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与私事

第七卷「大陆」佛山实习卷 | 吹牛者 | 约 3054 字 | 编辑本页

吴元老看问题的角度和小元老们不同,他是嫌佛山这边政策口子开得太大了。沙田的土地所有权明确属于元老院,这点并无争议,然而吴元老认为,土地使用权——或者用益物权——也不应轻易交给那些大户。沙田都是明代以后新造陆的土地,旧明的政策其实很模糊,只要脸皮厚一点不承认沙田开发者的“永佃权”,而代以其它次级的权益——比如 30 年或者 50 年使用权,大量肥沃的土地就能到手。

现在,佛山经济开发区不仅承认了霍家对境内沙田的土地用益物权,还用所有权置换其他土地的所有权、更坐实了这一点,让吴元老很不乐意。珠三角的沙田主要分布于新安、香山、顺德等县,香山和顺德都是归化民县长,不敢对佛山经开区的试点政策提什么意见,吴元老便当仁不让地“代表”三县过来兴师问罪了。

“你们佛山才多少沙田?3 万亩。承不承认都是无所谓的事。我们新安可是有 30 万亩都不止!”吴元老痛心疾首地说,就差指着鼻子骂小元老们“崽卖爷田不心疼”了。

他絮絮叨叨地讲了半天,一会说重大政策的试行一定要考虑周全,佛山作为经济开发区,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情况,也要多考虑周边兄弟府县的情况,政策要有普适性;一会又说新安县的沙田原本在疍户安置中是要起到关键作用的,现在因为佛山的示范政策,遇到了阻力云云。最后话题一转,终于图穷匕见了,说佛山经济开发区作为元老院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有责任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要求工业园区帮忙解决 1000 户疍户的上岸安置和就业问题。

卓小敏被他绕得头昏脑涨,听到这句方哭笑不得地明白了吴元老的真实意图——这倒不奇怪,眼见元老院在佛山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广东有不少府县都打着坐一程顺风车的主意。他想佛山开发区境内的 1000 多户疍户还不知安置在哪好呢,工业园区初期的招工数量有限,还要兼顾转化本地的手工业工人,哪儿可能随随便便就解决好几千人上岸吃饭的问题。于是咬死推说这方面的政策必须得拿到开发工委的会上讨论决定,软话硬话转圈话扯了一箩筐,才哄走了这帮大爷。

这期间,陈英一直在卓小敏的身后站着。看着他满头大汗地和几名元老解释、讨论,还总要保持晚辈的礼节,特别是面对气势汹汹的吴元老,真是要多狼狈有多狼狈;而说的话题,偏偏又全是怎么发展地方经济之类的事,很是滑稽。她有些忍俊不禁,也忘了刚刚被调侃的害羞,此时见卓小敏总算送走了那几位元老,递过一条手帕给他,抿嘴笑道:“可真是辛苦你了。”

陈英没怎么思考就把口袋里的手帕递了过去——她在炉房里也经常给她爹和几个哥哥、甚至是学徒们递手帕擦汗,只是个习惯动作。那边卓小敏却有点想多了,他接过手帕擦了两下,便珍惜地叠好放进了自己的衣兜里,稍显难为情地对陈英说:“谢谢,等我回去洗干净了再还给你吧。”

陈英这才意识到之前行为的暧昧,脸又红了起来,气氛一时也变得古怪。

过了好几秒钟,还是卓小敏故作镇定地清了清嗓子,说道:“那……那么,接下来去看看钢铁厂吧,那里有我们元老院造的高炉……哦,就是你们说的‘大炉’,从矿石中炼生铁的。不过,我们的高炉非常大,肯定比你想象的还要大。”

“嗯,好……”陈英仍有些不好意思,低头应道。

两个人继续往钢铁厂的方向走。冯海宁早就借故溜了,只剩下两名警卫员还跟在不远处当电灯泡,职责在身,想跑也跑不了。

125 立方米的高炉,其实也没有大到难以想象,如果是个立方体,不过 5 米 x5 米 x5 米的见方罢了,和陈英家的一间大屋差不多大小。然而,坚固宽敞的厂房,高炉精细严整的砌工,配上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轨道,这一整套近代化的生产体系看下来,就极为壮观了。这还只是冶炼生铁,卓小敏又带陈英去看了炼钢的平炉,平炉配套的煤气车间,全厂的动力车间,炼焦车间等等。

其中,令少女印象最深刻的,是平炉。她是冶铸炉户的女儿,知道什么是钢,更知道钢和铁的区别。听说元老院竟然能如此大规模地炼钢,相当吃惊。忍不住问了许多关于炼钢的问题,卓小敏也拣她能理解的部分,耐心地向她解释。说者娓娓道来,听者全神贯注,交流得十分融洽。

……

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个热切的声音,破坏了二人之间的氛围。

“是卓首长吧?我是李氏兄弟铁行的李崇问。林科长说您今天找我过来?”

