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战歌(七)

临高启明外传 | 聂义峰 | 约 4492 字 | 编辑本页

马袅要塞西部堡,军务总部大楼,总参谋部电讯室。从琼南战役正式开始到今天,这里没有一天不是人来人往,没有一夜不是灯火通明。一部部电台不停地唱着各自的调儿,带来各条战线的信息,一条接一条捷报让报务员在接收电报时都能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总的来说,就像去年的夏季觉醒和珠江口讨伐两次战役一样,作为“第二次反围剿”收官之作的琼南战役,虽也有些磕磕绊绊,但总得来说十分顺利,一路都是高歌猛进——得益于明军的内讧,海军第三远征队没进行什么战斗就拿下了核心目标崖州,拿了一个开门红。接着海军第三远征队和陆军第二营奇袭陵水,又是一个兵不血刃拿下县城。在南线大打出手的同时,东线的陆军南下支队在卢峰的指挥下,除了在文昌清澜所开了两炮吓唬人外,一路上几乎就是和平换防一般,连克乐会、会同。接着南线伏波军再次发动强行军绝技,一夜之间就兵临万州城下,万州守军甚至都没来得及退进城里就被直插城门的海兵给堵在了外面——1631 年 3 月 5 日,被包围在万州城下的明军全部投降,琼南七州县最后一个城池和平解放。

“打得漂亮,这几个孩子,打得漂亮!”何鸣看着总参的报告不禁拍桌子叫好,这么个打法才是他熟悉的、符合复转军人派审美的打法,何鸣等复转军人派的潜意识里仍然喜欢旧时空从他们当兵第一天起就学习的 PLA 铁脚板原则。

“没错,不管是海军还是陆军,这次打的都是酣畅淋漓。当然了,明军没怎么抵抗也是个事实。”大孙头也是满脸的笑容,他看了看旁边为赶制这份报告熬了好几宿的东门吹雨,便说道,“东门为这事也是熬了个熊猫眼,没打仗的战役更复杂,左右的细节太多,和前线部队和三亚前指核对也很耗费精力。”,东门吹雨立刻苦笑两声。

“笑啥?”何鸣明知故问。

“老何你还能不明白?这次搞得这个多头指挥为什么?一场战役的各份记录竟然东一片西一片,为了把这些东西汇总,就不知道拍了多少分电报……就这效率……这是要做 KMT 的节奏啊!”东门吹雨耐住性子,缺忍不住吐槽。

何鸣无可奈何地一耸肩,转移了话题:“这个小聂不愧是你老孙的大徒弟啊,你看看地图上他们去陵水的这条路!有点你们红军师当年抄美军后路的风范。”何鸣笑着说——由于特侦队的侦查行动发现陵水明军提前卡住了官路上的隘口,聂义峰和陆军元老一商量,强攻虽然不难但势必要消耗大量弹药并且可能遭受一定程度的伤亡,于是决定避开正面冒险从黎区借个道。凭借着精确的地图、优质的指北针和此前进行的行军训练,部队用了两天一夜的时间进行了近 60 公里的山地强行军,突然从陵水县城北面和东北面的山口冲出,守城丁壮来不及关城门便被全力冲锋的伏波军战士们冲破了城防,陵水和平解放。

“拉倒吧,60 公里他们能跑三天!照我们红军师差远了!”大孙头笑骂,心里还是很得意的,东门吹雨也附和着一笑。

“你要求也别太高,得知道,这些孩子几年前还只是一群五公里都跑不下来的军事爱好者而已,他们叫自己啥来着……军宅……这个进步了不得啊!”何鸣让两人坐下,给自己的大将们倒上茶,又把厚厚的、整个琼南战役所有军事行动汇总起来的总参报告粗读了一遍,满意地放在一边,“这次部队表现良好,没捅娄子。不过你们能点出敌人太弱,运气太好的成分,很不错,这个时候对我们伏波军来说,胜利不见得就轻松。”

“我也看出来了,咱们是赢也不是,输也不是,不赢不输也不是……就像这次多头指挥,说白了,还不是怕功劳被军方独占,各搞各的。”东门吹雨继续吐槽着。从去年第二次反围剿开始,军方在战争中的快速膨胀已经让元老院里许多人寝食难安一整年了,甚至有的人已经愁掉了头发,直逼马千瞩的发型。

