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特关于财政危机的发言

张岱临高见闻录 | 波尔布特 | 约 3421 字 | 编辑本页

除了“粮食危机”和“广西攻略”,元老们这段时间同时探讨了关于“财政危机”的问题。

这方面的争论不多,讨论的火药味也淡了很多,毕竟这件事不像“粮食危机”那么迫在眉睫,最快也得到 1637 年才有出问题的苗头,到了 1641 年才真正有财政入不敷出的问题,元老院还有几年的时间慢慢想办法。

在关于“财政危机”的讨论中,布特首先批判了之前开会时某些元老的“计划经济万能论”、“废除白银货币论”的观点。

布特指出,关于“元老院是计划经济,体制内不存在通胀或者通缩问题”的看法是不靠谱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温和通胀”和“通缩”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跟是不是计划经济关系不大,而且元老院只是“低水平”的“计划经济”。因此,就算推广纸币依然会有“通胀”和“通缩”的问题。金银等贵金属发生“通缩”,根本原因不在于充当流通货币,而在于工业化的生产速度是大大快于同时期的贵金属产量。在贵金属产量跟不上社会财富增长的客观条件下,发生“贵金属通缩”是必然的。就算纸币取代了贵金属的“流通货币”地位,依然会有“贵金属通缩”的问题。因为“投资保值”的需求和维护纸币稳定的需求,纸币也将长期和贵金属“挂钩”。1

1001.0060.1

如果土著的心理物价已经习惯了纸币计价本位,并且确保类似“两百一黑”的硬通货的供应,“银荒”倒不是什么大问题,他们大不了抱怨几句“银价太高”、“投资生产还不如炒白银”,但问题是目前土著还是习惯银本位。“银荒”一旦发生,流通的纸币会相对白银发生“大幅贬值”,这不仅将严重打击元老院纸币的信用,也会给元老院的政治权威蒙上阴影。

土著会想,原来元老院的流通券跟宋、元、明三朝的纸钞没区别,全都靠不住。

同时,以白银计价的“通货紧缩”,也会严重打击土著的“生产积极性”、“生活积极性”,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

因此,“银荒”的问题不容轻视。

因为白银具有“投资保值”的特点,元老院如果想解决“银荒”在政治经济方面的隐患,光靠发行纸币作为流通货币是不行的,以粮食、布匹作为“硬通货”担保也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新的“投资保值”产品,以取代土著的“窖藏白银”,否则中国依然是“白银黑洞”。只要土著继续把白银作为收入节余的储蓄,白银永远不够用。

从长远来说,元老院可以将房子、股票、债券作为资金蓄水池。就好像旧时空 21 世纪的中国是以房子作为资金“蓄水池”,美国是以股票作为资金蓄水池。(这也是最近 10 年中国的房价和美国的股价都历史新高、“长线”趋势“只涨不跌”的主要原因。)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能慢慢推广。估计需要持续推广至少一代人,直至老一代迷信贵金属的人老死,习惯了用纸币进行投资的新一代归化民成长起来。

在短期内,以 17 世纪的中国国情,能够得到土著广泛认可的“投资保值”目标,除了白银等贵金属,只有土地。

以元老院目前的处境,参考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在“卖地”、“借债”、滥发纸币基础上的财政史2,布特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

一、以台南、琼南、湄公河三角洲开荒所得的耕地为担保,发行“土地票”,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和“窖藏白银”的替代品。

1、“土地票”将作为工资的一部分发给军人和民工,并鼓励他们移民。

2、实行“卖地财政”,向商人和士绅推销“土地票”。如果商人和士绅选择用“土地票”换土地,他们必须派一部分家属移民过去,去了那种地广人稀的地方当不了租赁型地主,只能当自耕农。如果商人和士绅不想要土地,可以通过证券市场把“土地”转卖给别人。甚至元老院可以利用“土地票”的价格波动收割一波韭菜。

3、以“土地票”为担保发行公债,到期后买公债的人可以选择用现金“还本付息”或换取土地。

4、实行“限购”制度,单个小家庭只能买不超过 120 亩地。例如某个商人或士绅自掏腰包买了 360 亩地,但地契只能分开写三个人的名字,他和他的两个儿子分家,一个大家族分拆成 3 个小家庭,各得 120 亩地。