被人打断了温馨一刻,卓小敏颇为扫兴,但他今天的确是交代了林铭要把李崇问找来的,事实上,这也是他到工业园区考察的一个主要环节,准备谈谈整合一批手工业炉户,改进技术,建立民营铸造厂的事。因此,尽管心中纳闷林铭去哪里了,他还是转头准备与对方先打声招呼。然而,就在不经意间,他忽然看到了陈英凝固住的脸,少女脸色涨红,紧紧抿住嘴唇,胳膊也微微发抖。

卓小敏终于想起了曾经在档案里翻到过的资料——眼前这家伙,和陈家似乎是有仇的。

他顿时进退维谷。民营铸造厂的事情非常重要,这个李崇问在细巷李氏的炉户间也很有影响力,还实际管理着李家大宗的大炉房,要整合这个本地最大宗族控制下的冶铸手工业资源,此人是绕不过去的关键人物。卓小敏不能因私废公,只得硬着头皮不顾身边女孩带刺的视线,笑着和对方寒暄。暗暗盼着冯海宁或者林铭、江公子谁都好,赶紧过来救场。

李崇问是第一次与卓小敏会面,见是个清秀的少年,不觉眼睛一亮,三步并作两步过来,握住了卓小敏伸出来的手:“小卓首长,初次见面。我们李家铁行和炉房,就盼着元老院的指点呐,以后……这个,可要多多亲近。”说了半天,也没放开卓小敏的手。

卓小敏被一个男人抓着手不放,感觉十分别扭,一面微笑回话,一面不动声色地把手抽了回来。

李崇问知道自己失态了,但他是个老油子,并不慌张,而是延续着激动亢奋的语气,惊叹工业园区的建设速度和钢铁厂的宏伟规模。仿佛方才只是太过激动而已。他目光扫了几下,自然发现了卓小敏身后的少女似乎是那名“江公子”带过来的,很是疑惑,不免多看了两眼。亏得陈英强忍住怒意,把头低了下去,半个身子躲在卓小敏的后面,才没让他察觉什么异状。

李崇问心里盘算,面色依然如常,语气殷切,口中讲得头头是道,不住称赞元老院的规模化、标准化的思路是多么伟大正确,大量创造的工作机会造福乡梓等等,说辞竟与卓小敏说给陈英的那一套有五六分相似。

卓小敏无心与这个“知音”闲扯,他见没人能来解围,只好单刀直入地提出了细巷李氏的炉户整合问题。李崇问大概没想到这位小卓首长没谈几句就进了正题,滔滔不绝的话语一顿。不过,谈到正事,他也面容一肃,沉吟了一会才回答:“这个,首长,和您讲实话,我是做不了主的。合并同业、打破行规,建成炉工更多,铁炉更大、分工更细、冶铸更快的大炉房,我个人是完全赞同的。也能看到许多好处。但事涉全宗大政,没有我说话的份。如果首长信任我,我愿意尽可能扩大李家的大炉房规模,可能的话,引进一些元老院的澳式铸法和机器,产出了成果,也好和我七哥他们说项。”

“听说,杨润开堂如今并入了元老院的润世堂公司,近两个月内部搞了不少的‘改制’和‘规范’;雷州那边的糖业公司,这些年想必也是元老院直接领导,法度亦很严谨……我就想,我李家大宗的大炉房,还有我交好的不少中小炉房,目前都由李氏兄弟铁行统一代为采购铁料、销售成品,可否也照此例组织起来,按着大宋的规矩,开一间‘公司’。请卓首长教我!”说完,他竟然深深作了个揖,态度极为诚恳。

卓小敏不禁动容,这李崇问,眼光还是很毒的,一席话也说得坦诚务实。看起来确实有几分真料,是个人才。