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的假日(三)
第七卷「大陆」佛山实习卷 | 吹牛者 | 约 3096 字 | 编辑本页
他没有傻到追问妹子之前问题的答案,摇摇头说:“我们好像不太方便回去……”
刚刚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回到女孩子家里孤男寡女的,他担心影响不好。而且,广信炉也不是什么有情调的地方,还不如在大街上压马路。
“那……”陈英显然并没有发现她的一句“小敏哥”就已经让卓小敏饱了,还在琢磨给他吃点什么的问题。
“你想吃那些小食吗?”她指了指街角的熟食摊问道。
卓小敏摇摇头。开玩笑,尽管离得尚远,但他不用看也知道这些露天摊的卫生状况相当堪忧。小元老们从小就吃惯了食堂,就算偶尔烧个烤什么的,那也是在飞云号上,享受着办公厅的特供肉。即使在临高,也从不随便买路边土著卖的东西吃,更别说这里了。他刚才甚至起了念头——年后要通知尚羽和王暮清,整顿整顿这些随便出摊卖熟食的流动商贩,起码也得强制办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吧。
陈英并不意外,她早预料到这位少爷大约是不肯吃路边摊的,又想了想,探询地问:“……要不然,我去借些炊具,在外面给你做些野味?”
“嗯?”卓小敏眼睛一亮,野炊,这倒是让他大感兴趣。如果能吃到陈英的手艺,他也不介意违反一下元老不许随便吃野味的纪律。其实,这一条根本没几人遵守,有那么一批元老——没错,就是北美帮和陆军的元老们——反而还特别热衷于打猎。
他把手伸进兜里,掏出了一把亮闪闪的银币,豪气地说:“不用借了,我们直接在这附近买吧。这些钱应该够了吧?”
陈英哭笑不得,不过转念一想,或许卓小敏是嫌弃别人家用过的炊具不干净,便点了点头:“那我们去天后庙吧,离此已经不远,那边的集市上什么都能买到。”
天后庙,自然是祭祀“天后”的。佛山的铁商认为天后是他们在铁货贸易和水上贩运中的保护神,因此天后庙在栅下的地位并不输于祖庙多少。只不过,相比于祖庙的真武大帝是整个佛山的信仰中心,对于天后的信仰,更集中于栅下的炉户和铁商中。后世一般认为,“天后”实际就是“妈祖”,二者是相同的信仰。
栅下的这座天后庙相当新,是崇祯元年的时候,细巷李氏的大铁商、李待问的兄长李好问牵头集资修建的,至今还不到十年。它位于栅下铺的最南端,面朝新涌,是栅下的“核心商圈”。之前二人走到附近时,街道上的行人增多、商铺渐密亦是由此缘故。
陈英与卓小敏打破藩篱以后,又恢复了当日在工业园区讨论钢铁工艺时的融洽。但卓小敏并没有把话题往暧昧的方向上引,而是保持着单纯“朋友”间的距离。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想要多和女孩子相处一段时间,再决定要不要发展下去;另一方面,他也不想过于急躁,吓跑了好不容易才愿意停在手上的小鸟。
这时,他注意到陈英经常会驻足在铁货商铺前,与老板或者伙计聊天,询问铁货的价格情况。越听,面色越是沉重。不由开口问道:“你是担心本地铁货卖不出去,会影响炉户们的生计?”
陈英目视前方集市的热闹景象,轻轻答道:“嗯……这些事是江大哥——江记铁铺的江公子教给我的,他说从市面上的铁货销售状况,可以判断出目前佛山炉房业的处境,也就能知道炉工们未来的光景是怎么样的……”然后,她转过头来,略带忧郁地问:“小敏哥,上次你说我们这些手工业者生产分散、效率低下、工艺落后,已经陷入了困境……佛山的炉房业,真的已经无法挽救了吗?”
卓小敏被她充满希冀的闪亮眸子盯着,心里有些不忍:“这个……”,他暗自后悔上次无意间说了这些有的没的,在女孩子的心里埋下了阴影,“佛山的炉房业,是很宝贵的财富,特别是熟悉冶金加工的炉业工人们,是元老院最稀缺的人力资源。元老院绝对不会坐视大家没工做、饿肚子的。只是……未来的佛山钢铁产业可能需要换成一种更高级的形式,从成千上万的小炉房,变为少数几家大型的国营和民营钢铁企业。”
他正苦恼怎样才能继续解释得更明白,女孩子却垂下了视线,先向他道了歉:“啊,对不起。这也属于是你的公务吧,我不应该问的。”
然后,当再次看向前方时,她已经露出了开朗的笑容:“不管怎么样,我们大家都会比以前更努力地做工的!江大哥说,只要更多地劳动,生活就会更好!”
