占时期的存矿。 |

| 1948 | 257200 | 293082 |

| 1949 | 206950 | 250464 |

| 1950 | 58000 | 30972 |

| 合计 | 522150 | 578359 |

    海南铁矿局田独铁矿,实有职工600多人。由于当时通货膨胀,工人生活困苦,加上不及时发工资,工人于1948年下半年进行全矿性罢工,包围了副局长(兼矿长)孙怀义办公室,孙被迫以黄金、港币发放工资,工人罢工胜利。

    1950年4月,海南解放前夕,国民党进行破坏,放火焚烧中间站(田独至安由码头铁路中间站)、发电站、卸矿栈桥、空压机房、机修厂、修钎机房和材料仓库。还在码头和装矿机安放了炸药,准备撤离后用军舰开炮炸毁,幸亏中国人民解放军赶到,才保存下来。 二、新中国成立后矿山的发展

    1950年5月1日,海南岛解放。6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口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了田独铁矿和石碌铁矿保管处。10月,划归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管辖。 (一)田独铁矿

    1950年10月,开始对田独铁矿各项工程设施进行修复工作。经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修复了被焚烧的宿舍、厂房、发电厂、桥梁、输电线路、各种设备和港口码头。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海路运输中断,只好停产保管,因此,成立了田独铁矿保管处。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好转,根据国家经济建设需要,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于1952年4日决定,撤销田独铁矿保管处,成立华中钢铁公司中南第一铁矿,要求尽快恢复矿山生产。

    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作,不仅修复了矿山的旧厂房、旧设备,而且增加了1.25立方米油铲和推土机等新设备,田独铁矿于1953年2月正式投产。1954年,贯彻冶金部华南局会议精神,实行矿长负责制,建立了以矿长为首的生产指挥系统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由于加强了管理,干部深入现场,工人积极性提高,生产持续增长。1954年生产富铁矿石43万吨,1955年提高到64万吨。矿石成本从1954年的6.57元/吨降到4.94元/吨,受到冶金部的表扬。为提高矿山机械化程度,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1955年采场矿石运输改为溜井,1956年采场下部矿石提升改用捲扬机,取代了工人推车和皮带运输。田独铁矿从1953年2月投产,到1960年6月开采完毕,年年提前超额完成国家生产计划,为国家提供优质铁矿石303.98万吨,累计实现利润3597万元。 (二)石碌铁矿

    由于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接收后遭到严重盗窃和2次强台风的袭击,以及国民党溃逃时的严重破坏,矿山一片荒凉,要在短期内恢复矿山生产非常困难。因此,中南军政委员会工业部指示,石碌铁矿实行保管,成立石碌保管处。

    1952年冬,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决定开发石碌铁矿。次年初,中南地质局派410队到石碌矿区开展地质普查工作,先后对石碌岭及其周围进行了几年的勘查。除查明北一主矿体的地质矿产资源外,还发现主矿体附近的枫树下、枫树顶、石灰坑以及保秀、正美等矿体,扩大了石碌矿藏的储量和范围,为石碌铁矿的大规模开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经过各方面的充分准备,石碌铁矿于1956年1月开始了规模巨大的建设工程,其建设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恢复建设工程(1956年1月—1958年6月),设计年产铁矿石110万吨,总投资3547.61万元。主要工程项目有:

    1、新建与修复矿山采运工程。

    2、修复石碌——八所专用铁路,全长52公里,新建大桥3座,修好全部机车,在矿山投产前竣工通车。

    3、修复东方水电站。

    4、新建和修复石碌、八所各种机电修理设施。

    5、修复和扩建八所码头。

    6、修复生产和生活用水工程。

    7、新建公路17公里。

    8、新建通讯线路86公里。

    第二期建设工程(1958年7月—1971年12月)设计年产铁矿石270吨,总投资7736.08万元。主要建设工程项目有:

    1、510米水平至400米水平平洞溜槽及溜井工程。

    2、北一主矿体剥离工程。

    3、矿碎厂及平炉矿筛分工程,西胶带系统扩建胶带1623米。

    4、北一主矿体至枫树下矿区铁路运输线(轨距1067毫米)以及枫树下矿体开拓工程。

    5、新建1500千瓦火力发电站1座,新建生产能力50立方米/小时的氧气厂1座。

    6、新建钢铁、铜矿、水泥厂、耐火材料车间等工程。

    7、400米水平电机车摩电线路及牵引变电站工程。

    8、400米水平至215米水平箕斗工程。

    9、矿山公路及民用建筑工程。

    10、新建石碌机修总厂工程。

    第三期扩建工程(1972年—1985年)。将年采矿能力从原来的270万吨扩大到460万吨,总投资1.98亿元。主要工程项目有采矿及配套工程、选矿工程、富粉溢流回收工程、红旗尾矿坝工程以及北一矿体240米深部开拓工程。1970年开始购置采运设备,1974年主体工程开工,1986年全部完工。

    海南铁矿经过三期建设和扩建,已建成年产460万吨铁矿石生产规模。

    海南铁矿1957年投产以来,先后对北一、枫树下、南六、枫树顶、石灰坑、西二、正美三等原生矿体以及北一、北三、北西等坡积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采。目前主要开采北一、南六和枫树下三个矿体。

    海南铁矿技术装备水平随着生产发展逐步提高。

    穿孔设备。50年代用手持风钻掘进爆破洞室,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使用冲击式穿孔机,效率均低。从1976年开始对穿孔机进行更新改造,先后购置了9台QZ—250型潜孔钻机,并组织专业队伍对该机性能进行试验改造。1980淘汰了冲击式穿孔机,全部使用潜孔钻机,穿孔效率大幅度提高。1985年平均台年效率达15205米。从此结束了海南铁矿长期以来穿孔工作落后的局面,大大地促进了矿山生产的发展。

    爆破技术。1974年以前采用单排、多排齐发爆破。1974年开始试验、推广多排微差爆破。1978年起临近边坡的爆破,采用预裂爆破。1980年后推广多排微差挤压爆破。

    爆破材料。长期使用硝铵炸药,电雷管起爆(二次爆破用火雷管)。为降低生产成本,1965年自制铵油炸药。随着矿山生产发展,采场下降,爆破孔积水。为解决炸药防水问题,1977年在北京矿冶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指导下,自制加工设备,筹建年产浆状炸药3000吨的加工厂。同年投产,生产浆状炸药242吨,黑梯起爆药柱8吨。由于原厂址不适应生产需要,1978年投资150万元筹建新厂,1981年9月竣工投产。1982年向长沙矿山研究院购买专利技术,并由该院提供成套设备,利用原气流工艺厂房进行改造安装设备,研制乳化炸药。1983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年产量可达700吨。为防止发生早爆事故(过去使用电雷管起爆,曾发生由于杂散电流引起的早爆事故),1981年起使用非电塑料导爆管起爆。

    铲装设备。1965年前使用0.5—3立方米电铲,1965年后逐步使用4—4.6立方米电铲,更新小容积电铲。1975年后,主要采场北一矿体中部各台阶,全部使用4—4.6立方米电铲生产。

    运输设备。北一矿体上部(460米—412米)运输,铺设762毫米轨距窄轨铁路,使用14吨电机车牵引3.5吨自卸矿车。该运输系统于1973年结束。中部(400米—240米)运输,铺设1435毫米轨距的准轨铁路,1965年底建成,1966年7月1日投产。使用80—100吨电机车牵引60吨自卸矿车。中部铁路是海南铁矿的主要运输系统,担负全矿采剥运输量的80%以上。设计年运输能力1200万吨,1985年实际运输能力达1154.32万吨,部分剥离运输由汽车来完成。60年代使用3.5吨解放牌翻斗汽车,1971年开始使用捷克T—138型12吨自卸汽车,1973年使用捷克T—138型15吨自卸汽车,1982年开始使用苏制别拉斯27吨自卸汽车和日产自卸汽车。