“好了,不说这个,这些事就别让孩子们掺和了。”何鸣打断了东门吹雨的吐槽,“这话,在咱们这说说还行,出去可别瞎说。”

“这话说得,老何,要说年龄,我也是个孩子啊……”东门吹雨傻乐起来。

“关于暴露的问题,东门,老孙,你们有什么想法?”何鸣问。

东门用靴子磕了磕大孙头的鞋,示意他说,大孙头便不客气了:“从奇袭陵水里,能看出一点——炮兵。这次战斗,聂义峰不得不放弃了配属给他的全部两个连的野战重炮兵,连自己的 12 磅山地榴也都放弃了,都留在了三亚,部队完全是轻装前进。这说明一个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下,至少是他和陆军指挥官都认为,带着炮兵是很不方便的。他们是赌了一把,从后面他们的部队完全不管不顾地直冲城门,说明他们很清楚没有火炮根本无法展开攻城作业,所以押宝全部押在了部队能在城门关闭前冲进城上。再看看卢峰那边,12 磅山地榴在攻打清澜所的时候还有使用,可是占领乐会之后便留下了,陆军南下支队也是轻装到的万州。至于万州战斗,其实就是陵水的翻版,前线豪赌了一把,拼的就是部队能在明军反应过来之前冲进城,完全没有进行强攻的打算。换句话说,一旦赌输了,部队就不得不只有少量掷弹筒的情况下进行强攻,或者围困,等待炮兵赶上。”

“机动性……”何鸣点点头,马上明白了核心问题。

“还有一点,我认为需要今后我们能在我们自己特色的军事理论上有所重视。就是琼南战役也表明了一点,我们的部队在脱离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在三四天的时间内,利用自身携带的物资补给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消灭外围明军、切断明军守关部队的退路、奇袭城池等等。在过去的战斗中,我们的补给线都是竭尽所能跟着部队前进,比如夏季觉醒。不过对珠江口讨伐的分析,我就已经注意到了几支巡航支队,他们同样可以做到‘礼拜攻势’的。这次琼南再次印证了这一点,这十分重要。”东门吹雨侃侃而谈。

“继续。”何鸣听进去了。

“伏波军是一支 19 世纪水平的军队,对后勤补给的依赖十分严重。当年拿破仑远征俄国,60 万人力有相当一部分是后勤力量,以维持从波兰兵站到前线的粮草运输。但问题是,伏波军没有足够的人力达到这样水平的后勤保障,而我们所能依赖的运输手段更达不到拿破仑的水平,而且说实在的,我们甚至都达不到明军的水平,这就导致我们的后勤手短而且无法做到持续补给。如果作战部队过度依赖后勤保障,就会导致伏波军的作战范围被限制在了一定距离内,这个距离便是我们的后勤部队能够到达的地方。所以,部队能够大胆的脱离后勤补给前出作战,可以说是对部队机动性和战斗力的解放,不要被我们自己的补给束缚住。当然,这样的作战是有时间限制的,我们姑且照搬旧时空的‘礼拜攻势’,最长不要超过七天。实际上,以伏波军的战斗力和行军速度,七天时间能够做许多的事情。这一点,对今后我们进入大陆进行大规模的作战,很有意义。”

“东门的视角不错,我觉得我们可以叫上老陈和明老他们,专门开会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何鸣点点头,对下属的表现非常满意。

“那我再补充一下,张柏林和魏爱民他们搞了一个《军备整理建议书》,现在还在润色,估计过两天就会提交。”大孙头接过话头,继续说着,“我和张柏林沟通过,主要就是针对目前部队反应比较集中的炮兵问题,还有步兵火力问题。”

“这种事干嘛要闭门造车?你告诉他们,定个时间,所有兵种总监集体开会研究。”何鸣说道。

“估计是想把提案做的漂亮点……”大孙头一笑,继续着刚才的话头,“现在部队反应可以说是互相矛盾的两点——12 磅加农炮,威力客观,但是走不动。12 磅山地榴弹炮,能到处跑,但是威力就不行了。张柏林的想法,是搞一型既能跟着部队炮,威力又可以的火炮。现在还没有和展无涯那边沟通,暂时的想法是复制旧时空的几型山炮、步兵炮、重迫击炮。”