关于“土地票”的可行性,布特的分析是:以 17 世纪土著的观念,最主要的“投资理财”渠道是“买地”和“窖藏白银”。如果元老院不想给土著贵金属,那就只有给他们土地。这件事可以说是“有偿土改”,士兵通过用军饷“买地”确保了退役后的生活;贫民通过劳动换取土地,实现了脱贫致富;商人、士绅买地“守本”是做惯了的,但他们那些移民的亲属因为找不到佃户,只能自己当农民种地。对元老院来说,发工资用“土地票”能节省大量白银,通过“土地票”的出售和抵押贷款可以套取大量白银,最重要的是通过“卖地”得到了大笔财政收入。

1001.0060.2

1001.0060.3

布特知道很多元老“土改分地”和“小农经济”有偏见,所以又跟他们详细解释以下几点:

1、历史上白人在亚非拉搞得奴隶制种植园并非是“先进生产力”,而是被当地“落后生产力”拖累的“落后生产关系”。雇佣制农场只有在开荒阶段才有优势,渡过开荒阶段后,欧美白人真正的“先进生产力”依然是“家庭农场”,也就是广义上的“小农经济”。

2、美国、澳洲那些占地几公顷到几千公顷的大农场大部分是“家庭农场”,也就是拥有土地较多的自耕农。

3、“土改”是资产阶级革命与工业化必须经历的阶段,最早工业化的英法美三国都有“土改分地”。3

4、农业机械化这事跟土地的大小无关,只跟农民的“隐形失业”有关。如果农民找不到工作,有时间没钱,那就拒绝机械化;如果农民找工作很容易、没空种地,那就把种地的事外包给机械化农机公司或租农机耕作。农业机械化这事也不是只有大农场买农机才能进行,哪怕是美国、澳洲的大型农场,也是以“租农机”为主流。只能说,人均土地多推广机械化容易点,人均土地少推广机械化困难点。光把土地集中起来,却不减少种地的人数,对农业机械化没啥帮助。4

二、发行盐票,作为货币的补充和公债的抵押,凭盐票领盐,也可直接用盐票换纸币。

关于“盐票”的可行性,布特的分析有以下几点:

1、盐是古代、近代除了贵金属以外最流行的货币,直到民国“盐砖”还被中国西南几省当货币用。实际上食盐也是中国古代“飞钱”和“钞引制”的起源之一,跟中国古代纸币的发行有间接关系。5

2、明代商人运粮给军队换取盐引,然后用盐引换盐,我们可以照搬。

3、明代的盐政其实已经有了“公债”的性质,近代中国政府借钱时,最常用的抵押之一就是“盐税”。因此,以盐为抵押借钱是没问题的。

4、根据调查,广西的食盐产自北海(当时属广东布政司),梧州是广西、湖南、江西南部的食盐转运枢纽,仅广西的食盐销量就达到 8.5 万吨以上,同时还向湖南的四府二州(长沙、宝应、衡州、永州四府,郴、道二州)和江西南部四府(南安、赣州、吉安、临江)转卖食盐。盐税方面,梧州在正德二年收到 40.7 万两,正德五年是 60 多万两。有时全部上缴中央,有时上缴三分之二,如果问大明中央在两广最大的财政收入是什么,大概就是梧州每年几十万两的盐税,不知崇祯朝大明中央能拿到多少。简而言之,梧州是“盐都”,广西卖盐大有可为,光靠卖盐就能解决从广西买粮的“硬通货”问题。当然,想要“盐粮贸易”的利益最大化,最好是打下广西,起码得占领广西的平原城市。

1001.0060.4

三、大力倾销以新型铁质农具、工具为主的各种铁器,作为继粮食、布匹、盐、白银之后第五种纸币主要担保物。

关于“铁器”作为担保物的可行性,布特的分析是: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初期,最主要的大宗商品和生产生活必需品就是粮食、布匹、盐、铁器。

Footnotes

  1. 关于布特的这些论点,详情参阅《番外 8:关于工业化与“温和通胀”、“贵金属通缩”的关系》

  2. 详情参阅本人所写的《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一文中的第七节《西方资产阶级的革命史与财政史》

  3. 详情参阅本人所写的《浅谈儒家的政治组织本质与明末的斗争》一文中的第九节《现代人对工业与科技发展的一些误解》

  4. 详情参阅《番外 9:工业化对“小农经济”的促进作用》

  5. 详情参阅《食盐的货币作用与折博制的发展--兼论钞引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