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机械史馆

张岱临高见闻录 | 波尔布特 | 约 4382 字 | 编辑本页

能源机械史馆由原计划中的能源动力史馆、机械工业馆、纺织工业馆合并而成,以能源动力史作为展览重点,展览内容分为人力与畜力机械、风力机械、水力机械、现代热机、电力机械五个部分。去掉了原计划中因为过于专业或过于超前导致土著难以理解的一部分内容,例如电力科普、太阳能、力学科普、机械原理等等。重点突出因为能源动力方面的差异导致的生产力差距,尤其是古代人力机械与现代动力机械的差距。

走进能源机械史馆,首先映入张岱眼帘的是一字排开的四台“翻车”,根据旁边附带的文字说明,分别使用人力、畜力、风力、水力作为动力1。为了做全这四种翻车,负责搜集展品的布特翻了很多历史资料、找了很多土著工匠、历时一年多才搞定。作为对比,四台翻车旁边有一台蒸汽抽水机和一台电动水泵正在工作,源源不断的抽水又排水,制造溪流,顺便带动水力翻车的运转。

1001.0047.1

1001.0047.2

宋代水转翻车

几台抽水机械的运转和流淌的溪流,张岱不禁感慨道:“非有巧机无以节其劳,非有灵器无以速其事2。”然后他指着蒸汽抽水机和电动水泵对盛天仕说道:“盛首长,余以为,这两台‘自动翻车’乃是大宋先进生产力的典范。不知大宋天地会的服务里是否包含传授机关术?余有意派遣族中子弟来临高学习这类机关术,还有南海农庄里‘肥田粉’、‘驱虫药’的秘方,余也有意高价收购。”说完此话后,张岱一揖到地。

来临高之前,张岱不相信刘三吹嘘的“先进生产力”。虽然“卖冰棍”能解决少部分人的就业,但要说这类工商业方面的“奇技淫巧”能“把天下黎庶的生计都包揽下来”,当时的张岱是不信的。他认为临高的繁荣是因为髡贼从做生意的盈余中拿出贴补罢了,农村地区的生活未必比大明好到哪里去。就好像江南地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但很多农民却只是勉强度日、不时卖儿卖女。和很多儒家士大夫一样,张岱也认为工商业太发达就会夺走农业劳动力,导致粮食减产、饥民四起、王朝覆灭。当时张岱心里想:“髡贼耗以大量民力产奇巧之物,必无民力搞耕织,衣食必无法自给。临高无饥荒,乃是靠卖奇货买粮才得以成事。等髡贼打进中原一统天下,还要这样胡闹的话,上哪里买这许多粮食?”3

但在参观了南海农庄的水利设施后,张岱开始相信髡贼有法子解决水旱灾荒和饥荒饿殍,就好像他在史书上读到的“都江堰”、“郑国渠”,都是通过兴修水利让国家富强的。实际上,农学水利也是 2000 多年来儒家士大夫在科技方面的专长之一,不仅科举考试会考,儒家士大夫的家庭教育里也会重点教,也就是所谓的“耕读传家”,张岱对这方面的“生产力”奥妙可谓一点就透。

因此在张岱看来,如果澳洲人有啥可以创造“人间天堂”、“千百年未有的治世”的“先进生产力”,那就是“机关术”、“肥田粉”、“驱虫药”。作为“机关术”代表的“自动翻车”(抽水机)提水效率远远强于传统翻车,能极大缓解水灾、旱灾,缩小靠河的水浇田和山地旱田的地理区别。根据农技员刘学笙报出的产量,澳洲人的“肥田粉”(化肥)也比粪肥、淤泥肥效果好,有希望能消灭肥田和瘦田的区别。还有传说中能杀尽害虫和除草的“农药”,不知相比传统的“莽草”、“菊叶灰”4效果如何,但也值得一试。对于这些能有限改变“天时地利”的“澳宋农学”,张岱视其为“变更风水的奇术”。

