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25-106235 古典前装滑膛炮炮架。

北朝旧贴 | duofu1973 | 共 1740 字 | 2013-03-21 | | 编辑本页

duofu1973 于 2013-3-14 12:55:40 发表了:

资料都来自刘鸿亮先生的《鸦片战争中的中英船炮比较》(推荐一下)

拿破仑战争以后,欧洲前装滑膛火炮算是倒了顶峰。大炮装在铁质轴杆和大直径车轮的炮架上。陆军可以在崎岖不平的道路快速移动。炮架零件公差很小。炮架部件结实。可以经得起火炮发射的震动冲击。到了目的地,大炮在炮车上直接射击。这是临高火炮的性能标准。

中国的炮车,笨滞艰涩,旋转不能如意,且系寻常杂木,木性松脆,一经发射榫缝开裂,既难取准,又不能再行释放。炮车上演放,以致火药铅丸未能远及百步,今将炮位安放在地施放,群子远及百步之外,俱能中牌。所以中国炮车和欧洲炮车不一样的用途在于运输工具,到了目的地要架设炮台。

所以,当时东亚的土著炮兵射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用不结实的炮车慢慢把火炮运到目的地,绝对不能像拿破仑炮兵一样快跑。到了地方,要挖土,最好还有砖石,构筑炮台,然后在没有滑轮组的条件下,纯用人力、畜力把大炮从炮车运到炮台上,这样才能射击。

这个过程需要几个时辰,甚至几天时间。

所以,毛承禄安全架好炮,开炮这个过程很奇怪。

孔有德架炮速度超快,正常人反应不过来????这是不可能的。临高指挥官看着毛承禄几天时间从容构筑炮台,不作任何措施????这个,这个,这也太有男人气概吧。不愧是五百众,人人废柴。


itany 于 2013-3-14 13:15:18 发表了:

毛承禄用的是西式火炮吧,反正都是孙元化搞来的,总比土造的先进吧


duofu1973 于 2013-3-14 13:24:49 发表了:

itany 发表于 2013-3-14 13:15

毛承禄用的是西式火炮吧,反正都是孙元化搞来的,总比土造的先进吧

中国的炮车,笨滞艰涩,旋转不能如意,且系寻常杂木,木性松脆,一经发射榫缝开裂,既难取准,又不能再行释放。炮车上演放,以致火药铅丸未能远及百步,今将炮位安放在地施放,群子远及百步之外,俱能中牌。==========这些也不是中式炮。而是英国前装加农炮。明末以后哪里还有中式炮?都是西式。都是当时人对炮架的具体描述。

中国人不是不知道炮架的重要,制造起来也没有技术门槛。但是在中国士兵地位不高,武器凑合来,官员还要克扣银子层层扒皮。所以就是对付。


duofu1973 于 2013-3-14 13:31:24 发表了:

明末的《火攻挈要》对炮车的作用有正确的描述,关键是谁会花钱去办。


wanghrobin 于 2013-3-15 09:15:06 发表了:

这老人家在扯。

中国火炮的炮架的形制从明末开始就是当时欧洲的舰炮和海岸炮的炮车型四轮炮架。所以才会运动不便。然后由于选材的问题导致炮车强度不足。另外对于炮车用铁件补强连接部分这一点掌握得也不够。

但是如果是孙元化请的西班牙(葡萄牙?)教官,那么有可能他们也基本掌握了两轮野战炮车的技术。


海盗 于 2013-3-15 12:48:09 发表了:

同时期用的是三轮炮架吧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3-19 17:25:08 发表了:

wanghrobin 发表于 2013-3-15 09:15

这老人家在扯。

中国火炮的炮架的形制从明末开始就是当时欧洲的舰炮和海岸炮的炮车型四轮炮架。所以才会运 …

红夷大炮这个级别,跟野战炮……差距真有点大


wanghrobin 于 2013-3-19 22:03:02 发表了:

国之柱石数王振 发表于 2013-3-19 17:25

红夷大炮这个级别,跟野战炮……差距真有点大

红衣大炮也不过是18磅长炮而已。现在看来还是没有掌握两轮炮架的技术。因此运输困难,使用时也类似舰炮需要时间来建立预设阵地。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3-20 01:04:13 发表了:

本帖最后由 国之柱石数王振 于 2013-3-20 01:08 编辑

wanghrobin 发表于 2013-3-19 22:03

红衣大炮也不过是18磅长炮而已。现在看来还是没有掌握两轮炮架的技术。因此运输困难,使用时也类似舰炮 …

两轮炮架,跟野战机动关系没多大,至关重要的是前车而不是两轮炮架……野战炮是用带有前车的炮架,用多马软式马具拖曳,才能有机动性。欧洲的重炮一般都没有前车这玩意,很多时候运输还是干脆用两个马车把炮管架起来,炮架则单独运输的方式,慢得很,而且到地方还要组装


petrus 于 2013-3-20 11:07:38 发表了:

皇朝礼器图说上已经全是西式炮架了,因为我朝也没有前车,所以是西式炮架式的三轮或四轮炮车


duofu1973 于 2013-3-21 21:10:31 发表了:

但是如果是孙元化请的西班牙(葡萄牙?)教官,那么有可能他们也基本掌握了两轮野战炮车的技术。

==============掌握技术和实际投入生产使用是两回事。前面说了火攻挈要》对炮车的作用有正确的描述。说明明末的军事达人明白炮架的重要性,估计也懂得生产,关键是谁出钱?谁制造?

炮架技术门槛不高,但是需要花真金白银制造。你能指望损公肥私,使劲往自己兜里揣钱的官员给足够的金钱制造炮架?炮架需要公差小,部件加工精密,结实。你能指望比军户过的还惨的工匠用心思制造炮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