    铁矿石筛选。1957年建成粗碎生产线,工艺流程简单,设备陈旧,产品单一,年产铁矿石110万吨。1965年建成2个粗碎洗矿筛分系统生产线,生产规模为270万吨/年,生产平炉块矿、高炉块矿及粉矿。1966年中破碎系统开始试产高炉子规格矿,1976年后经过3次较大的改造扩建。1980年中、细碎新建工程竣工投产,1982年粗碎工程完成投产,构成具有3段开路破碎、洗矿、筛分的工艺流程,可以生产平炉块矿、高炉规格矿、粉矿等,年产规模360万吨。1983年下半年动工兴建贫矿、高硫矿选矿厂,1986年建成。设计年处理矿石100—110万吨。1984年4月建成富粉溢流选矿厂,每年从丢失的溢流粉矿中回收精矿粉15—20万吨,同时把粉矿品位从原来的49%提高到55%左右。

    为回收与铁矿共生的铜、钴矿,海南铁矿1973年春动工建设有色选厂。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的影响,1978年10月主体工程才竣工,1979年5月1日正式投产。设计规模日选600吨,年处理量20万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南铁矿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从学首钢、落实经济责任制入手,进行了企业五项工作整顿,使矿山生产迅速发展,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2年多项技术经济指标创造了本企业历史最高水平,八项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全国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资金利润率,全国先进水平是24%,海南铁矿为53.63%;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全国先进水平是90—127天,海南铁矿为84天;全员劳动生产率,全国先进水平是10981元/人年,海南铁矿为12078元/人年;露天采场采剥计划执行率,全国先进水平是90%,海南铁矿为96%;矿石贫化率,全国先进水平是3.5%以下,海南铁矿为3.19%;二级矿量,部颁标准是1.5—3年,海南铁矿为4.53年;部控设备完好率,冶金系统先进水平是90%以上,海南铁矿为92.8%;千人负伤率全国同类矿山先进水平是0.715‰,海南铁矿为0.65‰。至1985年提前超额完成了“六五”计划各项生产经济指标。

    “六五”时期海南铁矿工业总产值计划4.13亿元,实际完成5.04亿元,完成计划的121.8%,比“五五”时期提高23.8%;采剥总量计划6584万吨,实际完成7072万吨,完成计划的107.42%,比“五五”时期提高8.45%;铁矿石计划1800万吨,实际完成1950万吨,完成计划的108.35%,比“五五”时期提高11.18%;全员劳动生产率实际完成12447元/人年,比“五五”时期提高14.6%;利税总额计划2.29亿元,实际完成3.14亿元,完成计划的136.9%,比“五五”时期提高62.81%;上缴利税计划1.81亿元,实际完成2.06亿元,完成国家计划的113.46%,比“五五”时期提高10.77%;其它各项指标都比“五五”时期取得了较大的增长。1985年,工业总产值1.07亿元,采矿408万吨,实现利税8100万元。海南铁矿(石碌)自1957年投产以来,较好地完成铁矿石生产任务,至1985年末累计为国家提供优质铁矿石5983万吨,分别销售给武钢、湘钢、上钢、包钢、鞍钢、太钢、水钢等72家用户,为发展中国钢铁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海盗 于 2013-4-8 14:15:14 发表了:

上面田独铁矿的数据:263+52+304=619万吨。


winter_z 于 2013-4-8 18:28:58 发表了:

标准村的目的:

首先,标准村主要是应对光明教体型的超稳定模型,不是完全针对临高体系的

其次,即使在临高体系下,标准村的状况不正是对绝大多数土著的号召么?更不必说每个标准村每年都能提供数吨粮食和一两名输出人员,解决退役人员的去处,还能充当沿途的驿站、控制相当大地块。砸烂宗族的作用就更不要说了:再大的宗族就是这150人嘛。一段时间后村里有话事权的肯定是退役伏波军人或老工人。