“但这样,就必须开发新的弹药,因为无论是九二步兵炮还是 120 重迫,打的可都不是实心弹。”东门吹雨插嘴道。

“另外就是枪支,几次快速接触战斗,米尼枪射速过慢的问题就比较言重了。最熟练的士兵,一分钟也只能开三枪。而部队往往打完一枪后,就要开始刺刀冲锋。魏爱文提出开发金属弹壳整装子弹,将米尼枪升级为栓动式单发步枪,提高部队火力密度。这样,部队的战术也会进行相应的变化,从现在的排队枪毙,向我们更熟悉的近现代步兵战术过渡了。”

何鸣顿时哭笑不得:“你们是想把企划院裤子给扒干净啊……这事恐怕不是一句‘部队需要’就能拿下来的。”,他看了看东门吹雨,想了想,还是没有说。部队一旦从排队枪毙向更加现代化的战术过渡,那就意味着复转军人派更加吃香,而旧时空没有从军经历,本时空凭借对排队枪毙研究走上领导岗位的一些元老就失去了他们存在的理论基础,这恐怕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企划院批不批是邬德和督公的事情,我们总得把问题提出来啊……”大孙头当然看出何鸣没说出来的话,没有把话题再引申开,只说军备的事情,“我的想法是,这些更现代的火炮早晚都是要造的,早进行技术探索总比晚进行好,毕竟现在大家都知道,大图书馆里的技术资料和我们实实在在能够自己量产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伏波军不可能一直都靠大拿破仑打天下的,将来造 66 式 152 加榴炮也不是不可能……所以,问题我们该提就得提。张柏林他们已经选了几型旧时空的火炮型号,听说白羽他们也很有兴趣。不过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考虑,我的建议是,改进 12 磅山地榴弹炮。据我所知,从重量和机动性上来说,12 磅山地榴的指标是有很大富余的,比如 12 磅加农炮的一根身管比一整门 12 磅山地榴都重。那……如果我们能够适当加长山地榴,提升威力,又严格控制重量,使其不要超标呢?至于枪支,恐怕我们还没有力量做金属弹壳,但是据我所知历史上存在做纸壳弹步枪的,我们现在的 30 式转轮手枪和卡宾枪就已经采用了纸壳弹,开发同样技术的步枪也消耗不了多少资源。”

“这样,企划院不需要额外划拨资源,都是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材料,而且弹药通用无需开新生产线。”东门吹雨附和着。

“想法不错……不过这就得工业方面进行设计和计算了。这样,也别等了,下午的例会取消。通知张柏林,马上就他们的军备整理进行讨论,所有兵种总监全部参加。”何鸣大手一拍,算是定了调子。

最终,《军备整理建议书》以军务总部的名义提交执委会讨论。内容上分为两部分——改进、预研。预研上,军务总部希望工业技术部门攻克旧时空日式 92 式步兵炮和 60 迫、82 迫、120 重迫的技术难关,同时针对纸壳步枪漏气的问题进行技术攻关。改进上,军务总部要求对 12 磅山地榴进行技术升级,对 12 磅加农炮进行减重。同时还有一些新的脑洞和项目列入建议书,比如用杆式枪榴弹替换目前在步兵连中占有一个班编制的掷弹筒,还有步兵装具的改进——尽管魏爱文对动自己的德式审美很不满意,但是实践证明存在于金属定装弹时代的德式 Y 型带,放在米尼弹时代有些水土不服。看似只是挂在身上的小包小盒位置不同,但就是这个简单地位置不同往往影响着士兵的射速。在关键时刻,减少的一个装填动作,减少的一个动作的完成时间,能都打出至关重要的一枪。而且不知道是为了迎合企划院锱铢必较,还是单纯的只是为了节约成本,亦或是向贫乏的资源妥协,皮革装具被限定为只装备给军官,取而代之的是布质装具……魏爱文固然不满,但是考虑到能让《军备整理建议书》通过执委会讨论而变成《1631 军改法案第一修正案》,也只好忍气吞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