原本,张岱并不敢询问“拜师”和购买“秘方”的事。因为根据传统,这种能“变更风水的奇术”是轻易不外传的。但在临高呆久了之后,他发现澳洲首长们好为人师,似乎并不介意这类技术的对外传播,所以就大着胆子提出学习技术的可能性。

虽然张岱并不认同“工具史观”,觉得“工具”再好也得跟天时地利相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但考虑到澳宋的机关术、肥田粉、驱虫药能有限改变“天时地利”,张岱还是发觉被澳洲人吹捧为“先进生产力”的技术对于“民生宽裕”、“太平盛世”的极大促进作用。

虽然张岱并不觉得有了“先进生产力”就能解决“朝政昏暗”、“奸孽当道”的问题,但“国朝富强”、“朝廷有威”确实是有利于“慑服四夷”。

总之,张岱觉得,“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富国强兵,值得学习。

上次参观南海农庄时,张岱其实已经有了学习“澳宋农学”的想法了。不过张岱长期在外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种地的事都是交给家族宗亲管理,所以当时他跟刘学笙说要“回家乡后跟族里的宗亲长老商量”,只有买荷兰乳牛的事当时就拍板定下来。

现在经过盛天仕的一番“说服”,张岱决定了,如果有机会,一定得让家族中的部分子弟过来学习一下“先进生产力”。就算宗族里的长老不同意,自己也打算拿出私房钱单干。学习了这些“先进生产力”后,就算因为“奸佞当道”无法报效大明朝廷,也有利于家族的富强,至少有利于巩固自己这一房在宗族里的话语权。而且现在张岱有心靠拢大宋,相信族中子弟在拜大宋首长为师后,也有利于整个家族在大宋朝廷的前途。

盛天仕并不知道张岱心中打的小九九,也并不知道张岱并非 100%信服他的理论,眼见张岱摆出一副“五体投地”姿态,顿时感到很有成就感,笑着说道:“好说,我们欢迎一切好学之人,过几天我们商量一下技术转让细节。”

然后盛天仕喊了一声:“咖啡!”

随即,一个满脸雀斑、身材高大、身穿黑色制服的西洋女仆端了一壶咖啡过来,给盛天仕、张岱分别倒了一杯,然后又给盛天仕提供按摩服务。

张岱喝了一口咖啡后,恭维盛天仕道:“盛首长真是好本事,不知从哪找来这样一个能干的洋夷侍女。我原以为她只是阁下的护卫,没想到她也懂得伺候人。”

但盛天仕听了这话后,原先的笑脸却慢慢绷紧了,心想:“马克思说德国女人是龙骑兵,果然名不虚传,自己当初真不该对大洋马有期望。”

一直以来,盛天仕对泡大洋马很有兴趣。1633 年,当李华梅将一批欧洲俘虏带来临高后5,盛天仕马上从中挑了个德国女人买下。谁知等到领人的时候,盛天仕才发觉,灯光照射下在远处看着显得光彩照人的大洋马,其实脸上有很多难看的微小雀斑。拍卖台上,在一群北欧洋马的对比下,并不觉得对方有多高大,现在靠近了才发觉对方居然比自己还高了半个头。等到带回家脱光后,盛天仕还发觉对方的体毛特别旺盛……

总之,床上的新鲜感过去后,盛天仕对这个大洋马女仆各种不满意,但也不好意思退货。毕竟当时生活在临高的大洋马还不多,不知多少元老羡慕盛天仕能买到“正宗大洋马”,就算留在身边当摆设在其他元老面前也是件比较有面子的事。6

当然,只是在元老们面前显得“有面子”,土著并没有“洋马”情节,见到盛天仕身边这个“又丑又高大”的“洋婆子”,很多人的第一感觉是“护卫”,而不是暖床的“通房丫鬟”,让盛天仕不禁感觉有些郁闷。再加上后来临高的“大洋马”通过贸易开始多起来,在元老面前也渐渐摆显不起来了,所以盛天仕对这个原名厄玛·格丽斯后被他改名为“盛燕妮”的“龙骑兵”女仆也越来越冷淡,最后连左亚美都听说盛天仕的生活秘书“不太得宠”。