不知不觉间,他们走到了天后庙正门前的街心处。这里是栅下最繁华的地方,今天是腊月二十九,正是集市最热闹的一天。庙前的石阶上人挤着人,对面的街道旁店挨着店,买卖的吆喝与说笑的嘈杂混在一起、此起彼伏。除了拥有固定铺面的生意以外,许多看似是兜售自家产品的摊贩也蹲在路边,竭力地招揽着顾客。一群半大孩童在行人的空隙间穿梭打闹个不停,前方某处不时响起一两声鞭炮的爆鸣,远近各处传来了叫好、欢呼、拍手、怒骂声。市井里喧天的百态,诠释着年节在这个工商巨镇的含义。
“英囡?你不是刚买过年货回家?”一名自家摆摊的老者认出了陈英。
“啊,广明伯。我想再买一柄菜刀。”陈英看着老者摊位上的货品说道。
这时卓小敏忽然想起来自己身上带着一把战术匕首,他拉了拉陈英的袖子,跟她说不用买刀具了。
陈英连忙向老者道歉,说自己不买了。
老者狐疑地看了一眼卓小敏,并没有挑理,他摆摆手问陈英:“你家什么时候出摊啊,我还想买口新锅嘞。”
“今年我家的铁货全部由江记铁铺代销了,所以……”陈英解释道。
“哎,这样啊,早知道我便直接去买了。”老者拍了拍脑袋。
“嗯……下午的生意怎么样?”陈英又忍不住询问铁货的市场状况。
“还不错!今年比往年都要强,如今澳洲人在佛山订了这么多的铁货,大家都赚了不少钱,过年总要换些家什。呵呵,不是我说,你爹太顽固,我早和他讲,不要和澳洲人做一样的东西,你们做不过他们。你看我……”老者似乎是专挑没有澳洲竞品的铁货经营,大约生意很好,絮絮叨叨地吹嘘自己的眼光,脸上喜气洋洋。
他们又闲谈了几句,陈英才带着卓小敏离开。
“这位老伯是你家的邻居?”卓小敏刚才从对话中听到这个信息,略感奇怪。
“是啊,还是没出五服的远亲呢。”陈英不在意地回答。
“他想买锅,为什么还要等你家到集市上出摊?你上午买他家的东西,为什么也要到集市上来?”卓小敏不解地问。
“都是亲戚,又是相处很好的邻里,怎么能谈钱呢?”陈英反而觉得他的问题奇怪。
卓小敏更糊涂了:“那,到集市上来就可以了吗?”
“这是自然啊。不过,我家铁货现在都由江大哥的铁铺代销,这便没关系了,广明伯之后应该会去店里买吧。”陈英理所当然地说道。
“也就是说——,亲戚、邻里间是不能做生意的,但是到集市里就可以,通过其它人的店铺也可以?”卓小敏想了半天才捋顺其中的逻辑。
“嗯,是这种感觉。或者应该说,到集市上,大家就暂时不是亲戚、也不是邻居了。”陈英理解了卓小敏的疑问。
“那岂不是说,你要买刀,他要买锅,本来到隔壁交换一下就可以,但却不成。偏偏必须等到集市的时候,各自分别把自家的铁货背来,然后他卖给你,你卖给他,再各自把交换的铁货又背回去?”卓小敏觉得十分荒诞。
“嘻嘻”,陈英被他的说法逗笑了,也察觉到这种逻辑很荒谬。但她认真地想了想后,居然真的点点头:“嗯,是的,必须是这样的。平日里大家是要好的族亲和邻居,守望互助,别说一柄刀、一口锅,就是更多的财物,若是可以救助于他,我家也不会吝啬。但是如果想交易货品,那便不是邻里、也不是亲戚,须得到这集上来,买卖才做得成。这个,其实和你说的,公务是公务,私事是私事,是类似的。”
卓小敏咀嚼着陈英的话,终于若有所悟。这种现象其实在旧时空仍然存在,本质是熟人社会中的商业交易问题——所谓的“在商言商”,只是他穿越前后都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事情,所以才感到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