另外多个标准村合理拉开间距的话,可以让当地完全处于控制下。稍大的非体系内土著团体均无法通过和生存。而即使在没有铁路的支持下,通过一连串间距2-3公里的标准村,可以每小时一个陆军连队和明天4个营的速度调集部队,并能确保士兵充分体力和补给


sailor 于 2013-4-9 17:34:49 发表了:

每个村也就是一个加强连。。。强烈要求把支部建在村上。。要不然建个光明教教堂。。。


sailor 于 2013-4-9 18:13:24 发表了:

bingbing304 发表于 2013-4-8 10:19

标准村的战略背景是什么?  同等工业国支持的反政府武装?绝对意识形态对立的文明冲突?临高属于后者,光宗 …

新旧帝国主义不存在意识形态上的绝对对立,两种文明的非对称性体现在满足自我需求和寻求对外扩张的区别之上。。

本着“先进就会挨打”的危机意识,把标准村建设成为缺少“自由市集”的“水泥围墙”体现了“组织化”的原则。。

腐朽的生活方式是给敌人准备的,电影院和礼拜堂则是一回事,是枪炮的补充,现阶段任何反对军国主义的思想情感都是危险极大要不得的。。

怎么没有人说这个标准村有点像监狱呢,我认为监狱就很好,前边我说过坐牢也能够让人产生归属感,而且这个“围墙”还能让人产生安全感,好得很嘛。。很人性化嘛,这就是具体的人性,在具体的人性面前抽象的人性是站不住脚的。。。


winter_z 于 2013-4-9 20:50:27 发表了:

sailor 发表于 2013-4-9 17:34

每个村也就是一个加强连。。。强烈要求把支部建在村上。。要不然建个光明教教堂。。。

原设计里面,村大门旁就是神殿

当然也应该是祠堂之类用途


winter_z 于 2013-4-9 21:10:02 发表了:

标准村不需要自由市集

每个标准村应该有一份上级发的目录(要用公粮抵扣印刷分发费用的),里面列举可提供的各种工业品。村民可以攒钱(用村子的各种作物、牲畜、手工艺品换点券)定时提交订单。

这样,大多数原本毫无消费力的底层土著,一下子就变成工业品消费者和材料提供者,彻底融入在临高体系内

并且明确的形成一种大院人士的心态,和其他土著就再也不一样了


winter_z 于 2013-4-9 21:14:05 发表了:

sailor 发表于 2013-4-9 18:13

新旧帝国主义不存在意识形态上的绝对对立,两种文明的非对称性体现在满足自我需求和寻求对外扩张的区别之 …

当然是监狱

不过原来绝大多数土著也不会离开自己出生地点多远的

光明教体系中,标准村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分别培养纯种人,用于给俺提供各种标准的mm


winter_z 于 2013-4-9 21:40:29 发表了:

沿某种交通道线状延伸的标准村网络(5-10层几十公里宽),可以割断甚至包围有些帝国呢。举例,沿长江两岸的标准村足可以切断明帝国

另外,“可以用农产品而不是白银轻易交换临高货”,想想!标准村点券就是外汇券


蛇语者 于 2013-4-9 22:26:21 发表了:

cun.jpg(99.74 KB, 下载次数: 0)

2013-4-9 22:25 上传

看完更新里标准村的内容,画了个草图。中间的空场面积够大的,100米乘100米的面积呢。


winter_z 于 2013-4-9 22:47:24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winter_z 于 2013-4-9 22:49 编辑

蛇语者 发表于 2013-4-9 22:26

看完更新里标准村的内容,画了个草图。中间的空场面积够大的,100米乘100米的面积呢。

你第二图接近正确,但四角不一定要突出那么多。中间场地大些好:想想用途嘛

第一图有问题。bed应该是占据了一侧的36-38位置:要通向村外的大道(假设大门开在c格方向)嘛

而且,如果上半部分是从外向内排号,下半部分就必须从内向外排号。不然会有人一直能耕种内侧而其他人只能耕种外侧地块


海盗 于 2013-4-9 23:54:42 发表了:

蛇语者 发表于 2013-4-9 22:26

看完更新里标准村的内容,画了个草图。中间的空场面积够大的,100米乘100米的面积呢。

房子太大了,10x10一个,那年头建这么大单体建筑放大明朝都可以算僭越杀头了


蛇语者 于 2013-4-10 00:09:34 发表了:

winter_z 发表于 2013-4-9 22:47

你第二图接近正确,但四角不一定要突出那么多。中间场地大些好:想想用途嘛

第一图有问题。bed应该是占 …

cun2.jpg(67.81 KB, 下载次数: 0)

2013-4-10 00:08 上传

这样呢?按门牌号分配地,亮绿色和暗绿色两块地,总有一块较远,一块较近,或两块都不远不近,总路程是相当的。


winter_z 于 2013-4-10 00:25:51 发表了:

蛇语者 发表于 2013-4-10 00:09

这样呢?按门牌号分配地,亮绿色和暗绿色两块地,总有一块较远,一块较近,或两块都不远不近,总路程是 …

我的想法是左右分两半。路(你图上是白色)对面交错分。你看看是否就更加好排些了?


winter_z 于 2013-4-10 00:31:35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9 23:54

房子太大了,10x10一个,那年头建这么大单体建筑放大明朝都可以算僭越杀头了

咱们就别担心这个了

村民要储存粮食柴火养各种动物还有子女,这个面积不算大了。没说不可以可以隔开几间。这是按一户大约4人计算的

普通土著房子可能不大,但院子一般不小的

另外你贴的无关内容真占地方


蛇语者 于 2013-4-10 00:44:09 发表了:

winter_z 发表于 2013-4-10 00:25

我的想法是左右分两半。路(你图上是白色)对面交错分。你看看是否就更加好排些了?

cun2.jpg(66.54 KB, 下载次数: 0)

2013-4-10 00:43 上传

照你说的,这样基本上平衡了,不过算法变成了每户在亮绿和暗绿各选一块地,两块地数字的合必须是39。


winter_z 于 2013-4-10 07:06:01 发表了:

蛇语者 发表于 2013-4-10 00:44

照你说的,这样基本上平衡了,不过算法变成了每户在亮绿和暗绿各选一块地,两块地数字的合必须是39。 …

大致就是这样子了。


海盗 于 2013-4-10 09:19:06 发表了:

winter_z 发表于 2013-4-10 00:31

咱们就别担心这个了

村民要储存粮食柴火养各种动物还有子女,这个面积不算大了。没说不可以可以隔开几间 …

人均居住面积能做到8平米就已经很牛叉了,苏联到完蛋的时候也就19,厕所都是独立的了. 如果是2层的话5人一户就是差不多4x5米规格。太大尺寸需要长木材,长木材不好找也不好运,现在木材市场卖的原木大部分是4米的,当然每家前面有个院子没问题。


不卖国家宋子文 于 2013-4-10 10:07:20 发表了:

文总,标准村的人口计量单位前后不统一啊,前面设计耕地和房屋的时候用的是户数,到最后总人口就变成人数了。我觉得还是用户数比较合适,规定一户的标准为:带着未成年孩子的夫妻、带着未成年孩子的单亲家庭、没有孩子(或孩子都已成年)的夫妻、单身。

另外,村庄要塞化在边疆地和长期开展治安战地区有必要,济州岛这种一两年里就完全会在元老院治下的地方真的有必要村庄要塞化么?这样搞人力物力成本很大的


海盗 于 2013-4-10 10:27:31 发表了:

不卖国家宋子文 发表于 2013-4-10 10:07

文总,标准村的人口计量单位前后不统一啊,前面设计耕地和房屋的时候用的是户数,到最后总人口就变成人数了 …

文总的核心就是每个村150个成年人,这个是一个人能保持交往的最大数,150个成年人以内的村子所有人都很熟,就不会闹出第二级结构——比如宗族来,顶多一村一个宗族,同时没有二级结构也就没有跨结构的统治者,大体上就是无害的社区自治。


knower 于 2013-4-10 10:43:31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10 10:27