而盛燕妮也渐渐发觉了盛天仕对她的疏远,为了讨好盛天仕,不仅积极要求参加女仆培训,也积极要求参加军事训练,跟盛天仕表示自己将努力成为一个能干的“侍女”兼“女骑士”——由于盛天仕对萨琳娜、钱朵朵、苏法医等玩枪或穿军警制服的女元老很尊敬、很客气,再加上文化隔阂与元老中的尚武风气,盛燕妮一直以为别人对她“护卫”的评价是“赞美”,赞美她像一个“贵族骑士”,误会盛天仕对她的疏远是因为自己不够“骑士”,于是决定自己要向“上得了战场下得了厨房”的方向努力。

盛燕妮“军武娘”模式的讨好可谓歪打正着,让盛天仕又对她产生了几分性趣,对她恢复了几分“宠爱”。不仅安排盛燕妮完成了女仆培训和军事训练,还为她定做了几套帅气的纳粹军装。盛天仕甚至觉得,就算自己以后不想上她了,安排她当专职警卫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今天办公厅安排给盛天仕的警卫员有事请假,盛天仕就顺理成章的让盛燕妮“兼职”警卫员。

虽然今天盛燕妮确实是在担任盛天仕的“护卫”角色,但从张岱口中说出来,还是让盛天仕再次感慨当初选“龙骑兵”当“暖床对象”真是有点看走眼了。

张岱不知道盛天仕在想什么,眼见盛天仕的脸色变了,紧张的问道:“盛首长,刚才在下是否有所失言?”

盛天仕马上恢复笑脸回答道:“没什么,只是想起了当初跟这个女护卫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而已。张先生,接下来我让你见识一下元老院在纺纱织布方面的先进生产力。”

Footnotes

  1. 翻车又名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木制,带水的木板用木榫连接或环带以戽水,多用人力或畜力转动。至唐代,翻车已经发展到手摇、脚踏、牛转数种,成为农村最重要的灌溉农具。到了宋代,出现了两人、四人甚至七人踩踏的脚踏翻车。宋元之际,还出现了利用水流为动力的水转翻车。到了明清时期,江苏沿海地区的农民发明了一种利用风力的翻车。1221 年翻车被介绍到土耳其,欧洲最早的方形板叶链式抽水机(龙骨车)制于 16 世纪,多处模仿了我国的设计原型。

  2. 1894 年,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认为振兴农业,“非有巧机无以节其劳,非有灵器无以速其事”。

  3. 实际上,中国没能比西方更早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粮食问题,详情参阅《番外 6:“余粮”与“工业文明”崛起的历史渊源》。这也是中国古代“歧视商人”的根源。如果元老院里工业口的人不能提供农机、农药、化肥等关系等到农业发展命脉的产品,如果本土的粮食无法自给又找不到可以大规模外购粮食的渠道,吴南海等农业口的元老也不会看得起工业口、商业口的元老。他们会想,没我们这些农技员那帮人早就饿死了,做出再好的产品不能换来粮食填饱肚子有屁用。

  4.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使用植物源生物农药防治害虫。早在公元前 7 至 5 世纪,中国农民就用莽草等植物防治害虫,是世界利用植物源农药最早的国家。根据南朝时《荆楚岁时记》记载,夏至来临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日照少,正是农作物病虫害的高发季节。人们习惯在夏至这天,把菊叶烧成灰,然后撒在农作物上,作物就不会遭受病虫害。因为菊叶灰里含有一种杀虫的化学成分菊脂,这应该算是古代的一种绿色“农药”。

  5. 详情参阅《临高启明》正文第六卷第三节、第四节。

  6. 截止 1633 年,除了打劫西班牙大帆船和李华梅打劫丹麦人那两次,只有夸克穷运来了从巴士拉奴隶市场购买的 183 名女奴,详情请参阅《临高启明》正文第五卷第 461 节。所以当时生活在临高的“大洋马”不超过 200 人,而且大部分是中东人,来自欧洲的“正宗大洋马”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