文总的核心就是每个村150个成年人,这个是一个人能保持交往的最大数,150个成年人以内的村子所有人都很熟 …

38户150个成年人,平均每户4人了,太多了吧,应该鼓励分家,每户2.5个成年人左右(1户生6个孩子,3男3女,成年后3男分为3家,娶3妻,3女外嫁,父母随其中1个儿子居住,共3家8个成年人,平均每户2.67个成年人)


schutzstaffel 于 2013-4-10 11:17:16 发表了:

kscnnacl 发表于 2013-4-7 19:35

可以考虑作为一个圣地,

至于经济 行政 法律这种可以考虑另立…

圣地改选在澳洲才对啊,然后还都开封


winter_z 于 2013-4-10 12:23:5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winter_z 于 2013-4-10 12:29 编辑

不卖国家宋子文 发表于 2013-4-10 10:07

文总,标准村的人口计量单位前后不统一啊,前面设计耕地和房屋的时候用的是户数,到最后总人口就变成人数了 …

150人包括男女老少。

即使是岛屿,也需要有一定的防御,这正是减少日常维持费的方法


winter_z 于 2013-4-10 12:24:57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10 10:27

文总的核心就是每个村150个成年人,这个是一个人能保持交往的最大数,150个成年人以内的村子所有人都很熟 …

我没说成人


winter_z 于 2013-4-10 12:26:31 发表了:

knower 发表于 2013-4-10 10:43

38户150个成年人,平均每户4人了,太多了吧,应该鼓励分家,每户2.5个成年人左右(1户生6个孩子,3男3女, …

不是成人。过多的成人就要离开村子了


不卖国家宋子文 于 2013-4-10 12:26:53 发表了:

winter_z 发表于 2013-4-10 12:23

150人包括男女老少。

我的意思是统一统计口径啊


winter_z 于 2013-4-10 12:32:14 发表了:

不卖国家宋子文 发表于 2013-4-10 12:26

我的意思是统一统计口径啊

150人是平均指标,有浮动的

38户是建筑规范,两者不是一个概念


海盗 于 2013-4-10 22:11:11 发表了:

winter_z 发表于 2013-4-10 12:24

我没说成人

未成年人没法算啊, 一年生一个几年就爆棚了


winter_z 于 2013-4-10 22:14:45 发表了:

海盗 发表于 2013-4-10 22:11

未成年人没法算啊, 一年生一个几年就爆棚了

我们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多么高的医疗条件的。所以,成活率没那么高

另外临高正需求大量少年少女


海盗 于 2013-4-10 22:20:53 发表了:

knower 发表于 2013-4-10 10:43

38户150个成年人,平均每户4人了,太多了吧,应该鼓励分家,每户2.5个成年人左右(1户生6个孩子,3男3女, …

古时候没有保险套, 不饿死就得生, 你也不能把人家未成年子女收缴了


itany 于 2013-4-10 22:23:09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itany 于 2013-4-10 22:23 编辑

海盗 发表于 2013-4-10 22:20

古时候没有保险套, 不饿死就得生, 你也不能把人家未成年子女收缴了

当然可以收缴,统一教育,集体宿舍,直接转化为新市民了

农村的住宿制学校本来就是“收缴”少年的么


海盗 于 2013-4-10 22:24:50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4-10 22:23

当然可以收缴,统一教育,集体宿舍,直接转化为新市民了

农村的住宿制学校本来就是“收缴”少年的么

卖是一回事, 收是另一回事


xuelindiao 于 2016-12-7 06:48:36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xuelindiao 于 2016-12-7 07:07 编辑 http://tieba.baidu.com/p/4873111198?share=9105&fr=share

80楼后

贴吧社区 tianlu岁月  开始做 标准村 景观设计图纸,文总能否亲自去指导、沟通一下具体细节!

先转来两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